诗歌欣赏
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虽然小学时学过也背过不少古诗,但对课外古诗的赏析感到很陌生,甚至恐惧。虽然到初中以来,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古诗,也有了分析、鉴赏古诗的一些经历,但是对诗歌赏析的答题方法缺少足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的演练
2重点难点
1、通过对已学古诗的鉴赏自己归纳出常见几种题型的答题方法
2、用总结出来的方法指导自己在答题中运用、巩固进而掌握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诗歌鉴赏
自主完成、小组合作
活动2【讲授】诗歌
一、中考再现
1、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诗蕴含诗人什么情感。(3分)
(
2013年镇江市中考试卷)
2、试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2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013年宿迁市中考试卷)
4(1)“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2分)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2013年扬州市中考试卷)
二、复习回顾,了解常见题型
复习本册古诗,回答问题
1、《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中哪句最能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2、“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西江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展现了怎样的美景?
5、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
6、“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有什么妙处?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最后两句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师生共同归纳:
描绘画面
赏析词句
表现情感
表达技巧
三、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归纳答题方法
(一)活动要求:
1、每组抽选一类,归纳答题方法或要点或格式。
2、畅所欲言,相互补充,一人执笔整理。
3、整理完,每组推荐一人上黑板写出结果。
(
教师补充: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
常见意象的含义:月—思乡思亲、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
杨柳—
离别难舍、游子思归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孤雁—孤独、思乡
(二)小组中推荐学生上黑板写出方法
教师总结方法:
描绘画面:
方法:
2、赏析(句、词、字)
答题格式:(1)运用……
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2)写出了(意象)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的图景),(3)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有时加上艺术效果,如生动形象、
新颖妥帖、发人深思、不同凡响等
教师提醒变式提问:这句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某字(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表达技巧类(见赏析类第二点)
(可能的命题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教师在学生板演的基础上补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反衬、用典等
4、表达情感类(见赏析类第三点)
实战演练,掌握答题技巧
(一)(2013年镇江市中考试卷)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6、试描绘“竹外桃花三两枝”所展现的美景?(2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二)2013年宿迁市中考试卷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宴词:写于送别宴席上的诗。
畎(quǎn)
:田间小沟
(1)“悠悠”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2分)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三)小组合作:根据这首诗出两道不同类型的诗歌鉴赏题,并写出答案。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
白居易的这首《村夜》诗,乃诗人闲居乡村,因慈母谢世,情绪伤感,难以入眠,面对乡村秋夜之景所作。
教师寄语:
能
读
千
赋
则
善
赋
能
观
千
剑
则
晓
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