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雪》需要联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注意四篇评论的异同。
2、了解因角度不同,往往结论也不同,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内涵。
3、了解鉴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等原则与方法,能写一些简单的文学评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与理解。对于《雪》这篇文章,四个作家有四种不同的理解与感受。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这四种看法与观点。
二、教学过程
(一)读《雪》需要联想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分几个方面来评论《雪》的。
2、交流明确
(1)先用比较的方法来说《雪》的特点,连用了几个“不是”,突出强调了《雪》的写法与传统的“赋”“比”写法是不同的。
(2)王蒙认为《雪》只有“兴”的前一半,却没有后一半,怎样理解?举例:“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是兴的前一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兴的后一半。前一半和后一半在意义上有某种联系,因为水鸟和鸣,也是可以喻男女相悦。再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也是先起兴,后引出本诗的中心。
《雪》的写法与“兴”的写法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它们都描写了景物,以引起人们的联想。联想什么?兴是把它写出来了,但《雪》并没有把它直接写出来。鲁迅只是具体地描写了雪,而雪后面的,“那种更大更深更感人的形象和思想”,尽管“已经成熟到呼之欲出的地步”,但并没有把所引发的思想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而是让读者自己去领悟。所以说“它只有兴的前一半”。而要能理解兴的后一半,那么你必须去展开联想。
(二)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1、自由朗读,并逐段分析作者所写的内容第一段写阅读《雪》的感受和联想。第二段以鲁迅灵魂“顽强和坚硬”和“温情”“柔软和童真”的两面进行简要分析。第三段:写故乡在鲁迅心中的位置以及对鲁迅灵魂的影响,侧重写他灵魂中“柔软”的一面。闭上眼睛想像江南的雪花,然后再作简要的分析。第四段:写鲁迅离开故乡的原因,侧重写他灵魂中“顽强和坚硬”的一面。第五、六段:别无选择——概括了鲁迅在灵魂的两难选择之中的矛盾、痛苦和唯一的抉择:把温情掩藏在心底,让坚硬成为自己的盔甲。
2、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故乡成了他心中无数凝缩的碎片”?因为离开故乡到处漂泊后,只是在回忆中才会出现故乡的片段。
(2)“五脏六腑都被滋润得舒服”是什么意思?对故乡的回忆给鲁迅带来了些许温情和慰藉。(3)为什么在“那烟雾又丝丝缕缕地离他而去”之后,“他的心脏和躯体越发地顽强和坚硬”?对故乡回忆所得到的温情,更增添了同黑暗战斗的决心和勇气。
(三)简洁精纯的《雪》思考:文章如何评论《雪》的语言特点。
1、第一段:写鲁迅文章的共同特点:洗练,简洁精纯。
2、第二段:对《雪》的语言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①本文是如何体现洗练简洁精纯的特点的?——文字少,而内容多,描绘的层次丰富。②这段文字主要评论《雪》的语言特点,为什么要先写《雪》描写层次的丰富?——篇幅短小而描绘层次丰富,说明其内容丰富,从而更能表现其文字简洁精纯的特点。③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哪些典型的例子?举“滋润美艳”为例,评论作品对江南雪的描写,概括准确而又鲜明深切;举“如粉,如沙”为例,评论作品对朔方雪的描写,写尽了雪花的特点;举“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弥漫太空”为例,评论作品对壮观雪景的描写简洁而传神。可见鲁迅的文章的确简洁精纯,“添一字嫌多,减一字嫌少”。
(四)《雪》的独特之处思考:这篇文章是如何评论《雪》的表现手法的。
1、作者认为,《雪》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对比和衬托。
2、通读全文,你能说出《雪》的独特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独特之处:作者不仅仅写了“‘朔方的雪’,而且运用想像,扩大了艺术的视野,把它和‘暖国的雨’‘江南的雪’作了对比描写”。作用:这样写,“巧妙地抒发作者那种渴想暖春,渴求光明;憎恶严冬,憎恨黑暗的思想感情”,“使作者的感情沿着对‘暖国的雨’‘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艺术描写,由低潮走向高潮,由平静走向热烈。”
3、“这就隐约地流露了作者对它的战斗丰姿的喜爱和赞赏”,这一句中的“隐约”可不可以改为“明显”?为什么?不能。因为鲁迅《雪》对“朔方的雪”的描写的寓意是含蓄的,对朔雪的战斗丰姿的喜爱和赞赏之情,是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只有认真口味,结合鲁迅的性格特点和写作背景来理解才能体会出来。所以“隐约”不能改为“明显”。
布置作业:做练案上习题
《〈雪〉四人谈》作业
1、注音
笑靥
(
)
契合
(
)
缱绻
(
)
冗杂
(
)
寥寥数语
(
)
2、添字组成语
(
)之欲出
情趣(
)然
目光(
)(
)
(
)天(
)地
(
)(
)逼人
3、请你认真阅读文章,试着把四位作者的主要观点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
读《雪》需要联想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简洁精纯的《雪》
《雪》的独特之处
4、摘出你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课堂与同学交流讨论
二、
课后巩固
1、你原来是怎样理解《雪》的思想内容的?读完这几篇评论,你有哪些收获?
2、学习这四篇文章的写法,给《阿长与〈山海经〉》写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