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8 16:00:48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导入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农村开展起土地改革运动。图为土改工作人员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壁上。向农民广泛宣传。
想一想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土改后,农民生产热情高涨。
在土改中,分得土地的老贫农,面带喜悦。
因为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解放区农民为保卫已获得的土地而武装起来。图为河北省安平县农民成立的保家独立团。
解放区农民踊跃参加解放军。图为山东广饶县广九区农民参军后的新兵合影。
解放区农民组成的单架队,准备支援前线的解放军。
解放区的妇女为解放军赶做军鞋
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条件。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有利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第一战线), 成为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第二战线。
想一想为什么把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称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平 津 战 役
辽沈战役-战略决战突破口
淮 海 战 役
说一说三大战役的名称。
①辽沈战役
想一想人民解放军为什
么首先发动辽沈战役
当时,东北地区有解放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100多万人,国民党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只有57万人,形势对解放军十分有利。
长春
沈阳
锦州
黑山
辽沈战役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果:
关门打狗
意义:
看看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兵力对比如何?
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
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
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辽沈战役的胜利,使革命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00
万人
290
万人
徐州
南京
淮海战役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果: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说一说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人的名字?
民工 543万人
担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原因: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直接参军
组织民兵
支援前线
后勤保障
情报支持
时 间
战 场
参战部队
指 挥
概 况
意义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北平得到和平解决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华北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人南逃和西窜的通路。
张家口
天津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瓮中捉鳖
说一说平津战役用了哪些作战方法?
材料一 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请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北平军事地图上标注出重要文物的位置,这张《北平重点文物图》,在西柏坡,挂到了毛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壁上。随后,毛泽东命令部队在进行攻击练习时,一定要对目标计算精确!
材料二 美联社有一个评论:“北平协议在保留面子方面是一个杰作,北平可能就是南京及其他城市的试验品。”
结合材料议一议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议一议: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队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进一步瓦解敌人。
(4)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议一议北平和平解放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北平和平解放,避免战争破坏,保护北平古城的文物古迹。
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1月31日)
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人数 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 1948年9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歼灭和改编
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
争在全国的
胜利
三大战役
议一议:毛泽东下达作战命令的目的是什么?
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乘胜追击---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
议一议:渡江战役的意义?
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议一议
力量对比
士气民心
政权性质
将帅素质
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
解放军打仗勇敢,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国民党指挥失当,毛泽东懂军事
历史趋势
决定性因素
算一算:
南京国民政府22年的统治是从
哪一年开始的
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总统府时总统府办公室的日历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1927—1949)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A
B
巩固练习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4.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C
D
5.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A.北平解放 B.沈阳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
6.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D
B
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
平津战役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
1949.4.23
国民党政权垮台
板书设计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三大战役的背景、过程、意义。
(2)掌握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并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21教育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2)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重点】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
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府总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解放军战士登上总统府大门的楼顶,扯下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欢呼胜利。仅仅三年,人民解放军就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原因何在?我们就从大决战开始吧。www-2-1-cnjy-com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教师:看书P116-117页想一想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学生:因为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
教师:说一说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学生:土改的胜利,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条件。
教师:想一想为什么把国统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称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学生: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有利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第一战线), 成为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第二战线。21cnjy.com
二、三大战役的胜利
教师:看书P117-118页说一说三大战役指的是?
学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教师:看书P118-119页想一想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首先发动辽沈战役
学生:当时,东北地区有解放军主力部队、地方部队100多万人,国民党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只有57万人,形势对解放军十分有利。2-1-c-n-j-y
教师:谁能讲讲辽沈战役的经过?
学生讲述
教师:结果怎样?带来怎样的影响?
学生:辽沈战役历时近两个月,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革命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1*cnjy*com
教师:看看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兵力对比如何?
学生: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来源:21cnj*y.co*m】
教师:看书P119-120页说一说淮海战役时间、作战部队、总前委领导人的名字、战果及意义?
学生: 1948年11月初,人民解放军以徐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为中心,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总前委,以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这次战役。淮海战役共歼灭敌军55万余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教师: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看看“淮海战役中的支前民工”的照片,谈谈你的感想。【出处:21教育名师】
学生: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教师:看书P120页说一说平津战役的时间、作战部队、战果?
学生:1948年11月底-1949年1月31东北野战军同华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一起,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车队52万余人。【版权所有:21教育】
教师:议一议三大战役的意义?
学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教师:看书P121页说一说毛泽东下达作战命令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彻底消灭敌军,解放全中国,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教师:讲一讲渡江战役的经过
学生讲述
教师:议一议:渡江战役的意义?
学生: 南京解放,统治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21·cn·jy·com
教师:算一算: 南京国民政府22年的统治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学生:1927年
4、课后小结
在接连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我解放区的全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从1948 年9月开始,我军开始与国民党反动军队进行主力之间战略大决战。战略决战的炮声首先在东北打响,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我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解放了大片国土。接着,我军发起了渡江战役,一举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之后继续进军,为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2·1·c·n·j·y
5、拓展提高
教师:议一议国共办量相差是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三年内就由弱转强,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学生回答后
教师强调:失民心,失天下;得民心,得天下。中共党的正确领导赢得民心。
六、练习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www.21-cn-jy.com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4.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5.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
A.北平解放 B.沈阳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
6.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练习答案
1-6.ABCDDB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一、选择题
1.有一座城市,见证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屈辱外交的起点,它同时也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的终点,请问这座城市是指(  )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台湾21·cn·jy·com
2.毛泽东在《七律 人民解放局占领南京》中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www.21-cn-jy.com
3.下列战役,与1949年1月和平解放北平直接相关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1·c·n·j·y
4.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使天津获得解放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解放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其中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1·世纪*教育网
6.王红同学在作文《我的爷爷》中写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爷爷出生于1915年,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②16岁参加了工农红军.③抗战时期参加了淮海战役.④解放战争后期,随人民解放据渡江作战,解放南京.”作文中关于“我的爷爷”经历的描述可能真实发生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www-2-1-cnjy-com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革命时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渡江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平津战役 ④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 ⑤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④③①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④③①
8.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发生在解放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时期,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21教育网
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取得了充分胜利的政府军队出现了问题,部分原因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部队担任起守戍其占领地区的职责,实际作战部队便相应地减少了。”由此可见,“转折点”指的是(  )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国统区人民开始厌倦战争
C.中共军队人数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人数 D.国民党军队的实际作战部队从此减少
10.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作战时间 B.作战部队 C.胜利因素 D.战役结果2-1-c-n-j-y
二、判断题
1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______ (判断对错)
12.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渡江三大战役. ______ (判断对错)  21*cnjy*com
三、材料解析题
13.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请赏析毛泽东的诗词,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秋收起义》(1927年)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重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西江月 井冈山》(1928年秋)
(1)材料一反映了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史实。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创出一条怎样的革命新路?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 长征》(1935年10月)
(2)导致材料二中“红军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你从“红军远征”这一事件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3)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重要战役?诗文中“天翻地覆”的意义主要指什么?
【来源:21cnj*y.co*m】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C 5.A 6.B 7.B 8.C 9.D 10.D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判断题
11. 【答案】×.
【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大战略决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击败了国民党的主力.故答案为:×.
12【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三大战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②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南方各省的基础)、③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三大战役不包括渡江战役. 故答案为:×.
三、材料解析题
13.【答案】(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政权”.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符合“长征精神”范畴即可)
(3)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材料一反映了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史实.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创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2)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发生的原因及从中学到的东西.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从“红军远征”这一事件中我们学到了他们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本题主要考查渡江战役及“天翻地覆”的意义。材料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