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课 观潮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八课 观潮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8 20:55:20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二十八课
观潮
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3.揣摩文章的写作方法。1.读懂文章,体会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美、人情美以及语言美。
2.品味、揣摩文章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钱塘江大潮,感受她的伟大与壮观吧!激情导入 【课题解析】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从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方面,极力表现钱塘海潮的壮美景观。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
生平简介 周密(1232~1298),南宋词人,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市)人。
代表作品 《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生字注音
雷霆(tínɡ)   京尹(yǐn)   艨(ménɡ)
艟(chōnɡ) 倏(shū) 舸(ɡě)
善泅(qiú) 仞(rèn) 罗绮(qǐ)
穹(qiónɡ) 僦(jiù) 赁(lìn)自主预习?一词多义自主预习?一词多义自主预习?词类活用
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形容词用作动词,高)
皆披发文身(名词用作动词,画着花纹)
天下之伟观也(动词用作名词,指景象)
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自主预习?古今异义
仅如银线(古义:几乎,将近。今义:副词,“仅仅,只”的意思)
人物略不相睹(古义:人和物。今义:单指人)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古义:疾驶,腾起。今义:跳跃着奔跑)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古义:这,这样。今义:表示判断动词)自主预习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交流点拨】本文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2)朗读课文,本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本文分了四个部分写的。
一(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海潮图)
二(2):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演习图)
三(3):弄潮健儿的英姿。(弄潮图)
四(4):写观潮人数之多。(人潮图)自主预习合作探究1.朗读第1段,思考这一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出海潮的壮丽雄奇?
【交流点拨】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壮丽雄奇。
2.这段结尾引用杨万里的诗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总结本段内容与开头相呼应。
3.朗读第2段思考:本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交流点拨】从演习的船只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的激烈,演习结束撤退迅速等方面来描写的。合作探究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幅画面,为什么?(提示:可以从修辞方法、描写角度、表达效果等方面,扣住文中的某个词或某句话来赏析。)
【交流点拨】(1)学生谈海潮图:运用比喻、夸张、引用等修辞,从色、形、声、势方面表现海潮的雄壮之美。
(2)学生谈演习图:视听结合、动静相衬,体现宏大之美。
(3)学生谈弄潮图:“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通过对比手法表现精神之美。
(4)学生谈人潮图:从路途长、人数多、物品贵三方面写观潮之胜。
从侧面衬托江潮之盛大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这种侧面衬托的写法凸现出钱塘潮水之美、地域风俗之美。迁移拓展 把下面一首宋词改成一篇记叙文。
酒泉子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迁移拓展 【交流点拨】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大多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可以改换体裁,如这次训练要求把词改写成记叙文;可以改换人称,如把词中的第三人称改写为第一人称;可以改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必须充分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透彻了解被改写的作品和将要改写的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握各自的特点。课堂小结钱塘江的雄伟景象真是令人赞叹,自然造物之神奇果然奇特,祖国的秀美山川真令人神往,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哦!尝试完成作业反馈训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