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二十六课
三峡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把握文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1.准确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第1课时26 三峡同学们,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奇山异水,它们犹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花团锦簇之中,今天,我们采摘了其中的一朵,一起来领略它那迷人的风彩。(多媒体展示三峡风光图)
三峡是长江的华彩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峡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物之美,又具有人改造自然的人工之美,那么历史上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的一段文字。激情导入 【课题解析】
“三峡”即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文章以其为标题,点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且文题简洁明快。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
生平简介 郦道元(469或472~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代表作品 《水经注》。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知识梳理】
?生字注音
阙(quē) 曦(xī) 溯(sù)
漱(shù) 涧(jiàn) 属(zhǔ)
湍(tuān) (yǎn) 嶂(zhànɡ)
?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自主预习?一词多义自主预习?一词多义自主预习?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清荣峻茂(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自主预习?古今异义自主预习?古今异义自主预习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1)要求学生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等,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范读,纠正字音,划出朗读节奏。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几处重点句子,如(多媒体展示):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自主预习合作探究1.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本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说说写的是什么景物。
【交流点拨】①第一段中写景的句子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通过间接描写,还是突出了三峡两岸的山遮天蔽日的特点。
②第2段中写景的句子有“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季江水漫上小山包,顺势逆流,来来往往的船只都被阻断隔绝了。通过船都不能通过,反衬了夏天三峡水势之大。写出了夏天三峡水之奔放的壮美。
③第3段中写景的句子有“春冬之时……良多趣味”,这里是写冬春两季三峡的特点。描写对象有水、山、树、草,写出了这个季节三峡景物清凉幽静之美。合作探究3.这篇课文的结构分式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采用总分的结构分式。首段总写三峡概貌。(2~3)段分写四季的三峡景色。尝试完成作业。反馈训练板书设计第2课时26 三峡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处理字词,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共同分析课文。1.文本探究
(1)课文主要写了三峡哪几个方面的景物?
【交流点拨】山和水方面的景物。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山和水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点拨】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合作探究(3)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为什么这样安排?
【交流点拨】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水流湍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季江水的水大流急,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三峡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将其合为一体进行描绘,与冬春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全文这样安排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合作探究(4)文中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矛盾?
【交流点拨】前后并不矛盾,前句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的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航。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过一般和特殊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夏日的长江水势大,流速快。合作探究(5)课文以渔歌作结,有何用意(或有何好处)?
【交流点拨】渔歌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三峡秋天的萧瑟气氛。合作探究2.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各自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美,写得妙的语句。并用“《三峡》真妙,妙在________你看________”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
【交流点拨】《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俯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是仰视。合作探究3.写作借鉴
(1)结构精巧,全文按总分的结构,先述三峡总体概貌,后分季节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
(2)节奏鲜明,整句与散句结合,齐整而不呆板,错落而不凌乱。
(3)有张有弛,动静结合,写七百里山势是静态,写夏水暴涨是动态。
(4)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全文仅一百多字,气象万千的三峡却尽收眼底。合作探究读《三峡》第2段,我们很容易就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学生齐背该诗),这首诗和郦道元的《三峡》有哪些联系?
【交流点拨】相同点:都描写了三峡风光。
不同点:体裁方面,《早发白帝城》是诗。《三峡》是写景散文。
内容上的联系:
(1)文章第2段与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2)文章第4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
(3)文章第1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对应。迁移拓展 道元笔下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郦道元用笔装点三峡,建设者用智慧改造三峡,我相信将来三峡的动人画卷上,一定也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课堂小结 尝试完成作业。反馈训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