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新闻两则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新闻两则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9 08:37:46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一课 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了解解放战争的概况。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1.掌握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第1课时
电视,以及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两篇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激情导入 【课题解析】
“百万大军”“横渡”两个词语展示了渡江战役的磅礴气势,可以推知战斗场面的壮阔,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前进,直取对岸的景象。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题目“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明了我军取得胜利的地点,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蒋军开始节节败退,我军则节节胜利。自主预习 生平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代表作品 《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名言佳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自主预习 【字词梳理】
1.给下列带线的字注音。
溃退( )  阻遏( )  锐不可当( )
歼灭( ) 绥靖( ) 英勇善战( )
逃窜( ) 督战( ) 排山倒海( )自主预习kuìèdāngjiānsuíshàncuàndūdǎo自主预习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锐不可当)
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高屋建瓴)
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荡气回肠)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排山倒海)
以安抚的手段使局势安定。(绥靖)
管理、统辖(人员、事务、区域案件等)。(管辖)自主预习本文初读,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新闻的结构。【交流点拨】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主体: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大军渡江的进展。
背景: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结尾:在主体之中。
用同样的方法说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自主预习三、合作探究
朗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思考:
1.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交代了通讯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交流点拨】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和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合作探究 3.主体部分分几层?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开头说明时间(20日下午五时)与第一层开头(20日夜)相并列。按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三层开头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第二、三层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4.课文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交流点拨】一方面,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弃城南逃的原因。反馈训练 尝试完成作业。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对新闻的有关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明确阅读新闻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板书设计 第 2 课 时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处理了字词,这节课我们共同继续分析课文。合作探究 1.文本探究
(1)请写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中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
【交流点拨】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军解放。(2)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方面的议论?详略是怎样安排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交流点拨】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指出一方面是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对我军善战略议,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因为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不能颠倒。因为对于胜利的取得,我军英勇善战是必须给予充分肯定,而且从行文气势和语言衔接看也是最佳写法。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2.品味语言
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讲话”,这就要求语言准确,课文哪些句子或哪些词语你认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方式:提问,由学生来寻找,来讨论。
(1)“百万大军”的数字准确吗?
(2)“不含”一词的用法有何作用?【交流点拨】(1)“百万大军”是一个约数,体现我军气势之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不包括九江,也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3)我军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句中带点词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带点的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挡,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势。合作探究 (4)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说明了共产党已在江淮河区域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3.写作借鉴
(1)比较阅读思考这两则新闻具体写法有什么不同?【交流点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合作探究 (2)叙议结合,结构严谨。
这篇新闻,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为中心事件,因而文章内容紧扣“南阳”。我军力量的强大、根据地的建立以及蒋军内部人事的变动,都以“南阳”为轴心,记人叙事集中而明确,行文首尾呼应。同时,南阳的解放是以王凌云收束,这就使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
(3)及时、准确、真实合作探究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30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示例:东方红学校九月一日上午八点全体师生精神抖擞的整齐汇聚于学校操场。随着红旗的升起,开学典礼拉开了帷幕。
首先,赫校长代表学校党政为新学期典礼致辞,他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东方红中学全体师生上学期中表现出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并指出在新的一年要夯实基础、求实发展。希望全体老师继续发扬敬业、奉献精神,积极参与、认真投入,为学生、为自己、为学校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之后,优生上台领奖,整个过程热烈、庄重、掌声不断。迁移拓展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了解到《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我们复习了新闻的有关知识,希望同学们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从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课堂小结 尝试完成作业。反馈训练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