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Civil War, U.S. 美国领土的扩张
南北战争的爆发
北方的胜利
课堂小结一、美国领土的扩张美国南北战争1、美国领土的扩张从美国国旗看美国的领土扩张美国建国时(1777.6.14正式使用)1878年使用美国现在国旗(1960年后)《独立宣言》发表时1867年从俄国购得1898年吞并一、美国领土的扩张美国南北战争1、美国领土的扩张方式:方向:东西结果:购买、抢占、吞并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一、美国领土的扩张美国南北战争1、美国领土的扩张方式:方向:东西结果:2、西进运动购买、抢占、吞并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西 进 运 动美国南北战争美国政府派兵强迫印第安人迁移出他们世代居住的土地美国南北战争印第安人西迁的“血泪之路”美国南北战争一、美国领土的扩张美国南北战争1、美国领土的扩张方式:方向:东西结果:印第安人西迁的历史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西进运动的历史又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购买、抢占、吞并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2、西进运动 中国西部由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中国西部大开发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国西部大开发
为了把东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广到西部
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与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有什么根本的不同?思考美国南方种植园——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在南方种植园中劳动的黑人童奴白人小孩在玩耍 黑人奴隶的孩子在劳役南方奴隶拍卖北方工业经济的发展——北方资本主义经济战前美国工业发展表南北冲突的基本矛盾 北方资产阶级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都受到了南方黑人奴隶制的严重制约,所以主张废除奴隶制。南方种植园主为了获取丰厚利润,主张维护奴隶制。这就形成了南北双方“水火不容”的局面,导致内战爆发。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根本原因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了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美国南北战争二、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1、根本原因:林肯——道格拉斯辩论美国南北战争 一个 一半人民是奴隶,一半人民是主人的国家,绝对不可能永久存在!我们每一个有正义感的国民,都应该拿出信心、力量去做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美国南北战争 林肯
Abraham Lincoln
1809-1865亚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1809.2.12~1865.4.15
美国第16任总统1861年3月4日林肯就职演说讲稿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南联邦“总统”杰佛逊·戴维斯美国南部叛乱诸州组成美洲邦联国
作战旗帜 大选揭晓后,南方种植园主制造分裂,发动了叛乱。南方11个州先后退出联邦,宣布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并制定新宪法,选举总统,定都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二、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1、根本原因:2、导 火 线: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美国南北战争示意图美国南北战争二、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1、根本原因:2、导 火 线: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3、正式爆发:1861年南方不宣而战,向北方挑起战争4、初期战况: 林肯本人并不主张用过激方式废除奴隶制,认为可用和平方式,先限制奴隶制,然后逐步加以废除,而关键是维护联邦统一。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北方政府根本没有进行战争的准备,只是仓促应战,而南方则是蓄谋已久,有优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所以,尽管北方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还是被南方打得节节败退,连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叛军攻破。美国内战初期南北双方力量对比表初期战况
北方节节失利二、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1、根本原因:2、导 火 线: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3、正式爆发:1861年南方不宣而战,向北方挑起战争4、初期战况:北方节节失利5、转 折 点: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通过《宅地法》定居下来的人们1862年5月20日颁布《宅地法》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战争转折 1862年5月20日,林肯总统签署颁布使西部土地上的垦殖者获得宅地的法案。
自美国建国后向西部扩张领土以来,广大劳动者为了在西部垦种土地,建立家园,一直为争取民主的土地法令而斗争。政府曾不得不一再降低出售土地的条件。
1861年爆发南北战争以后,联邦政府为了争取群众支持它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战争,于1862年颁布了满足广大人民土地要求的宅地法案。林肯阅读《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9月22日颁布《解放黑奴宣言》 《解放黑奴宣言》是合众国总统于1862年9月22日颁布的。1863年1月1日又正式命令解放奴隶。黑人没有得到政治权利,也没有得到土地。但《宣言》中表明林肯政府已从限制奴隶制转变为完全废除奴隶制,把战争放到新的基础上。北方军队中第一支黑人军团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迅速高涨,战争形势骤然改观。二、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1、根本原因:2、导 火 线: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3、正式爆发:1861年南方不宣而战,向北方挑起战争4、初期战况:北方节节失利5、转 折 点: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6、反 攻:1863年作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热情,战争形势骤然改观,开始有利于北方.
北军在葛底斯堡大败南军葛底斯堡之役 1863年7月1~4日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斗。在葛底斯堡方圆不到25平方英里,人口不足2400人的小镇辖地,双方集结了近17.2万兵力和634门大炮。
葛底斯堡战役是到那时为止美国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战役。联邦军死伤和失踪2.3万人,南军2.8万人。
葛底斯堡战役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此后南方同盟军转入了战略防御,联邦军完全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二、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1、根本原因:2、导 火 线: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3、正式爆发:1861年南方不宣而战,向北方挑起战争4、初期战况:北方节节失利5、转 折 点: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6、反 攻:1863年7、结 果:1865年,北方胜利。1865年4月攻克里士满南方投降仪式南方军队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左)向北方军队统帅尤里西斯·格兰特(右)投降1865年4月9日南北战争结束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的原因北方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的方向;林肯政府的有力领导,法令的颁布;北方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人民群众和黑奴的积极参加。南北战争性质及历史意义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意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进
一步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美国独立战争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奴隶制度美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知识一览表美国南北战争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遭南方派遣的杀手——演员蒲斯刺杀身亡。杀害林肯总统的凶手蒲思美国南北战争二、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8、性质:9、意义: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A、维护了美国的统一B、废除了黑奴制度,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内部障碍,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创造了条件。学习小结:
独立以后扩领土,南北矛盾日突出。
奴隶制度废与除,不可调和起冲突。
一八六O至六五,内战结果北胜出。
资本主义迅发展,又一障碍被清除。11.“学史以明智,学古以鉴今。”朱镕基总理在1999年访美的一段讲话:
“我刚才在克林顿总统的办公室看到了林肯总统的肖像。我想当年林肯
总统为了保证美国的完整,反对独立和分离,不惜使用武力,我们应
该向林肯总统学习。”请围绕朱镕基总理的讲话谈谈美国的南北战争给
今天中国台湾问题的启示。 答:对台湾方面:不要轻易否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更不要有独立的企图。 对大陆方面:“一国两制”的主张不能轻易放弃。但是,对于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必须始终高度警惕。 对美国的劝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应该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不要低估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心和决心,美国自己不允许国土分裂,也就没有道理试图分裂他国领土。1、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 )
A.关税问题 B.奴隶制存废问题
C.向西部扩张领土的问题 D.资本主义存废问题
2、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巨大贡献的美国著名总统是: ( )
A.华盛顿 B.林肯 C.威尔逊 D.杰斐逊
3、美国领土扩张的大致方向是: ( )
A.从南向北 B.从西向东
C.从东向西 D.从北向南 4、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颁布的文件除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外,还有: ( )
A.《宅地法》 B.《独立宣言》
C.《权利法案》 D.《人权宣言》一、单项选择题BBCA美国南北战争课堂作业5.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
B.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C.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都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
6.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是: ( )
A.资产阶级改革 B.资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解放运动
7.美国内战的导火线是: ( )
A.领土的扩张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C.南方11个州脱离联邦 D.林肯当选总统DBD美国南北战争二、探究题说说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不同。
答: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是一次以民族解放独立为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是为了维护美国的统一,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是一次内战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谢谢各位
莅临指导!开放的美国
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