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钝、凌”等生字;理解“繁衍、欣喜若狂”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演化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受生动、准确的语言了解恐龙演化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产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并复述恐龙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特点,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同学们,恐龙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有关恐龙的视频。(播放视频)
2.怎么样?歌儿好听吗?现在是不是想对恐龙有更深入的了解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恐龙的相关资料并认识其中的部分恐龙吧。2-1-c-n-j-y
3.恐龙是中生代多样化陆栖脊椎动物。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21*cnjy*com
4.出示恐龙图片。
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讨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板书课题:31.飞向蓝天的恐龙)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出示带音生字:恐、凶、笨、鸽、仅、顿、描、绘、吨、盈、敏、捷、崭
学生自由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去音读生字。
3.理解重点词语:繁衍:文中指恐龙的后代逐渐增多。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茹毛饮血: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的生吃禽兽。毋庸置疑: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4.学习多音字:空:kōng(天空)kòng(空白);说:shuō(说话)shuì(游说)
把生字带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同时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用简单地话概括出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让我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看看“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三、精读领悟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 (第1段):写中生代时期,恐龙一支进化成鸟儿,令人惊奇。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学者提出恐龙变成鸟儿的假说,并最终找到相关证据。
第三部分(第3、4段):写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进化过程。
第四部分(第5段):写科学家的美好愿望——重现恐龙演变成鸟类的历史进程。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段,师生评价。
2.“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句话中的“一支”“漫长”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齐来的变化。由此可见,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2段,师生评价。
2.读完这部分,你觉得现在的鸟类和以前的恐龙有什么关系呢?
(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3.“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这句话把什么比作画卷?把什么比作点睛之笔?(把古生物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把辽西的重大发现比作“点睛之笔”。)21·世纪*教育网
4.何为“点睛之笔”?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给这幅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这个词语来源与成语“画龙点睛”。现在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文中指辽西的发现为科学家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是“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研究工作的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来源:21cnj*y.co*m】
过渡:那么,恐龙究竟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三部分。
指名读第3、4段,师生评价。
第三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这是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默读第四段,完成恐龙的庞大家族的表格。“作者说明的角度”仿照给定的答案填写空白的。
恐龙的庞大家族
繁衍生息的情况 它们的特点 作者说明的角度
第一代恐龙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从生活习性上
猎食性恐龙
(2)交流,完成表格。
恐龙的庞大家族
繁衍生息的情况 它们的特点 作者说明的角度
第一代恐龙 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有的两足奔跑 从生活习性上
有的四足行走
有的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从身体形态上
有的身材小巧,不足几公斤
有的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从性情上
有的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猎食性恐龙 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 从体态、习性、体表的不断变化上
脑颅膨大,身体轻盈
前肢渐长,像羽翼,会拍打
体态长出羽毛,无鳞片或鳞甲
转移到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翔、飞行能力
(3)让我们再次回顾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播放课件)
(4)下面,让我们当一个小小解说员,根据前面的介绍给同学说说恐龙具体的进化过程吧。
在介绍庞大家族时,作者用到了什么句型?这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些……有些……;有些……有些……;有些……有些……。)(排比)21教育网
现在你知道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吗?( 对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21cnjy.com
6.“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句中的“可能”能删去吗?为什么?(不能,因为这只是一种推测,还未被证实,删去后表述就不严谨、也不科学了。)
7.再次快速地默读第四段,试着自己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四)学习第四部分。
1.有感情地读最后一段。
2.读完最后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确定地层的年代。)21·cn·jy·com
(五)课堂小结:学完了本课,我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也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激起我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www.21-cn-jy.com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
五、课堂练习
1. 辨一辨,再组词。
鸽(鸽子) 顿(顿时) 盈(轻盈)
鸡(鸡肉) 项(项目) 孟(孟子)
2.根据课文填空。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把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
2.搜集有关恐龙的其它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提出假说
科学发现
演变过程
美好愿望
【教学反思】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让我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www-2-1-cnjy-com
课文一开始先提出了假说,在学习时我注重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课文的重点是恐龙的演化过程,在教学时,我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读填表格,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既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句,又落实了教学的重点。达到了学习的目的。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飞向蓝天的恐龙》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k ng lóng xiōng m ng miáo huì j n
( ) ( ) ( ) 不( )
qīng yíng m n jié zh n xīn bèn zhòng
( ) ( ) ( ) ( )
二、辨字组词。
恐 ( ) 鸽 ( ) 顿 ( )
热 ( ) 鸡 ( ) 项 ( )
绘 ( ) 盈 ( ) 描 ( )
刽 ( ) 孟 ( ) 猫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笨重 ( ) ( )
温顺 ( ) ( )
敏捷 ( ) ( )
活泼 ( ) ( )
四、划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字。
凶孟( ) 五彩斑澜( ) 迟顿( ) 翱祥( )
苗绘( ) 遂道( ) 敷沿( ) 无庸置疑( )
五、选词填空。
发现 发明
1.科学家( )今天的鸟类家庭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2.锯是鲁班( )的。
愿望 希望
1.真高兴,我的( )快实现了。
2.我( )这不是真的。
六、修改病句。
1.地球上的恐龙大约一定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昆明湖岸边载着无数数不清的到垂杨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下午下了一天的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七、阅读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经越来越近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一历史进程”,填空。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 )、( )的漫长历史过程。21·cn·jy·com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重 了
3.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 )
A.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B.猎食性恐龙演化为鸟类的过程。
C.科学家们工作的艰辛。
《飞向蓝天的恐龙》答案2·1·c·n·j·y
一、看拼音,写词语。
恐龙 凶猛 描绘 仅 轻盈 敏捷 崭新 笨重
解析:本题考查了课文中重点词语的书写。
二、辨字组词。
恐龙 鸽子 顿时 描绘 轻盈 描写
热量 鸡肉 选项 刽子手 孟子 小猫
解析: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1)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绘和刽”,“描和猫”。
(2)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恐和热”,“盈和孟”。
(3)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鸽和鸡”,“顿和项”。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沉重 轻盈
顺从 叛逆
灵敏 迟钝
活跃 呆板
解析:笨重是庞大沉重,不灵巧的意思,所以近义词是沉重,反义词可以是轻盈。温顺是温和顺从的意思,所以近义词是顺从或是温顺,反义词是叛逆。敏捷是动作迅速而灵敏,多用于书面语,所以近义词是灵敏,反义词是迟钝。活泼的基本意思是生动自然,不呆板,所以近义词是活跃,反义词就是呆板。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划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字。
孟—猛 澜—斓 顿—钝 祥—翔
苗—描 遂—隧 沿—衍 无—毋
解析:“犬”与“孟”联合起来表示“头胎生的犬”,本义:头胎犬。引申义:健壮的犬。所以凶猛的猛是反犬旁的猛。澜形容大波浪,而斓就是斑斓。钝是形容词,不锋利的意思,所以是迟钝。翔有飞的意思,所以是翱翔。苗是初生的种子植物,所以是描绘。隧本身就是隧道的意思。毋庸置疑的毋读四声,wù,而无读wú。www.21-cn-jy.com
五、选词填空。
1.发现 2.发明
解析:发现的意思是第一次看到或知道;发明是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有创造之意。
1.愿望 2.希望
解析:愿望是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是一种想法。而希望是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六、修改病句。
1.地球上的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
2.昆明湖岸边载着数不清的到处杨柳。
3.今天下了一天的雨。
解析:第1题把“一定”,因为“一定”和“大约”矛盾,而两亿三千万年时间比较长,所以留下大约合适。第2题的“无数”和“数不清”重复,两个词都有数不清的意思,所以勾掉一个。第3题的“中午”和“一天”相矛盾,所以去掉一个。21教育网
七、阅读。
1.学会飞翔 演化为鸟类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总结。
2.chóng 重复 le 好了
zhòng 重要 li o 了解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章中多音字的掌握。
3.A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与延伸,一定要纵观全文去考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上册 第三十一课
飞向蓝天的恐龙
激趣导入
恐龙是中生代多样化陆栖脊椎动物。
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3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所发生的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但是恐龙的后代——鸟类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资料袋
激趣导入
恐龙
激趣导入
顿
笨
仅
鸽
恐
凶
k ng
xiōng
bèn
jǐn
gē
dùn
初读感知
捷
吨
敏
盈
描
绘
miáo
huì
dūn
mǐn
yíng
jié
崭
zhǎn
初读感知
繁衍:
文中指恐龙的后代逐渐增多。
初读感知
欣喜若狂:
茹毛饮血: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的生吃禽兽。
毋庸置疑:
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空
说
kòng空白
kōng天空
shuō
说话
shuì
游说
初读感知
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用简单地话概括出来?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让我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初读感知
写中生代时期,恐龙一支进化成鸟儿,令人惊奇。
1
2
3
4
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精读感悟
写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进化过程。
写科学家的美好愿望—重现恐龙演变成鸟类的历史进程。
介绍学者提出恐龙变鸟儿的假说,并最终找到相关证据。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句话中的“一支”“漫长”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齐来的变化。由此可见,作者用词非常准确。
精读感悟
现在的鸟类和以前的恐龙有什么关系呢?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精读感悟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这句话把什么比作画卷?把什么比作点睛之笔?
精读感悟
把古生物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把辽西的重大发现比作“点睛之笔”。
这个词语来源与成语“画龙点睛”。现在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文中指辽西的发现为科学家提供了很重要的线索。
精读感悟
点睛之笔:
为什么说辽西的发现给这幅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是“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研究工作的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
精读感悟
第三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精读感悟
这是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恐龙的庞大家族 繁衍生息的情况 它们的特点 作者说明的角度
第一代恐龙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从生活习性上
猎食性恐龙
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
有的两足奔跑
从体态、习性、体表的不断变化上
从身体形态上
有的身材小巧,不足几公斤
有的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的四足行走
前肢渐长,像羽翼,会拍打
脑颅膨大,身体轻盈
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
从性情上
有的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有的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精读感悟
转移到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翔、飞行能力
体态长出羽毛,无鳞片或鳞甲
课文学习
亿万年前
?
变成鸟类,飞向蓝天
一些猎食性恐龙变得像鸟
数千万年后
繁衍成一个庞大家族
两亿三千万年前
精读感悟
第一种恐龙出现
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亿万年前
?
数千万年后
亿万年前
?
让我们当一个小小解说员,根据前面的介绍给同学说说恐龙具体的进化过程吧。
精读感悟
在介绍庞大家族时,作者用到了什么句型?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有些……有些……;有些……有些……;有些……有些……。
排比
精读感悟
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你知道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吗?
对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精读感悟
“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句中的“可能”能删去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只是一种推测,还未被证实,删去后表述就不严谨、也不科学了。
精读感悟
读完最后一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确定地层的年代。
精读感悟
学完了本课,我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也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激起我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精读感悟
1
2
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完本课收获多多
课堂总结
1.辨一辨,再组词。
鸽( ) 顿( ) 盈( )
鸡( ) 项( ) 孟( )
鸽子
项目
顿时
课堂练习
鸡肉
孟子
轻盈
2. 按课文内容填空。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 )的霸王龙或者( )、( )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 )的鸽子或者( )的孔雀。
轻灵
凶猛
课堂练习
五彩斑斓
笨重
迟钝
1.熟读课文,把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
2.搜集有关恐龙的其它资料读一读。
作业布置
飞向蓝天的恐龙
提出假说
科学发现
演变过程
美好愿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