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28课 毛主席在花山(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上第28课 毛主席在花山(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7:41:3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11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神态等方法,理解毛主席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大家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毛主席的故事。
2.板书课题《毛主席在花山》。
3.音频:《毛主席在花山》。
二、初读感知
1.介绍毛主席: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音频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3.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毛主席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
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碾子 簸箕 炊事 一筒 沏茶 瓷碗 旮旯 笤帚 舀水
旮旯: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
簸箕:扬米去糠的工具。
笤帚:指高粱穗或黍子穗等扎成的扫地、除尘用具。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
1. 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毛主席让群众回到碾台 。
第二部分(第9-11段):派警卫员送茶水。
第三部分(第12段):毛主席帮群众碾米。
2.阅读文章,找出描写毛主席的语句,并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他什么品质?
示例1: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 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21教育网
神态、语言描写。看出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示例2:“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语言描写。体会到毛主席与群众的情谊,体会到毛主席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
3.毛主席为什么把舍不得喝的茶送给百姓?
毛主席关心群众,感谢群众对工作的支持,同时充分认识到老百姓的重要性。
4.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话有哪几层含义?
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
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
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5.从毛主席帮助母女碾米你体会到了什么?
A毛主席以身作则帮助百姓。
B毛主席和群众们相处融洽。
6.你如何理解“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模仿老人说话的神态、语气。
这句话说明老人没有认出毛主席,但是可能听说过毛主席关心群众的故事,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7.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请回群众碾米;送茶水;帮助推碾
略写:日以继夜操劳
从侧面烘托出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帮助群众,不搞特殊化。
8.拓展延伸
收集资料,体会他和人民大众平等的思想。
他去理发排队人们说他日理万机让他先理但被他婉拒了说人人都有忙事 ,他跟普通人一样。坚持排队。
四、课堂总结
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不仅仅是我们的伟人,也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爱戴他。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碾”的部首是( 石 ),第七笔是( 横 )。
“俺”的部首是( 亻 ),第五笔是( 捺 )。
“炊”的部首是( 火 ),第七笔是( 撇 )。
2.组词
俺( 俺们 ) 筒( 竹筒 ) 彻( 彻底 )
淹( 淹死 ) 茼( 茼蒿 ) 沏( 沏茶 )
六、作业布置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请回群众碾米
毛主席在花山 送茶水
帮助推碾
【教学反思】
《毛主席在花山》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最后一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描述了毛主席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
本篇课文以叙事为主,但蕴含着真挚的情感。教学的重点是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难点是通过具体事例来感受毛泽东的情怀,从而产生对领袖的敬仰之情。
本课在导课过程中,采用毛泽东的词为引入,意在丰富学生的优美词句积累,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毛主席在花山》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niǎn mǐ bò ji ǎn men gē zhī
( ) ( ) ( ) ( )
yì tǒng chuī shì qī chá táo cí
( ) ( ) ( ) ( )
二、组词。
凉( ) 沏( ) 舀( )
晾( ) 砌( ) 稻( )
碾( ) 释( ) 瓷( )
辗( ) 择( ) 次( )
三、选出加点字的准确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怕:① 害怕;畏惧  ② 担心。
  1.这碾子一响,就得转到天黑,怕误了首长的事。( )
  2.鲁迅先生说:“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
    挺:① 伸直  ② 很  ③ 勉强支撑
  3.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 )
  4.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
  5.军需处长再也挺不住了,倒在了雪地里。( )
四、填一填
夜以( )日 春夏之( )
吱吱扭( ) 端( )正正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希望 失望 绝望
  1. 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 ),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2. 毛主席带给我们的是未来,是我们的( )。
3. 那天班会没有照常开展活动,真让人( )。
六、将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
为毛主席第一次理发
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是从1960年到1976年主席逝世。在这之前,我在杭州的理发室做理发员。
一天,领导通知我要为一名非常重要的外宾理发。正当我在等待的时候,走进来一个身材高大,红光满面的老人。当时虽然没有电视,但经常听到广播上说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了,形容过毛主席的形象。我在报纸上经常也能看到毛主席的大照片。看到进来的人正是毛主席,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不知道应该说点什么。我赶紧悄悄地问毛主席的警卫员 我是叫他爷爷 还是叫大爷啊 警卫员告诉我说 你就叫主席 我走到主席的身边,用激动得颤抖的双手为毛主席小心翼翼地理发。理发后我开始为毛主席刮胡子。因为毛主席的下巴上有颗痣,为了方便我的工作,毛主席憋着一口气,鼓着嘴巴。我想毛主席这样一定很不舒服,对他老人家说:“主席您请随意,怎么舒服就怎样,不用憋着气。”毛主席听了我这样说,就把嘴巴放松了。我为毛主席理了发刮了胡子,毛主席满意地走了。
毛主席在杭州逗留了四天后去了广州。又过了三个月毛主席又一次来到我们宾馆,他对我说:“小周啊,把你带到北京去你同意不同意啊?”望着主席和蔼亲切的面容,我赶紧说:“主席,没问题,我同意。”毛主席笑了笑,亲切地说:“莫急啊,还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要去问问你的领导同意不同意;第二,要去问问你的家人同意不同意。”我说:“主席您放心,没问题,我的家人我做主了。”主席又笑了笑,和蔼地说:“不要太大丈夫了哦。她也是半边天嘛。在我身边工作非常辛苦,不能回家,很少休息了。要回去商量一下嘛。”21教育网
我马上向领导做了汇报,领导对我说:“你要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需要你,你一定要为毛主席服务好,你放心去吧!”我回到家,和妻子交代了几句,就跟随毛主席上了北京。能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荣幸。21cnjy.com
(注:文中的“我”指的是周福明,他是在主席身边工作的普通人员。)
1.在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体会这句话的含义,选择正确的说法填上序号。
我回到家,和妻子交代了几句,就跟随毛主席上了北京。能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荣幸。( )21·cn·jy·com
(1)因为毛泽东是国家主席,所以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荣幸。
(2)因为我能到首都北京去工作,所以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荣幸。
(3)因为主席没有当官的威严,非常和蔼可亲,所以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荣幸。
3.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这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1)我走到主席的身边,用激动得颤抖的双手为毛主席小心翼翼地理发。
(2)因为毛主席的下巴上有颗痣,为了方便我的工作,毛主席憋着一口气,鼓着嘴巴。
(3)望着主席和蔼亲切的面容,我赶紧说:“主席,没问题,我同意。”
4.文章用大量的笔墨写了“我”的神态、动作和心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毛主席在花山》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碾米 簸箕 俺们 咯吱
一筒 炊事 沏茶 陶瓷
解析:解析:注意“炊”左面是“火”,下面是“欠”。
二、组词。
凉水 沏茶 舀水
晾干 砌墙 稻米
碾米 解释 陶瓷
辗转 选择 一次
三、选出加点字的准确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② 担心。
2.① 害怕;畏惧    
  3. ② 很
  4. ① 伸直
  5. ③ 勉强支撑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夜以(继 )日 春夏之( 交 )
吱吱扭( 扭 ) 端(端 )正正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 绝望
2.希望
3.失望
解析:“绝望”表示:没希望。一般指对某种事物完全失去了信心。“失望”丧失信心;希望没能实现。表示一种心理的期待落空。“希望”表示心里想着实现某种情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六、将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不能有今天这个局面。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都不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七、阅读。
1. :“ , ?” :“ 。”
2.(3)
3.(1)神态(2)动作(3)语言
4. 神态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通过对毛主席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毛主席的性格随和、和蔼可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十八课
毛主席在花山
激趣导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初读感知
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初读感知
a
b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音频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要求:
初读感知
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毛主席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
初读感知
一筒 沏茶 瓷碗 碾米
旮旯 笤帚 舀水 簸箕
niǎn
bò ji
tǒng



tiáo
yǎo
旮旯: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
初读感知
簸箕:扬米去糠的工具。
笤帚:指高粱穗或黍子穗等扎成的扫地、除尘用具。
精读感悟
1
2
3
毛主席让群众回到碾台 。
派警卫员送茶水。
毛主席帮群众碾米。
(第1-8段)
(第9-11段)
(第12段)
精读感悟
描写方法
神态
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
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语言
看出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的生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精读感悟
描写方法
“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语言
体会到毛主席与群众的情谊,体会到毛主席对警卫员的关心和教育。
毛主席在操劳国家大事的同时,也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体现了他和人民大众平等的品质。
毛主席
人民
精读感悟
毛主席为什么把舍不得喝的茶送给百姓?
感谢群众
关心群众
01
02
精读感悟
“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精读感悟
1
2
3
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话有哪几层含义?
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
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
姓。
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精读感悟
毛主席帮助母女碾米你体会到了什么?
毛主席以身作则帮助百姓。
毛主席和群众们相处融洽。
精读感悟
“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a.老人没有认出毛主席,但是可能听说过毛主席关心群众的故事。
精读感悟
b.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精读感悟
请回群众碾米;送茶水;帮助推碾。
详写:
略写:
日以继夜操劳
课外延伸
他去理发排队,人们说他日理万机,让他先理,但被他婉拒了说人人都有忙事 ,他跟普通人一样,坚持排队。
课堂总结
伟大的毛主席不仅仅是我们的伟人,也是我们的亲人百姓,我们爱戴他。
1.填空
“碾”的部首是( ),第七 笔是( )。
“俺”的部首是( ),第五笔是( )。
“炊”的部首是( ),第七笔是( )。
课堂练习
石 横
亻 捺
火 撇
2.组词
俺( ) 筒( ) 彻( )
淹( ) 蒿( ) 沏( )
课堂练习
俺们
柿子
一筒
茼蒿
彻底
沏茶
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请回群众碾米
毛主席在花山 送茶水
帮助推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