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27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上第27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7:41:48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会毛泽东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感情和伟人胸怀。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神态等方法,了解人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在1950年6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如果朝鲜失败,美军进逼鸭绿江边,中国当时在东北的重工业基地将完全暴露在美军面前,毫无屏障,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派出志愿军赶赴朝鲜进行的战争。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在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21cnjy.com
2.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初读感知
1.介绍毛主席: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21·cn·jy·com
2.介绍毛岸英: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3.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音频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4.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在听到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在对岸英是否归葬的决定过程中,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和超人的胸怀。
5.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拟定 勋鉴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勋鉴的大意是有功德之人看。多用于政界,文界。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
1.播放音频,请同学们动笔划出表现毛泽东心情悲痛的句子,并思考是怎么描写的?表达了什么?
(1)动作描写:
A.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B.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稿放在上面。
师:毛主席一天没说话,说明了他不想说话只想哭,但是他不能哭,他不仅是父亲还是国家的领袖,他只能通过吸烟来摆脱自己的悲痛。主席希望通过那黯然的目光将此时的悲痛可以稍微转走一些。2·1·c·n·j·y
(2)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
A.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B. “岸英!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师:主席情不自禁的喊着儿子的名字,希望像从前一样,只要喊儿子的名字,儿子就会回应。可是从此以后再也听不到儿子的声音,表达到了一位父亲此时的痛不欲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侧面描写:
A.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B.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师:毛主席茶饭不思,深深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中。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联想到这一个晚上,10多个小时,主席辗转反侧,无声流泪。21·世纪*教育网
2. 毛泽东作为父亲心里是如何想的?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3.毛泽东作为领导人心里是如何想的?
“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争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仪容吗?”21教育网
4.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指”、“示意”,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毛泽东仍然沉浸在对儿子死去的悲痛中。一旦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www.21-cn-jy.com
5.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表现了主席什么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的?
A.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www-2-1-cnjy-com
师: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展现的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6.毛泽东为什么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马革即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这句话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这句话中有慈父的痛楚,更有一个领袖的博大胸襟!
7.收集资料,了解毛泽东身边的亲人为抗战胜利所做的牺牲。
弟弟毛泽民: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四、课堂总结
毛泽东是位父亲,他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他是父亲的同时又是主席,他在爱着自己儿子的同时也深深爱着自己的国家。在悲痛与矛盾中,他选择了国家,这是位平凡的父亲,是位伟大的主席。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拟”的部首是( 扌 ),第五笔是( 点 )。
“殉”的部首是( 歹 ),第五笔是( 撇 )。
“黯”的部首是( 黑 ),第七笔是( 横 )。
2.组词
拟( 比拟 ) 赴( 奔赴 ) 踌(踌躇 )
似( 似乎 ) 赶( 追赶 ) 寿( 寿星 )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父亲——深爱儿子——常人情怀
主席——深爱国家——伟人风范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的一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在听到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在对岸英是否归葬的决定过程中,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和超人的胸怀。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篇课文蕴含着真挚的情感。教学的重点是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难点是通过具体事例来感受毛泽东的情怀,从而产生对领袖的敬仰之情。
本课在导课过程中,从故事的写作背景抗美援朝入题,是学生能感受到情感的真实性。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学习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青山处处埋忠骨》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拟定( ) 勋鉴 ( )
黯然( ) 殉职 ( )
踌躇( )
二、组词。
理( ) 原( ) 员( ) 以( )21教育网
埋( ) 愿( ) 勋( ) 拟( )
询( ) 练( ) 西( ) 著( )
殉( ) 炼( ) 牺( ) 躇( )
三、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反问句。
  1.他为什么要躲躲藏藏呢? ( )
  2.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 ( )
  3.战争究竟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
四、填一填
狂( )滥( ) 光荣( )( )
( )( )不动 情不( )( )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分离 永别
1.那一次次的( ),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2.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 )。
六、将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1.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是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的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在朝鲜战场上,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
“岸英!岸英!”主席用两个手指夹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主席,”秘书进来,小声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要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
 秘书又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21cnjy.com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之情。岸英赴朝鲜时,他因工作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不能活着回来,就让我见见遗体吧!”然而这种想法很快消失了。他像是自慰地说道:“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想见一见儿女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见吧。”
秘书将记录的电文稿交主席签名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迟疑了一阵,那神情似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再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21·cn·jy·com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泽东的卧室。毛泽东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上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www.21-cn-jy.com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沾湿一片的枕巾。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喃喃:
破格:
2.毛主席在电文稿上写的对联的意思比较恰当的理解是( )
A.烈士的精神与青山同在,不在乎是否将遗体运回故乡。
B.人牺牲了,遗体运回家乡又有什么意思呢?
C.把遗体运回家乡既麻烦又费财物,不如找个好地方埋葬。
D.既然朝鲜人民要求把遗体埋在那儿,我们就不必把遗体运回国了。
3.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
A.说明毛泽东是个爱儿子的好父亲。
B.说明毛泽东是为朝鲜人民着想的国际主义战士。
C.说明毛泽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
D.说明毛泽东具有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的伟大胸怀。
《青山处处埋忠骨》答案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nǐ xūn àn xùn chóu chú
二、组词。
凉水 沏茶 舀水
晾干 砌墙 稻米
碾米 解释 陶瓷
辗转 选择 一次
三、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反问句。
  1.( × )
  2.( √ )
  3.( × )
四、填一填
狂轰滥炸 光荣殉职
原封不动 情不自禁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分离
2. 永别
解析:1.分离:意为分开、离开、隔离、分别之意。
2.永别,是人生死离别时的语言,代表与对方永远不能再见。
六、将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1.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都是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
2.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的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也悲痛。
3.在朝鲜战场上,难道不是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吗?
七、阅读。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喃喃:轻轻地,连续不断。
破格: 打破规定。
2.A
3.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9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十七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
激趣导入
在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志愿军赶赴朝鲜进行的战争。
初读感知
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初读感知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初读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音频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初读感知
这篇课文讲了毛泽东的爱子在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在对岸英是否归葬的决定过程中,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和超人的胸怀。
初读感知
拟定
勋鉴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理解
词语

xūn
xùn

chóu chú
àn
勋鉴: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
精读感悟
请同学们动笔划出表现毛泽东心情悲痛的句子,并思考是怎么描写的?表达了什么?
精读感悟
B.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稿放在上面。
A.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动作描写:
精读感悟
他不想说话只想哭,但是他不能哭,他不仅是父亲还是国家的领袖,他只能通过吸烟来摆脱自己的悲痛。主席希望通过那黯然的目光将此时的悲痛可以稍微转走一些。
精读感悟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语言和神态描写
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精读感悟
主席情不自禁的喊着儿子的名字,希望像从前一样,只要喊儿子的名字,儿子就会回应。可是从此以后再也听不到儿子的声音,表达到了一位父亲此时的痛不欲生。
精读感悟
侧面描写
B.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A.电文稿下是一片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毛主席茶饭不思,深深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中。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联想到这一个晚上,10多个小时,主席辗转反侧,无声流泪。
精读感悟
毛泽东作为父亲心里是如何想的?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精读感悟
毛泽东作为领导人心里是如何想的?
“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争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仪容吗?”
精读感悟
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
“转”、“指”、“示意”,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毛泽东仍然沉浸在对儿子死去的悲痛中。
精读感悟
这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
精读感悟
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表现了主席什么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的?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展现的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精读感悟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龚自珍《己亥杂诗》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意思: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精读感悟
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这句话中有慈父的痛楚,更有一个领袖的博大胸襟!
毛泽东为什么说这句话?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精读感悟
弟弟毛泽民:
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
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精读感悟
妻子杨开慧:
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
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课堂总结
平凡的父亲,
伟大的主席。
1.填空
“拟”的部首是( ),第五笔是( )。
“殉”的部首是( ),第五笔是( )。
“黯”的部首是( ),第七笔是( )。
课堂练习
扌 点
歹 撇
黑 横
2.组词
拟( ) 赴( ) 踌( )
似( ) 赶( ) 寿( )
课堂练习
比拟
似乎
奔赴
追赶
踌躇
寿星
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父亲——深爱儿子——常人情怀
主席——深爱国家——伟人风范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