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26课 开国大典 (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五上第26课 开国大典 (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7:42:0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开国大典》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擎、钮、瞻、聂、党等5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词句间浓浓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了解场面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侵略事件: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余人入侵我国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使我3000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21教育网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下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6周内烧杀淫掠,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烧毁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开国大典:
在1949年10月1日这天,发生了一件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它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和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3.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4.解读课题: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大典:隆重的典礼。
开国大典: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感知
1.介绍毛主席: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www-2-1-cnjy-com
2.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音频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3.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版权所有:21教育】
4.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擎着 协商 外宾 嗓子 瞻仰 大典 政委 电钮
擎着:用手向上举、托的意思。
瞻仰:指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
按照进行顺序(时间顺序)记叙的。
开国大典记录了哪些场面?
清晨 会场布置
(1)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会场示意图)
(2)重点语句:“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心情急切)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人们心情的急切?“直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直接奔向)21cnjy.com
(3)表达感情:表达了群众参加大典的激动和热切心情。
4.下午三点 大会盛况
(1)重点语句:走进会场,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从哪感受到的?
场面盛大隆重的气氛。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21*cnjy*com
(2)表达感情:
“排山倒海”的掌声是怎样的掌声呢?
排山倒海:原指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在这里体现出了人们的力量强大,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21·cn·jy·com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
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在描写“目光”时用了一个词语?运用了“一齐”这一词,它表现了人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这三十万人一齐把目光投向了主席台,就是为了看我们的领袖毛主席。2-1-c-n-j-y
5.宣布成立:有感情的朗读第7段,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段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30万人齐声欢呼震动了全中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此时的欢快、激动和自豪。21*cnjy*com
6.升国旗: “脱帽肃立”、“一齐”、“瞻仰”这是什么描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动作和神态描写,指人民恭敬地看,怀着严肃而崇敬的心情看。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生活。【来源:21cnj*y.co*m】
7.宣读公告:从课文中的那句话可以感受到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与拥护?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出处:21教育名师】
8.宣读公告完毕 阅兵仪式
(1)划出阅兵的顺序。
海军 步兵 炮兵 战车师 骑兵师 空军
(2)出示各种兵的图片
(3)重点句子:“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21·世纪*教育网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的动作;“盖过”是描写群众欢呼声之大。
(4)表达感情:表达了群众的京东喜悦之情。
9.傍晚 群众游行
(1)默读最后群众游行两段,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眼前出现了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画面。
(2)说说体现了人们什么样的情感?
“两股红流”这里把游行队伍形象的比喻成红流,说明了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这段语言描写生动的再现了人们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及对主席的深厚情感。
10.课文是如何展现毛泽东伟人风采的?
第一方面是从群众:“三十万人的目光一起投向主席台”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反映了群众对毛泽东的爱戴,同时也衬托出人民领袖的高大形象。
第二方面是毛泽东的言行:“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毛主席用他的强有力的声音展现了他的英雄豪迈。www.21-cn-jy.com
11.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资料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1·c·n·j·y
四、课堂总结
1949年10月1日,这是祖国的生日,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怎能不为之欢呼,为之歌唱,为之自豪。这幸福的生活,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为我们的做过繁荣昌盛而努力!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佛”的部首是( 扌 ),第六笔是( 撇 )。
“诞”的部首是( 讠 ),第五笔是( 捺 )。
“协”的部首是( 十 ),第六笔是( 点 )。
2.原文填空。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会场布置→
26.开国大典 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的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篇课文蕴含着真挚的情感。教学的重点是体会词句间浓浓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了解场面的描写方法。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可以再现当时的情景,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ppt 出示多幅当时的照片,让学生具体感知当时情景;具体体会大典庄严、隆重的气氛及人民的情感,以便于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投入感情境,缩短主体感知与文字的距离,使学生学得有趣味、学得主动。
美中不足的地方是缺少了教师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范读是十分必要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开国大典》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 diǎn wěi yuán zhān yǎng wài bīn
( ) ( ) ( ) ( )
zòu yuè qíng zhe diàn niǔ dàn shēng21教育网
( ) ( ) ( ) ( )
二、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首都(dōu dū) 飘拂(fú fó) 差不多(chā chà)
直奔(bēn bèn) 电钮(liǔ niǔ) 乘车(chén chénɡ)
三、选字填空
檐、瞻 ( )仰 ( )檐
钮、纽 ( )扣 电( )
爆、暴 ( )发 ( ) 动
佛、拂 飘( ) 仿( )
四、在括号里填上备适的词。
一( )旗杆 一( )电灯 一 ( ) 掌声
一( )队伍 一( )坦克 一 ( ) 红旗
一( )石桥 一( )大炮 一 ( ) 帽子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汇集 聚集
1.几个人( )拢来,站成一个圆圈。
2.丁字形的广场( )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 出生
3.小明于1989年6月( )了。
4.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了。
肃立 站立
5.三十万人一起脱帽( ),一齐抬头仰望着鲜红的国旗。
6.他( )在那儿,一动不动。
六、按“开国大典”举行的顺序给下面句子排次序。
(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阅兵式开始。
(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  )乐队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国旗。
(  )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
(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七、阅读
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  ),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的欢呼。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1)肃静 寂静 安静;
(2)宣告 宣布 宣读;
(3)热情 热烈 热心
3.这三个自然段按(  )顺序,写了(  )和(  )两个程序。
4.“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开国大典》答案
看拼音,写词语。
大典 委员 瞻仰 外宾
奏乐 擎着 电钮 诞生
二、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首都(dū) 飘拂(fú ) 差不多(chà)
直奔( bèn) 电钮(niǔ) 乘车(chénɡ)
三、选字填空
瞻仰、房檐、纽扣、电钮、飘拂、仿佛、效率、郊区、妨碍、防守
四、在括号里填上备适的词。
一( 根 )旗杆 一( 展 )电灯 一 ( 阵 ) 掌声
一( 列 )队伍 一( 辆 )坦克 一 ( 面 ) 红旗
一( 座 )石桥 一( 门 )大炮 一 ( 顶 ) 帽子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聚集
2. 汇集
解析:聚集是指少数人、小范围的集中在一起;而汇集是指大范围、很多人的集中在一起.
3.出生
4.诞生
解析:“诞生”表示很隆重 一般都是有特殊的事物叫诞生,“出生”一般指生命降生。
5.肃立
6.站立
六、按“开国大典”举行的顺序给下面句子排次序。
4 8 2 3 5 1 7 6
七、阅读。
1.《开国大典》
2.肃静 宣读 热烈
3.时间 奏国歌 毛主席
4.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4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十六课
开国大典
激趣导入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余人入侵我国台湾,残酷杀戮高山族同胞。
激趣导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使我3000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激趣导入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下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6周内烧杀淫掠,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烧毁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
激趣导入
在1949年10月1日这天,发生了一件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初读感知
毛泽东,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初读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音频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初读感知
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初读感知
理解
词语
擎着
协商
外宾
嗓子
瞻仰
大典
政委
电钮
wài bīn
qíng zhe
ahān yǎng
diàn niǔ
zhèng wěi
dà diǎn
xié shāng
sǎng zi
初读感知
瞻仰:指怀着崇高的敬意、严肃而恭敬地看着某人或某物。
擎着:用手向上举、托的意思。
精读感悟
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
时间顺序
进行顺序

精读感悟
会场布置
(2-4)
大会盛况
(5-10)
阅兵仪式
(11-13)
群众游行
(14-15)
国大典记录了哪些场面?
精读感悟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找出来读一读。
精读感悟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心情急切)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人们心情的急切?
“直奔”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直接奔向)
“直奔”
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表达感情:表达了群众参加大典的激动和热切心情。
精读感悟
走进会场,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从哪感受到的?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场面盛大隆重的气氛。
精读感悟
排山倒海:原指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在这里体现出了人们的力量强大,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排山倒海”的掌声是怎样的掌声呢?
精读感悟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
在描写“目光”时用了一个词语?运用了“一齐”这一词,它表现了人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这三十万人一齐把目光投向了主席台,就是为了看我们的领袖毛主席。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精读感悟
有感情的朗读第7段,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段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30万人齐声欢呼震动了全中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此时的欢快、激动和自豪。
01
02
03
精读感悟
这是什么描写?
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脱帽肃立”
“一齐”
“瞻仰”
精读感悟
指人民恭敬地看,怀着严肃而崇敬的心情看。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可以过上幸福生活。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精读感悟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从课文中的那句话可以感受到人们对毛主席的爱戴与拥护?
精读感悟
阅兵的队伍
海军
步兵
炮兵
战车师
骑兵师
空军
精读感悟
海军
步兵
炮兵
战车师
骑兵师
空军
精读感悟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表达感情:表达了群众的京东喜悦之情。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的动作
“盖过”是描写群众欢呼声之大。
精读感悟
默读最后群众游行两段,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眼前出现了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画面。
精读感悟
最后群众游行两段,说说体现了人们什么样的情感?
“两股红流”这里把游行队伍形象的比喻成红流,说明了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这段语言描写生动的再现了人们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及对主席的深厚情感。
精读感悟
课文是如何展现毛泽东伟人风采的?
(1)群众:“三十万人的目光一起投向主席台”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反映了群众对毛泽东的爱戴,同时也衬托出人民领袖的高大形象。
(2)毛泽东的言行:“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毛主席用他的强有力的声音展现了他的英雄豪迈。
精读感悟
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课堂总结
1949年10月1日,这是祖国的生日,我们为之欢呼,为之歌唱,为之自豪。
1.填空
“佛”的部首是( ),第六笔是( )。
“诞”的部首是( ),第五笔是( )。
“协”的部首是( ),第六笔是( )。
课堂练习
扌 撇
讠 横
十 点
01
02
03
04
2.原文填空。
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 ),使全场三十万人( )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课堂练习
宣告
声音
一齐
长城内外
大江南北
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会场布置→
大会盛况→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26.开国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