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课件(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2-09 11:5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节选高中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陈小清
黄志坚制作者: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新叶沐浴着和煦的阳光,
鸟儿在绿叶间尽情欢唱:
“是你给了我生命的甘露,
是你给了我无穷的能量!”探究
历程课堂
练习1.认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从中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
2.学生获得分析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
3.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光合作
用概念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771年 普利斯特利实验1779年 英格豪斯实验1845年 梅 耶 实 验1864年 萨 克 斯 实 验1939年鲁宾与卡门实验1771年1779年1845年1864年1939年公元前
3世纪1648年1880年1980年 恩格尔曼实验1648年 海尔蒙特实验公元前3世纪亚里士多德问题:植物为什么长大?所需的营养来自何处?1771年1779年1845年1864年1939年1648年公元前
3世纪2400多年前
亚里士多德“植物的根是一张嘴,植物生活和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是通过根吸收了土壤汁得到的。”
土壤减少的重量=植物增加的重量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不足:未能通过实验去检验自己的理论。五年后一、1648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74.43kg-0.1kg结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来自水,而不是土壤
不足?76.7kg89.9kg5年后实验前后的差值1771年1779年1845年1864年1939年公元前
3世纪1980年1648年没有考虑到空气对光合作用的作用。结论:植物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二、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甲乙1779年1845年1864年1939年公元前
3世纪1648年1980年1771年不足?
忽略了光照对实验的影响三、1779年荷兰的科学家英格豪斯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又有何新发现?结论: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甲乙1771年1845年1864年1939年公元前
3世纪1629年1980年1779年 英格豪斯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什么成分吗?为什么?问题讨论: 不知道,受到当时化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尚不知道植物吸收和释放的究竟是什么气体。 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那么光能哪儿去了呢?1771年1779年1864年1939年公元前
3世纪1648年1980年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四、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1845年结论理论依据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设计实验: 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呢?淀粉?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吗?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上该实验的设计。参考102页第一自然段1771年1779年1843年1939年公元前3
世纪1648年1980年五、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1864年1771年1779年1843年1864年1939年公元前
3世纪1648年1880年六、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实验 结论:
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O2来源于H2O还是CO2?七、1939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实验 1771年1779年1843年1864年公元前
3世纪1648年1980年1939年假设一、H2O+C18O2假设二、H218O+CO2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发


容发现年代公元前3世纪植物生长所需物质来自土壤(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是水H2O(比利时:海尔蒙特)1648年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英国:普里斯特利1771年植物更新空气需要光照(荷兰:
英格豪斯)1773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瑞士:塞尼比尔)1782年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德国:萨克斯)1864年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美国:恩格尔曼)1880年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H2O(美国:鲁宾和卡门)1939年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光合作用的探究到此结束了吗?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卡尔文循环,探明了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光合作用的概念 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CO2+H2O(CH2O)+O2光能叶绿体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车轮在不断前进!
希望同学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车轮”前进的有力推动者!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