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背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仪征市月塘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背影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8 21:1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背影(第一课时)
课型
讲读课
有无课件

回练
字词、文学常识、内容理解
完成时间
10分钟
作业
作业纸(P

P

完成时间
25分钟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积累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主题,了解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 3.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主题,了解摄取闪光瞬间的选材构思法——截取法。2.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难点
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主要教学流程及时间安排
教学建议
课堂提问及板演的题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二.走近作者三.整体感知四.研读“背影”五.当堂回练六.布置作业一.导入新课(温习旧知)二.研读文本㈠中心与段落的关系㈡体会父亲的语言㈢我对父亲的感情㈣探究疑点三.归纳总结四.拓展延伸五.当堂回练六.作业布置
有人曾说:“10岁时,我们仰慕父亲;20岁时,我们鄙弃父亲;40岁时,我们敬重父亲。”其实,父亲仍是那个父亲,但不同年龄的我们却会有不同的感情。十六七岁的你对父亲的情感是怎样的,请列举一例,说说自己与父亲的情感。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1.积累字词差使(chāi)
交卸(xiè)
祸不单行奔丧(sāng)
狼藉(jí)
簌簌(sù)嘱咐(zhǔ
fù)
踌躇(chóu
chú)
妥帖栅栏(zhà)
蹒跚(pán
shān)
拭(shì)颓唐(tuí)
琐屑(suǒ
xiè)
箸(zhù)惦记(diàn)
2.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明确:散文3.自读课文,说说这篇散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明确: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4.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明确:父爱——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5.为了体现这一主题,作者抓住父亲的哪一方面来刻画?明确:父亲的背影串讲: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运用截取法选材构思。A.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本质的闪光的瞬间而加以表现的选材方法,称之为截取法。B.朱自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6.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各有什么不同?这些背影都在哪些语段?明确:四次,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刻画背影(望父买橘)§6→惜别背影(父子分手)§6→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7.由此可见,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本文的线索是父亲的背影。1.文中提到的四次背影,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明确:实写——望父买橘的背影和父子惜别的背影。
虚写——思念父亲的背影和别后怀念的背影。2.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明确:望父买橘时的背影3.有感情的朗读望父买橘时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 明确:外貌描写——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动作描写——探、攀、缩、微倾4.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明确:家境惨淡,心情忧伤,父亲对儿子非常疼爱。5.从父亲的动作描写中,你又读出了什么?引导:“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明确:父亲老态龙钟,步履艰难。6.你认为这段描写哪些动词用得最生动 明确:蹒跚、探、 攀、缩、倾,这些词既写出了父亲买橘时的老态龙钟,步履艰难,更突出了父亲疼爱儿子的深挚感情。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描写,尝试背诵。教师巡视、指导,并检查听课笔记。1.复习字词及重点内容2.完成作业纸P
——P
3.划出课文中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试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1.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4.这篇散文的主题、线索各是什么?提问:文中§2、3并未提及背影,似乎与课文主题无关,可以删除吗?为什么?明确:不能删除,§2、3描写了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交代了我与父亲离别的背景——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时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背影做铺垫。串讲:文中父亲的话语虽然不多,而且朴实无华,却时时处处体现着他对儿子的关爱。提问:从文中画出父亲说过的每一句话,体会其中潜在的情感。明确:①“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面对家庭困境强抑内心的悲痛,宽慰儿子,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自己去送心里踏实,深切地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③“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担心儿子路上口喝,就想去买几个橘子;又怕买橘子回来找不到儿子,车上东西丢失,所以又象关照小孩那样,向儿子叮咛,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照顾得多么周到,多么细心!
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儿子路途上的平安,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⑤“进去吧,里边没人。”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细心的关照。串讲:朴实的话语,却饱含感情,充分地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
1.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细心品味?明确: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第三次流泪——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2.从作者的四次流泪中,你读出了什么?明确:儿子对父亲的依恋、思念3.综观全文,本文的主题应是什么?明确: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之情——父爱子,子恋父,父子情深。1.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明确:两个“聪明”均是反语,是作者恨自己不理解父亲的深深的自责!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明确:这一细节描写表明父亲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就越满足。1.主题思想这篇散文通过记叙两年前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父子情深──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2.写作特点A.运用截取法选材构思。B.语言朴实,充满深挚的感情。1.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曾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

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2.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教师巡视、指导,并检查听课笔记。1.综合复习《背影》重要知识点2.完成作业纸P
——P
3.预习《甜甜的泥土》。
学生畅谈自己对父亲的感受回忆作者的文学常识,并根据教师补充摘录要点。板演或默写10个重要字词思考交流大声阅读,概括归纳概括交流思考交流学生记录浏览课文,挑出语段,概括归纳思考交流思考交流各抒己见朗读语段,分析描写,思考交流思考交流思考交流思考、讨论、交流朗读、诵读认真、独立完成回练内容巩固知识,概括交流思考交流跳读课文,思考交流浏览课文,思考交流思考交流思考交流拾遗补缺思考交流思考交流概括、归纳概括、归纳当堂书写字条,交流感受课后完成认真、独立完成回练内容
课题
背影(第二课时)
课型
讲读课
有无课件

回练
重点语段阅读
完成时间
10分钟
作业
作业纸(P

P

完成时间
25分钟
教学目标
1.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2.了解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是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3. 感受父子情深,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
1.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2.了解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是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难点
1.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2.了解中心与段落的关系,尤其是二、三段对于表达中心的作用。
主要教学流程及时间安排
教学建议
课堂提问及板演的题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