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8课辛亥革命(7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8课辛亥革命(7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08 23:57:36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8课 辛亥革命(含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课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备
多媒体
学生课前准备
1.收集、整理有关孙中山的故事
2.编排历史课本短剧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和哪一人物有关
生:孙中山
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国父”那一定是缔造这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讲一讲有关孙中山的故事?(幻灯片显示孙中山图片)
生:讲述收集的故事。
师: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最大功绩和主要贡献是领导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一个旧时代,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革命就是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
1.兴中会的成立
师:19世纪末的中国是一幅悲惨的景象,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一心救国图强的孙中山于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建议遭到拒绝,使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够拯救中国。同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共20多人,在美国的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从此开始了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历程(幻灯片显示)。
师:兴中会把誓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作为革命纲领,这是中国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之后,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幻灯片显示表格)。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这时怎样做才更有利于革命的发展?
生:作答,由学生评判谁答的更确切。教师引导得出正确答案:由于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分散的、地方性的革命团体已经不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集中革命力量,有必要互相联合、共同斗争。于是,孙中山积极奔走,着手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于1905年8月联合主要革命团体的成员建立中国同盟会(显示中国同盟会成立情况)
师:(解释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具体含义)“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这也就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因此,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
3.三民主义
师: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进一步阐述和完善,也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在当时他就是一面鲜明的民主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显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关系及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那么我们如何评价“三民主义”呢?
生:(探究讨论,回答)
师:点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共同愿望。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以及试图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解决土地问题,这些局限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也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幻灯片显示)
生:自主学习、知识提炼,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情况(幻灯片显示)
4.武昌起义
师: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对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革命党人发起了一波又一波武装起义(幻灯片显示),他们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毫不气馁。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革命爆发了。
师:让我们一起回眸历史,看一看,1911年10月10日晚八点,武昌新军工程八营营房里发生了什么?掌声欢迎学生上台表演。
生:(表演课本剧,重现金兆龙等新军领导人与反动军官的斗争)
师:小演员的精彩表演,使我们好像回到了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让我们继续关注革命进程。(播放录像《武昌起义》)
师:为什么武昌起义又称为“辛亥革命”?
生:(回答)
师:(简单解释广义与狭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产生了连锁反应,革命形势席卷全国。(出示幻灯片《武昌起义后形势图》)
生:(看图找出独立的省名)
师:在一个多月里,共有14个省先后独立了,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已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建立全国性政府的时机成熟了。
6.中华民国的建立
生:与老师共同归纳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幻灯片显示)。
师: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幻灯片显示中华民国建立情况)
7.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师:但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被窃取了。
生:是袁世凯。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情况
生:介绍
(幻灯片显示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的原因)。
8.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教师讲解)(幻灯片显示)
9.梳理本课知识脉络
(从辛亥革命的兴起、发展、高潮、结局四方面梳理)
问题探究
1.概述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
学生:(联系所学,互相交流得出答案)(幻灯片显示)
2.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生:(自然分成两组,各抒已见)
师: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去评价历史事件。指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
师: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成。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江泽民总书记是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幻灯片显示江泽民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拓展延伸:
师: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当。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今日之中国,到处是发展和进步的蓬勃场面,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昔日积贫积弱的历史旧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日之中国,国家统一,各民族团结,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今日之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与日俱增,已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日之中国,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正在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幻灯片显示中国取得的成就)
师:(小结)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辛亥革命的成败当由历史来检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武昌起义浮雕充分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发展历程中写下了重重一笔。领导这场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他的丰功伟绩将昭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探索富民强国之路上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我们相信,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感悟升华:
引用孙中山说的话体会他伟大精神之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幻灯片显示)。
课件72张PPT。辛亥革命1866年孙中山诞生于广东省香山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
这是孙中山的故乡----广东香山翠亨村。同盟会成立前后的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兴中会的成立
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组织基础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暴力推翻清政府
建立民主共和国思想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不断
发展壮大阶级基础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同盟会的成立时间:1905年8月
地点:东京
组织者: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
总理:孙中山 执行部庶务:黄兴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前提核心补充与发展 民权主义: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提出了建国三序,即军法之制,约法之制,宪法之制。还提出了五权宪法即在立法、行政、司法之外再增添考选、监察权的主张。三 民 主 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同反对帝国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因袭了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的思想,但他反对种族复仇主义。孙中山民族主义是同反封建联系在一起的。 三 民 主 义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通过平均地权的办法,避
免贫富悬殊,预防将来的社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
问题,具体办法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收税,涨
价归公。 三 民 主 义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比较
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以民族主义为
基础,以民权主义为核心,以民生主义为重要补
充,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特点,符
合当时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愿望。三民主义是真正人民的真正伟大思想。
———列宁自主学习、知识提炼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兴中会的创立和同盟会的建立七十二烈士墓1907年12月,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镇南关起义的旧址起义军攻占的镇南关右辅山炮台。数百名起义军在此与四千名清军激战七天七夜。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武昌起义、各省独立、清朝统治崩溃三民主义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袁世凯玉玺袁世凯剪掉辫子表示“革命”真革命吗? 1.帝国主义的支持。 (一)原因2.革命派的妥协及对袁世凯认识不清。 3.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加压力。 (二)结果:
1.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2.12—13)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3)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前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发动和领导了这次革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 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它的主要历史功绩。 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民主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3.作为革命政党的同盟会,组织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既无严密的组织,也无统一的纪律。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派别活动和组织分裂的现象。1.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更没有彻底的革命实践,他们想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而获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经验教训:
2.不敢发动还依靠广大的农民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思考题:
概述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地主阶级:为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农民阶级: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掀起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实行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制定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动摇了清朝的统治.问题与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为什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任务,这个任务必须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完成。历史告诉我们: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江泽民在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节选今日之中国三峡大坝东方明珠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青藏铁路神六升空今日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