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九年七里坪中学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分
一、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16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
A.攒(zuǎn)动 称(chèn)职 愧怍( zuò ) 随声附和( hè )
B.憎恶( wù ) 骊( lí )歌 襁(qiáng)褓 强聒(guō )不舍
C.倔(jué )强 峰峦(luán) 荫( yìn )庇 忍俊不禁( jīn )
D.哂(shǔn)笑 荣膺(yīng) 干涸( hé ) 踉踉跄(qiàng)跄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 )
A.狼籍 水波粼粼 锋芒必露 鳞次栉比
B.旁骛 充耳不闻 翻来覆去 莫衷一是
C.媲美 姗姗来迟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D.蓦然 荒草凄凄 一视同仁 一反即往
3.选出下面语段空白处运用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摆手舞追忆的是土家族先民创业的艰辛,缅怀的是祖先的功绩,展示的是古往今来的生活场景,涵蕴的是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使封闭的山寨( )了,使沉寂的村落( )了,使古老的土地( )了,使天涯的距离( )了……
A. 开明 喧哗 年青 比邻 B.开通 喧闹 年少 拉近
C. 开放 喧嚣 年轻 咫尺 D.开朗 喧嚷 青春 缩短
4.修改病句。
①全国第13届青歌赛,有我州两名歌手加盟的“土苗兄妹组合”夺得了原生态唱法金奖。
②宜万铁路和沪蓉西高速公路建成以后,将为我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开端。
5.诗词默写。(3分)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的颁奖词中的一句,化用了孟子“ ”和南宋词人 “ ,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句子
6.名著导读。(3分)
(1)《水浒》中大名鼎鼎的青面兽杨志,你一定不陌生吧,请简要列举出书中关于他的三件事:
答:
(2)电视剧组正在筹拍新版《水浒》,请你帮助杨志的扮演者把握好角色,演好杨志这个角色应该注意他性格上的两个特点: 。
7,读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话写出你得到的启示。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他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二、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32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问题(18分
小 心 落 叶
唐元峰
⑴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⑵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
⑶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
⑷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⑸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绿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⑹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
⑺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力所有鲜活的枝杈,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的灰暗!
⑻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的灵透。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⑨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他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扣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无穷绝的枯荣?
⑽小心落叶。
⑾这充满着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
⑿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如你投以生命的关注,一股震颤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的比你超脱,比你奔放,比你从容。面对落叶,你得思绪会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
⒀可否?让我在岁岁的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片木牌:
⒁小心落叶。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选对一个得两分)
A.第2段叙写我们日常匆忙劳碌,以致忽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生活状态,使下文“小心落叶”的提醒具有了现实意义。
B.第9段,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回顾了树叶的生命历程,对树叶即将离开母体,飘零枯萎,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C.结尾部分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和拟人手法,直抒胸臆,具体细致地表明了对落叶的喜爱、对生命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的期望。
D.面对落叶,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赋予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E.树叶飘落,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与人生暮年相似。作者运用人人熟悉的落叶做类比,把抽象的人生思考表现的形象易懂。
9.①在第5段中,“无知和错误”指得是什么?(2分)
②第8段中作者提到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命名的作用是什么?(3分)
10、①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小心”的含义是什么?(2分)
②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请分别说明。(3分)
11.作者从“落叶”中感悟到了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评论,回答问题 (14分)
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
陆 侠
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
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而遇难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一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l 6时,民政部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l80人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
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
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援助人员成倍增加。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700多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凌晨徒步开进……
这一刻,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目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当夜,威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
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
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告诉灾区人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
(选自2008午5月14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12.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
②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l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
13.文末画线句说:“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你认为这个“奥秘”是什么 (3分)
14.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请从本文主体部分的选材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
①选材:
②结构:
15.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给文章补写一个在“这一刻”发生的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的事例。(30字左右)(3分)
这一刻,
三、诗歌:感悟人生的窗口(8分)
(一)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A 闻笛赋: B 烂柯人: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历来被人们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二)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4分)
我 遥 望
曾 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16.“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17.本诗共两节,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答:
四、文言:叩问历史的长廊(8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20.(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2分)
五、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6分)
《茨泉》杂志将组织中学文学社社员进行“母亲河溯源”活动,沿着家乡的广潤河上溯考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你很想参加这次活动,沿着家乡的广润河上溯考察采访,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你很想参加这次活动,请填写报名表中的下面3项内容
21.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你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的愿望(必须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
22.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必须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20字以内)
23.对这次活动的具体安排提出两条建议。
答:(1)
(2)
六、写作:放飞心灵的乐园(50分)
两题任选一题。篇幅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一) 命题作文
题目:我的季节我做主(内容要求积极健康)。
(二)话题作文
风景一般指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也泛指人间真情、生活场景等等。请以“留在我心底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选题材,自定文体,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