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达标训练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达标训练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09 11:2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桥边的老人》达标训练卷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脚踝 青稞 裸露 颗粒无收 B山湫 泥鳅 揪住 瞅他一眼
C蹒跚 隐瞒 颟顸 满目疮痍 D桑葚 湛蓝 斟酌 疲惫不堪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轮辐 幅射 一幅画 一副眼镜 B凝视 怀疑 凝结 凝望星空
C浇幸 浇水 绕口令 岁月不饶人 D拥挤 踊跃 波涛汹涌 拥上街头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你没家?”我问,边着浮桥的那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②我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
③我的任务是过桥去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A注视侦查暴发B凝视侦查爆发
C凝视侦察暴发D注视侦察爆发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桥边的老人》用含而不露的叙事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B课文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C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残酷的战争把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D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迷惘的一代”这个称呼的来历,出自侨居巴黎的美国老一辈女作家格特鲁德·斯坦因之口。
B人们普遍希望,美国作家应该以美国人的身份和精神来写作,这样才能对世界文坛的竞争和繁荣作出他们自己的贡献。
C批评家称海明威是一个手持板斧的人,将附在文学身上的没有必要的那些“乱毛”统统砍伐掉了。
D海明威在19岁时被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自愿到意大利去做救护车司机,结果在皮亚韦前线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弹片击中了他,负了重伤。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A用不同的方法,即用浪漫主义的方法和现实主义的方法,可以表达同样的主题——人的忍耐力,或者说:人敢于和不可知的自然拼搏的能力。
B说起这两三年,在京都,地震啦、旋风啦、火灾啦、饥馑啦,等等,灾难一起起地接连不断。
C我们能分辨出这是出自一个作家之手吗?同一个作家,在不同的小说里,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腔调说话。
D《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7、下列有关课文及作者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美国“迷惘的一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代表作家,1954年凭《桥边的老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永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
B《桥边的老人》关注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战争毁了他们的家园,使他们流离失所。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价值的珍视、对善良的人性的揭示是这部小说的主旨。
C《桥边的老人》由“我”来作为故事里的人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但“我”只是充当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一个观察者,并不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这样就避免了作者的介入,显得比较客观。
D《桥边的老人》里的对话简
( http: / / www.21cnjy.com )单高效,蕴涵了所有该有的生动细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如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啊。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抛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抛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
"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8、小说一开头,便写那车队人流蜂拥过河的画面,写那个孤零零坐在桥畔的老人,写作效果如何?



9、“一丝笑容”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10、从“我一直在照管这些动物”的反复出现,能看出老人怎样的生活遭遇?作者写这些的意旨是什么?


11、请分析小说结尾处“我只是在照看动物”中的“只是”的表达效果。


12、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老人的内心世界的?
参考答案

1、D2、B3、D4、A
( http: / / www.21cnjy.com )5、B6、C7、A8 这样的开头既真实地描绘出了大敌将临、人们仓皇逃命的战时景象,也鲜明地勾画出了这个满身尘土、疲惫不堪的孤老头的人物形象,给小说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9、尽管战祸临头,但一提到自己的故乡,老人由衷地露出了笑意,反映了老人内心对故乡的感情,这也是千千万万战时的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10、这个76岁的老人,孤苦伶仃,无依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靠。平时,他饲养的一只猫、两只山羊和四对鸽子,是他相依为命的伴侣,也是他心灵的归宿。现在,纷飞的战火逼得他背井离乡,仓皇离家,但占据他心灵的还是与他朝夕相处的家畜。老人是不幸的,生活使他不幸,战争使他更为不幸。作者写这些,意在写出战争的罪恶,战争给无辜的人们带来了灾难。
11、“只是”一词在这里意味深长,这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交织着一种“怨”与“冤”的情感:我招惹谁了?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在这言简意深的话语中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使小说充满了力量。
12、作者没有直接去描写老人的内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而是通过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写出了老人的心理。老人在和士兵的对话中,“我一直在照管些动物”这句话反复出现,表明了老人在生活中失去最后慰藉时的悲痛和绝望。小说的结尾写出了“阴霾密布、云幕低垂、一片灰暗”的画面、一个瘫倒在桥畔路旁的老人,淡淡几笔写景,烘托出了一个孤身老头在战火纷飞、人们竞相逃命时所特有的孤独、悲凉的内心世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