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分教学——“一张纸自学式学案教学”(编号:4
)
八
年级
历史
主备人:
课题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型
新知
时间
教
学目
标
1、90%的同学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2、85%的同学能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3、80%的同学能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
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教学准
备
多媒体投影、小黑板
教学课
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感情调节:(1分钟)大家齐读标题:“甲午中日战争”,顾名思义,是中国和日本的战争,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当年的情况。二、互阅:(5分钟)默写《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影响。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三、自学提示:(18分钟)1.自行阅读P16-17,思考以下问题,并用波浪线画出:(有疑问的翻红牌向老师求助)知识点一:黄海大战(1)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背景)。(2)叙述黄海海战的经过、结果。知识点二:《马关条约》(3)了解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4)了解威海卫战役的结果。(5)熟知《马关条约》的内容。2.知者加速:完成的翻绿牌,背诵《马关条约》内容。四、互帮(5分钟,分阶段)1.同伴互助:两两互帮,将问题互相解答。2.小组合作:将问题的关键字写在小黑板上。注意:讨论时轻声,一次只有一个人说话。先完成的小组继续知者加速。(翻绿牌)四、释疑(5分钟)1.教师解出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或学生未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2.比较《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在内容、影响上的异同。3、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想一想,太晚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五、当堂检测
1.
在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他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丁汝昌2.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
(
)A.战舰装备落后
B.日本海陆两路的进攻
C.军队士气低落
D.清政府腐败无能3.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
允许外国在我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是
(
)
A.《北京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5.
甲午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句话反映了台湾人民:(
)A.坚决反对割地议和
B.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C.誓死维护祖国领土完整
D.对击败日寇充满信心7.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之前40~50年代所签条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量最大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多
D.列强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8.在中日《马关条约》中,日本强占中国东北的领土是:(
)A.辽东半岛
B.库页岛
C.黑龙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D.长春9.
1925年3月,闻一多先生写下《七子之歌 台湾》一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读了这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作,请你说一说:(1)台湾是怎样割占的?
(2)诗中“郑氏”指的是谁?“酷炎的夏日”指什么?(3)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六:拓展延伸(4分)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