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序号
5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课
题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习目标
1.85%的学生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 2.80%综合对比《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综合归纳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提高分析对比问题的能力。 3、80%的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中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学习重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设计(含教师、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引入教师出示教材20页导入框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歌谣,提问:这是什么历史事件的歌谣?对该事件你了解那些知识?鼓励学生尝试回答,小结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学提示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学生在阅读课文、自主探究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和解决学生所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完成后,让学生互对探究的结论,同学之间进行互助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近代史上,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分别是何时的哪两次战争?主要的侵略国家是哪几个?(1860年,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义和团运动失败了。有人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知识由于武器不良之故。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不同意: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盲目排外,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楚等。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3.根据课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结合列强犯下的滔天罪行,说出此时此刻你内心最强烈的感受。看到列强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充分看清楚了他们凶恶的本质。二、《辛丑条约》
出示“《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图片,要求学生阅读21——22页课文(包括小字)、“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1.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危害?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吗?(有)为什么?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届”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
第1题: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是哪两次战争,再指导学生总结。总结时,要让学生明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是义和团运动,而此运动又抵抗了列强的侵略。正是这种英勇抵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过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第2题:分析失败原因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进行,也可以从综合国力的强弱、文明程度的高低、组织战争的水平三个层次着手:分析教训应从失败原因进一步引申,立意应在怎样才能避免失败,走向成功。第3题:指导学生课前搜集材料,结合图片和课本小字讲述八国联军令人发指的罪行,控诉侵略者的野蛮,认识侵略者的强盗面目,加深对侵略者的痛恨。第1题:本题的第一问,学生很简单的从课本中画出,第二问有一定难度。教师再作如下指导:可让学生从内容入手,逐条分析,看一下这一规定会造成什么危害。如:赔款4.5亿两,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这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史实得出结论的能力。第2题:第一问比较简单,目的是要学生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要点化。第二问是重点,在引导学生得出教师预设的结论的同时,还要强调哪一条最能体现这一特点,即: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各抒己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为了列强忠实的奴仆。)拓展延伸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英法美俄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示学生主要从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发动的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的结果、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本课小结:进入20世纪,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在积极的探求救国之路。巩固练习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火烧圆明园B.痛击阿古柏C.旅顺大屠杀D.廊坊阻击战2..有学者在评价某不平等条约时说:“这完全是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向帝国主义列强立下的一纸卖身契。”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条约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邓小平说: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这次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马上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合史实,它是(
)A.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C.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D.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5.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A.
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C.
都有巨额赔款
D.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驱逐洋宠”、“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2)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4)“清政府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5)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发现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使学生对本课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境、评价情境等的设置,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热情,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通过个性化的体验探究形式,让其创造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