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要求】
1.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2.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3.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自主学习】
1.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为零吗?
2.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浓度相等吗?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也不再变化吗?
3.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H2O,水电解生成H2和O2是可逆反应吗?
【考点突破】
考点一:有关可逆反应的概念
【例1】(2013·安庆模拟)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X2(g)+Y2(g)===2Z(g)。已知起始时X2、Y2、Z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 )
A.c(Z)=0.3
mol·L-1
B.c(Y2)=0.35
mol·L-1
C.c(Y2)=0.2
mol·L-1
D.c(Z)=0.4
mol·L-1
【反馈训练1】
1.在容器中充入SO2和只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18O( )
A.只存在于O2中
B.只存在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在SO3、SO2和O2中都有可能存在
考点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例2】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
同时生成n
mol
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同时生成n
mol
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
同时生成n
mol
B2
【反馈训练2】
2.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
①体系压强 ②混合气体的密度 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⑤混合气体的总质量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②
③
④
D.①
③
④
⑤
【例3】(2013·海滨模拟)对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ΔH<0,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断开1个N≡N键的同时有6个N—H键生成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N2、H2、NH3分子数之比为1∶3∶2
【反馈训练3】
3.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
正(N2)=v
正(H2)
B.v
正(N2)=v
逆(NH3)
C.2v
正(H2)=3v
逆(NH3)
D.v
正(N2)=3v
逆(H2)
【考点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①N2+3H22NH3,2NH33H2+N2
②2NaHCO3△,Na2CO3+H2↑+CO2↑,Na2CO3+H2O+CO2,2NaHCO3
③CH3CH2OHCH2===CH2↑+H2O,CH2===CH2+H—OHCH3CH2OH
④2Na+Cl2点燃,2NaCl,2NaCl电解,2Na+Cl2
A.只有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说法或结论中,能够成立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速率减小
B.反应达平衡状态时:v(CO)正=v(H2O)逆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量He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D.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s)的质量会使反应速率增大
3.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4.
(双选)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A(g)===B(g)+3C(g)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速率
A
B
C
D
v(正)/(mol·L-1·min-1)
v(A)=2
v(A)=1
v(A)=1
v(A)=2
v(逆)/(mol·L-1·min-1)
v(B)=2
v(B)=1.5
v(C)=1.5
v(A)=2
5.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①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以上全部
6.(双选)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g)+3H2(g)2NH3(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7.(双选)用氮化硅(Si3N4)陶瓷代替金属制造发动机的耐热部件,能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
3SiCl4(g)+2N2(g)+6H2(g)
Si3N4(s)+12HCl(g) ΔH<0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3v逆(N2)=v正(H2)
B.v正(HCl)=4v正(SiCl4)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N2):c(H2):c(HCl)=1:3:6
8.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92.4
kJ
B.有无催化剂该反应放出的热量都为92.4
kJ
C.反应放出的热量始终小于92.4
kJ
D.若再充入1
mol
H2,到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应为92.4
kJ
9.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2X(g)+Y(g)Z(g),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X的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B.c(X):c(Y):c(Z)=2:1:1
C.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同一时间内消耗2n
mol
X的同时生成n
mol
Z
10.(双选)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11.(2013·唐山三模)恒温下,将1.6
mol
N2与2.4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为4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2NH3(g),10
min后反应达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2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为1∶1
B.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12.4
g·L-1
C.10
min内v(H2)=0.35
mol·(L·min)-1
D.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1∶3∶2
12.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Δt1=Δ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13.(2013·北京西城期末)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某容积恒定的真空容器中,发生反应:H2NCOONH4(s),2NH3(g)+CO2(g),在不同温度下,该反应达平衡状态时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T2>T1,则该反应的ΔH<0
B.向容器中充入N2,H2NCOONH4质量增加
C.NH3体积分数不变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D.T1、T2时,转化的H2NCOONH4的物质的量Δn(T2)=2Δn(T1)
14.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l
N2和8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
A.5% B.10% C.15% D.20%
15.在某一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
mol的CO和0.2
mol的H2O,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高温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CO2(g)+H2(g) ΔH>0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1)根据图中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反应达到平衡时c(H2)=________。
(2)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_(填序号)。
①CO减少的速率和CO2减少的速率相等
②
CO、H2O、CO2、H2的浓度都相等
③CO、H2O、CO2、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④该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3)如果一开始加入的是0.1
mol的CO、0.1
mol的H2O、0.1
mol的CO2和0.1
mol的H2,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c(H2O)=________。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2课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纲要求】
1.理解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学习】
1.什么是勒夏特列原理?
2.催化剂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吗?为什么?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是否一定发生移动?
【考点突破】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例1】密闭容器中,反应2X(g)===Y(g)+Z(s)已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升高温度,X(g)的浓度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若容器体积不变,在平衡混合物中加入少量Z(s),则平衡向左移动
C.压强变化对该平衡没有影响
D.若容器体积不变,加入氦气平衡不移动
【反馈训练】
1.(2013·郑州质检)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cC(g)+dD(g),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浓度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aCO3(s)CaO(s)+CO2(g) ΔH>0,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考点二: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例2】已知可逆反应M(g)+N(g)P(g)+Q(g) ΔH
>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1
mol·L-1,c(N)=
2.4
mol·L-1,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为60%,此时N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温度升高,M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考点三:有关平衡图象问题
【例3】(2013·长沙质检)在反应2NO+O2,2NO2(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中,如图所示表示在30℃和100℃时的平衡体系中,NO的体积分数与压强或在压强一定时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反馈训练】3(2013·长沙质检)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 ΔH<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 )
考点四:有关等效平衡的应用
【例3】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C(g)
(1)若开始时放入1
mol
A和1
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
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若开始时放入3
mol
A和3
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
A和2
mol
B和1
mol
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
mol和3a
mol,则x=______,y=______
【考点巩固】
一、选择题
1.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g)+3Y(g)2Z(g) ΔH<0,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
①高温 ②低温 ③高压 ④低压 ⑤加催化剂
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2.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B(g)+C(g)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A不是气态
B.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且A是气态
C.其他条件不变,加入少量C,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
D.改变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加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已知反应A2(g)+3B2(g)2AB3(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6.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的是( )
A.CO2(g)+2NH3(g)===CO(NH2)2(s)+H2O(g) ΔH<0
B.CO2(g)+H2(g)===CO(g)+H2O(g) ΔH>0
C.CH3CH2OH(g)===CH2=CH2(g)+H2O(g) ΔH>0
D.2C6H5CH2CH3(g)+O2(g)===2C6H5CH===CH2(g)+2H2O(g) ΔH<0
7.(2013·济南质检)3
mol
A和2.5
mol
B混合放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使它们发生反应2A(s)+3B(g)===2C(g)+D(g),经过5
min后达到平衡,生成0.5
mol
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
B.C的平衡浓度为2
mol·L-1
C.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若反应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8.如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L(s)+G(g)===2R(g)(正反应吸热)。在图中,纵轴是指( )
A.平衡时混合气体中R的百分含量
B.平衡时混合气体中G的百分含量
C.G的转化率
D.L的转化率
9.(2013·兰州模拟)如图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反应2W(g)+Q(g)===2G(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中W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10.如图表示反应M(g)+P(g)===nQ(g)的平衡体系中Q的浓度c(Q)与温度T的关系(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A点与C点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v(A)C.D点时,v正D.B点时,改变体积始终有v正=v逆,则n=2
11.某温度下,反应2A(g)===B(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平衡后c(A)/c(B)=a,若改变某一条件,足够时间后反应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A)/c(B)=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该温度下,保持容积固定不变,向容器内补充了B气体,则aB.若a=b,则B容器中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C.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则有aD.若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则有a>b
二、非选择题
12.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热反应,且m+n____p(填“>”、“<”或“=”)。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将__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___。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________,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13.反应mA(g)+nB(g)===pC(g)在一定温度和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分别得到A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所示:
压强/Pa
2×105
5×105
1×106
c(A)/(mol·L-1)
0.08
0.20
0.44
(1)当压强从2×105
Pa增加到5×105
Pa时,平衡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压强从5×105
Pa增加到1×106
Pa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________移动,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左 当压强增大2倍时,c(A)却增加了2.2倍,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时,B转化为液态或固态
14.(2013·经典习题选萃)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百分含量为a。
(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a的是__________。
A.4
mol
A+2
mol
B
B.2
mol
A+1
mol
B+3
mol
C+1
mol
D
C.3
mol
A+1
mol
B
D.3
mol
C+1
mol
D
E.1
mol
A+0.5
mol
B+1.5
mol
C+0.5
mol
D
(2)若将题中“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改为“维持容器压强和温度不变”,则C的百分含量仍为a的是__________。
(3)若将可逆反应中D(g)改为D(s),则C的百分含量仍为a的是__________。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自主学习】
1化学平衡常数的作用是什么?
2.固态与纯液态物质有浓度变化吗?
3.已知反应2SO2+O2
2SO3达到平衡,其他条件不变,增大该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再次平衡后,化学平衡常数是否增大?
【考点突破】
考点一: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问题
【例1】对于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B.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C.正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与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一定不相等
D.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常数可能增大
【例2】(2013·长沙一模)2SO2(g)+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容积均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2(g)和O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表中数据。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该温度下,平衡常数值为400
C.平衡时,丙中c(SO3)是甲中的2倍
D.平衡时,甲中O2的转化率大于乙中O2的转化率
考点二:关于化学平衡的计算
【例3】.把3
mol
P和2.5
mol
Q置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P(g)+Q(g)??xM(g)+2N(g),5
min后达到平衡生成1
mol
N,经测定M的平均速率是0.1
mol/(L·mi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min)
B.Q的转化率为25%
C.Q的平衡浓度为1
mol/L
D.x是2
【反馈训练】
1.(201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某温度下,反应H2(g)+Br2(g)===2HBr(g)的平衡常数K=1
000;则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HBr(g)===H2(g)+Br2(g)的平衡常数K′为( )
A.1
000
B.100
C.0.001
D.1
【考点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平衡常数K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 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④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浓度、压强无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对于可逆反应C(s)+CO2(g)===2CO(g),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3.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值发生变化的是( )
A.将Fe粉进一步粉碎以增大表面积
B.增大体系压强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升高体系温度
4.(2013·太原市高三调研)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CO和H2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如图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
B.该反应的ΔH>0
C.T1时的平衡常数K1>T2时的平衡常数K2
D.T1时的平衡常数K15.(2013·南京三模)某温度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3种气体起始状态和平衡状态时的物质的量(n)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W
n(起始状态)/mol
2
1
0
n(平衡状态)/mol
1
0.5
1.5
A.升高温度,若W的体积分数减小,则此反应的ΔH>0
B.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6.75
C.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该温度下,再向容器中充入1.5
mol
W,达到新平衡时c(X)=1.5
mol/L
6.(2013·成都二模)在1
100℃,恒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Fe(s)+CO2(g) ΔH=a
kJ·mol-1(a>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1,则c(CO2)=0.026
3
mol·L-1
B.若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加入适当过量的FeO
C.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D.若生成56
g
Fe,则反应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
7.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N2(g)+CO2(g) ΔH=-373.4
kJ·mol-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8.(2013·武汉起点调研)已知在25℃时,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①N2(g)+O2(g)===2NO(g) K1=1×10-30
②2H2(g)+O2(g)===2H2O(g) K2=2×1081
③2CO2(g)===2CO(g)+O2(g) K=4×10-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分解反应NO(g)??N2(g)+O2(g)的平衡常数为1×10-30
B.根据K2的值可以判断常温下H2和O2很容易反应生成H2O
C.常温下,NO、H2O、CO2三种物质分解放出O2的倾向顺序为NO>H2O>CO2
D.温度升高,上述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均增大
9.X、Y、Z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和b
mol
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X+2Y??2Z。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X)+n(Y)=n(Z),则Y的转化率为( )
A.×100%
B.×100%
C.×100%
D.×100%
10.(2013·合肥质检一)在一定条件下,将PCl3(g)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5
min末达到平衡,有关数据如表: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浓度(mol·L-1)
2.0
1.0
0
平衡浓度(mol·L-1)
c1
c2
0.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5
min内,v(PCl3)=0.08
mol·L-1·min-1
C.当容器中Cl2为1.2
mol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
mol·L
11.在一定条件下,向一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3C(g)
ΔH=-Q
kJ/mol(Q>0)。经过60
s达到平衡,测得B的物质的量为0.2
mol,下列对该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速率为2.4
mol/L·min
B.若使容器变为1
L,则C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大
C.达到平衡,测得放出热量为x
kJ,则x=Q
D.若向容器再充入1
mol
C,重新达到平衡,A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则B为气态
二、非选择题
12.T℃时,在一个体积为2
L的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4)0~4分钟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5)到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6)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降低的有__________。
A.充入氦气
B.使用催化剂
C.再充入2.4
mol
A和1.6
mol
B
D.降低温度
13.(2013·肇庆二模)研究CO、NO、NO2等气体的性质,以便消除污染或变废为宝,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生产水煤气的过程中有以下反应:
①C(s)+CO2(g)===2CO(g) ΔH1;
②CO(g)+H2O(g)===H2(g)+CO2(g) ΔH2;
③C(s)+H2O(g)===CO(g)+H2(g) ΔH3;
若平衡表达式为K=,则它所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填序号)________;上述反应的ΔH1、ΔH2、ΔH3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
(2)不同温度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则ΔH________0(填“<”或“>”);在500℃时,把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O和H2O(g)充入反应容器,达到平衡时c(CO)=0.005
mol·L-1、c(H2)=0.015
mol·L-1,则C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温度/℃
400
500
800
平衡常数K
9.94
9
1
(3)对反应2NO2(g)===N2O4(g)
ΔH<0,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N2O4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T1________T2(填“>”或“<”);增大压强,平衡向_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B、C两点的平衡常数B________C(填“>”或“<”)。
第三节
第一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考点突破】
例1
AB
反馈训练1
D
例2
C
反馈训练2
A
例3
C
反馈训练3
C
【考点巩固】
1—5
ABD
CD
A
6—10
AC
AC
CA
AB
11—14
BDDC
15
(1)t0~t1,t2~t4,t5~t6
(2)t1:升温;t3:使用催化剂;t4:降压
(3)A
第三节
第二课时
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点突破】
例1
D
反馈训练1
D
反馈训练2
C
例2
(1)25% (2)增大
例3
D
反馈训练3
A
例4
(1)1 —a
(2)3a
(3)2
(3—3a)
【考点巩固】
1—4
CACB
6—10
ADBCC
11
B
12
(1)放 > (2)增大 (3)增大 减小 (4)变小 (5)不变 (6)变深 变浅
13
(1)不
当压强增大2.5倍时,c(A)增大2.5倍,说明平衡没有移动,即m+n=p
(2)向左 当压强增大2倍时,c(A)却增加了2.2倍,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时,B转化为液态或固态
14
(1)DE
(2)ABDE
(3)ABDE
第三节
第三课时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考点突破】
例1
A
例2
B
例3
C
反馈训练1
A
【考点巩固】
1—5
DBDCB
6—10
ACCBA
11
D
12
(1)2A(g)+B(g)
C(g)
(2)0.52 (3)放
(4)
0.05
mol·L-1·min-1
(5)25% (6)C、D
13
(1)③ ΔH1+ΔH2=ΔH3
(2)< 75%
(3)< 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