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12-10 18:35:27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双峰一中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
课题
§1.1.1
算法的概念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6)会应用Scilab求解方程组。2.过程与方法: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我们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一、自主学习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我们知道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算法算法(algorithm)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是指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二、质疑提问
一个大人和两个小孩一起渡河,渡口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渡1个大人或两个小孩,他们三人都会划船,但都不会游泳。试问他们怎样渡过河去?请写出一个渡河方案。第一步,两个小孩同船过河去;第二步,一个小孩划船回来;第三步,一个大人划船过河去;第四步,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第五步,两个小孩同船渡过河去。
三、问题探究
知识探究(一)算法的概念思考1:在初中,对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你学过哪些方法?(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思考2: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思考3:参照上述思路,一般地,解方程组的基本步骤是什么?小结:根据上述分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就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算法”。我们再根据这一算法编制计算机程序,就可以让计算机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数学中,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称为算法。知识探究(二)算法的步骤设计思考1:如果让计算机判断7是否为质数,如何设计算法步骤?第一步,用2除7,得到余数1,所以2不能整除7.第二步,用3除7,得到余数1,所以3不能整除7.第三步,用4除7,得到余数3,所以4不能整除7.第四步,用5除7,得到余数2,所以5不能整除7.第五步,用6除7,得到余数1,所以6不能整除7.
因此,7是质数.思考2:如果让计算机判断35是否为质数,如何设计算法步骤?
第一步,用2除35,得到余数1,所以2不能整除35.第二步,用3除35,得到余数2,所以3不能整除35.第三步,用4除35,得到余数3,所以4不能整除35.第四步,用5除35,得到余数0,所以5能整除35.因此,35不是质数.思考3:整数89是否为质数?如果让计算机判断89是否为质数,按照上述算法需要设计多少个步骤?第一步,用2除89,得到余数1,所以2不能整除89.第二步,用3除89,得到余数2,所以3不能整除89.第三步,用4除89,得到余数1,所以4不能整除89.……
……
……
……第八十七步,用88除89,得到余数1,所以88不能整除89.因此,89是质数.思考4:用2~88逐一去除89求余数,需要87个步骤,这些步骤基本是重复操作,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思路改进这个算法,减少算法的步骤.算法分析:(1)用i表示2~88中的任意一个整数,并从2开始取数;(2)用i除89,得到余数r.
若r=0,则89不是质数;若r≠0,将i用i+1替代,再执行同样的操作;(3)这个操作一直进行到i取88为止.例
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方程x2–2=0的近似根的算法。算法分析:回顾二分法解方程的过程,并假设所求近似根与准确解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0.005,则不难设计出以下步骤:第一步:令f(x)=x2–2.因为f(1)<0,f(2)>0,所以设x1=1,x2=2.第二步:令m=(x1+x2)/2,判断f(m)是否为0,若则,则m为所求;若否,则继续判断f(x1)·f(m)大于0还是小于0.第三步:若f(x1)·f(m)>0,则令x1=m;否则,令x2=m.第四步:判断|x1–x2|<0.005是否成立?若是,则x1、x2之间的任意取值均为满足条件的近似根;若否,则返回第二步.小结:算法是建立在解法基础上的操作过程,算法不一定要有运算结果,问题答案可以由计算机解决.设计一个解决某类问题的算法的核心内容是设计算法的步骤,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有几个基本要求。小结:算法具有以下特性:(1)有穷性;(2)确定性;(3)顺序性;(4)不惟一性;(5)普遍性
四、课堂检测
1:有人对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4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质数之和”设计了如下操作步骤:第一步,检验6=3+3,第二步,检验8=3+5,第三步,检验10=5+5,……利用计算机无穷地进行下去!请问:这是一个算法吗?2:一个人带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以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掉羚羊。设计过河的算法;
解:算法或步骤如下:S1
人带两只狼过河
S2
人自己返回S3
人带一只羚羊过河
S4
人带两只狼返回S5
人带两只羚羊过河
S6
人自己返回S7
人带两只狼过河
S8
人自己返回带一只狼过河
五、小结评价
本节课主要讲了算法的概念,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平时列论我们做什么事都离不开算法,算法的描述可以用自然语言,也可以用数学语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双峰一中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
课题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一)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
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2):程序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图形符号和3种基本逻辑结构.(3):综合运用框图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一、自主学习
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在我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时候,首先我们要设计计算机程序,在设计计算机程序时我们首先要画出程序运行的流程图,使整个程序的执行过程直观化,使抽象的问题就得十分清晰和具体。有了这个流程图,再去设计程序就有了依据,从而就可以把整个程序用机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程序框图是我们设计程序的基本和开端。
二、质疑提问
1.
写出算法:给定一个正整数n,判定n是否偶数.2.
用二分法设计一个求方程的近似根的算法.
三、问题探究
知识探究(一)程序框图的认识:①
讨论:如何形象直观的表示算法?
→图形方法.
教师给出一个流程图(上面1题),学生说说理解的算法步骤.②
定义程序框图: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③基本的程序框和它们各自表示的功能:程序框名称功能终端框(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输入、输出框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处理(执行)框赋值、计算判断框判断一个条件是否成立流程线连接程序框④
阅读教材P5的程序框图.

讨论:输入35后,框图的运行流程,讨论:最大的I值.知识探究(二)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讨论:P5的程序框图,感觉上可以如何大致分块?流程再现出一些什么结构特征?→
教师指出: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②
试用一般的框图表示三种逻辑结构.
(见下图)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描述的是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2)条件结构:一些简单的算法可以用顺序结构来表示,但是这种结构无法对描述对象进行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因此,需要有另一种逻辑结构来处理这类问题,这种结构叫做条件结构。它是根据指定打件选择执行不同指令的控制结构。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图1-5(1)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1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1 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1 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从b离开循环结构。(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2是否成立,如果P2 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2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从b点离开循环结构。③
出示例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5,6,利用海伦公式设计一个算法,求出它的面积,并画出算法的程序框图.
(学生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师生共写程序框图→讨论:结构特征)④
出示例4: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画出这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学生分析算法→写出程序框图→试验结果→讨论结构)⑤
出示例5:设计一个计算1+2+3+…+10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学生分析算法→写出程序框图→给出另一种循环结构的框图→对比两种循环结构)
四、课堂检测
1.练习:把复习准备题②的算法写成框图.
2.
P12
A组
1、2题.
五、小结评价
程序框图的基本知识;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画程序框图要注意:流程线的前头;判断框后边的流程线应根据情况标注“是”或“否”;循环结构中要设计合理的计数或累加变量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双峰一中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
课题
§1.1.4
程序框图的画法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2)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3)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一、自主学习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惟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二、质疑提问
知识探究(一):多重条件结构的程序框图思考1:解关于x的方程ax+b=0的算法步骤如何设计?第一步,输入实数a,b.第二步,判断a是否为0.若是,执行第三步;否则,计算
,并输出x,结束算法.第三步,判断b是否为0.若是,则输出“方程的解为任意实数”;否则,输出“方程无实数解”.思考2:该算法的程序框图如何表示?
思考3:你能画出求分段函数的值的程序框图吗?
三、问题探究
知识探究(二):混合逻辑结构的程序框图思考1: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算法如何设计?
第一步,令f(x)=x2-2,给定精确度d.
第二步,确定区间[a,b],满足f(a)·f(b)<0.
第三步,取区间中点
.
第四步,若f(a)·f(m)<0,则含零点的区间为[a,m];否则,含零点的区间为[m,b].将新得到的含零点的区间仍记为[a,b].
第五步,判断[a,b]的长度是否小于d或f(m)是否等于0.若是,则m是方程的近似解;否则,返回第三步.
思考2:该算法中哪几个步骤可以用顺序结构来表示?这个顺序结构的程序框图如何?思考3:该算法中第四步是什么逻辑结构?这个步骤用程序框图如何表示?思考4:该算法中哪几个步骤构成循环结构?这个循环结构用程序框图如何表示?思考5:根据上述分析,你能画出表示整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吗?知识探究(三):程序框图的阅读与理解考察下列程序框图:思考1:怎样理解该程序框图中包含的逻辑结构?思考2:该程序框图中的循环结构属于那种类型?
思考3:该程序框图反映的实际问题是什么?

画出求三个不同实数中的最大值的程序框图.
四、课堂检测
1.
写出如下程序框图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考察如下程序框图,当输入a、b、c分别为3、7、5时,输出x=___.
3.如果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那么输出的S=(
) A.2450B.
2500C.2550D.2652
五、小结评价
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的基本思路:第一步,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步骤.第二步,确定每个算法步骤所包含的逻辑结构,并用相应的程序框图表示.第三步,将所有步骤的程序框图用流程线连接起来,并加上两个终端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双峰一中高一数学必修三教案
课题
§1.1.3
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二)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更进一步理解算法,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
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2):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3):运用程序框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注
一、自主学习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惟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二、质疑提问
1.
说出下列程序框的名称和所实现功能.2.
算法有哪三种逻辑结构?并写出相应框图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程序框图结构说明按照语句的先后顺序,从上而下依次执行这些语句.
不具备控制流程的作用.
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根据某种条件是否满足来选择程序的走向.
当条件满足时,运行“是”的分支,不满足时,运行“否”的分支.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
用来处理一些反复进行操作的问题
三、问题探究
知识探究(一)程序框图①
出示例1: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判断其是否构成三角形,若构成三角形,则根据海伦公式计算其面积.
画出解答此问题算法的程序框图.
(学生试写

共同订正

对比教材P7
例3、4

试验结果)②
设计一个计算2+4+6+…+1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学生试写
→共同订正

对比教材P9
例5

另一种循环结构)③
循环语句的两种类型:当型和直到型.
当型循环语句先对条件判断,根据结果决定是否执行循环体;直到型循环语句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对一些条件进行判断,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体.
两种循环语句的语句结构及框图如右.说明:“循环体”是由语句组成的程序段,能够完成一项工作.
注意两种循环语句的区别及循环内部改变循环的条件.④
练习:用两种循环结构,写出求100所有正约数的算法程序框图.知识探究(二)“鸡兔同笼”趣题:“鸡兔同笼”,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以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描述为:今有雏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雏兔各几何?②
学生分析其数学解法.
(“站立法”,命令所有的兔子都站起来;或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③
欣赏古代解法:“砍足法”,
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
“独脚鸡”,
“双脚兔”.
则脚的总数47只;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鸡35-12=23(只).④
试用算法的程序框图解答此经典问题.
(算法:鸡的头数为x,则兔的头数为35-x,结合循环语句与条件语句,判断鸡兔脚数2x+4(35-x)是否等于94.)
四、课堂检测
1.
练习: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一个,求大、小和尚各多少个?分析其算法,写出程序框图.
2.教材P12
A组1题.
五、小结评价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程序框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常用的图形符号、算法的基逻辑结构,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三种,即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其中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结构,也是最基本的结构,循环结构必然包含条件结构,所以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相互支撑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算法的基本结构,无论怎样复杂的逻辑结构,都可以通过这三种结构来表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