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7变色龙1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7变色龙1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0 15: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变色龙 契诃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⒈认识“变色龙”的的基本特点及社会意义。
⒉学习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的方法。
⒊培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课前展示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盛( )满 筛( )子 魁( )梧
畜( )生 恐吓( ) 中( )看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解释词语。
(1)无精打cǎi( ):
(2)yì( )想天开:
(3) 无yuán ( )无故:
(4)jìng( )自: 3、填空
(1)《变色龙》的作者是__ _,他是___ 世纪_____国的短篇小说家。
(2)文章以“变色龙”为题,用意是以变色龙_____的特点比喻主人公_______的 性格特征。创境激趣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板书文题、作者)介绍作者、背景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在当医生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在行医过程中,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八十年代下半期,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日益尖锐,他的创作视野逐渐宽阔,题材愈加丰富,批判性也随之加强。1890年。他到库页岛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专制政治的罪恶。1892年后定居莫斯科乡下,从事戏剧创作。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主探究
1.学生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又是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对小说内容的初步理解,给课文另拟一个题目。
3.学生速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主要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
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一个变化多端的人
两面人
势利眼的警官合作探究1.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2.归结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拓展延伸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布置作业识记字词
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