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惠子与庄子
游于濠梁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
《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
《荀子》行文气魄雄浑;
《老子》哲思清远深邃;
《墨子》质朴;
《庄子》…… 庄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与惠子是好友(名家代表人)。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
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
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
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
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读一读,并给红体字注音
相梁( ) 鹓鶵( )( )
醴泉( ) 鸱( )
濠梁( ) 鯈鱼( )
从容( ) 吓( )xiàngyuānchú lǐchīháo tiáo cónghè 惠 子 相 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
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
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
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
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
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这里做动词,做宰相他有人告诉国都你它的叫做它从到栖息竹实,竹子所结的子甘泉,甜美的泉水 在这时这里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 “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yuān chú),你知道吗?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1. 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最终采取了什么行动?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庄子对此的反应呢?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3.《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4.庄子讲“故事”有几个用意?
问题探究1. 害怕。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起初的反应可能也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说明惠子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2. 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一个鹓鶵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表现庄子淡泊名利,清高自守。3. 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无端猜忌
返回下一页驶向胜利的彼岸 4.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
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
又极其辛辣地讥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下一页惠子:
醉心于功名富贵
对朋友薄情寡义
心胸狭窄
庄子:
清高自守
淡泊名利
心胸宽阔
鲜明对比人物性格试说说文章的美点1、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2 、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鶵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 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板书设计:惠子相梁情节出人意料人物形象鲜明比喻巧妙贴切描摹生动传神鄙视富贵清高自守淡泊名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
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桥这怎么固然本来完全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
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
之濠上也。”
顺着你如此如此已经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鲦(tiáo)鱼(在河水中)游得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了!”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1.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
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请回答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3、哪几句能表现庄子超然、物我统一的思想? 1.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即“人乐鱼亦乐”。这符合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移情2.(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下一页1、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我知之濠上也。”
学习两则故事,初步领略了《庄子》文章的特点,你能说出一、二点吗?从《庄子》散文的几个片断,我们一斑窥豹:《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一, 想象奇幻, 第二, 构思巧妙, 第三,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第四,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课外探究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结合两则故事,比较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
两则故事,一则奚落,一则辩论。这两人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给你日常交朋友一种怎样的启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既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许多辩论,这只是其中的一次。这个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名家是研究逻辑的,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惠子庄子板书设计:
求真拘泥艺术家的快乐自由力辩巧辩尚美超然逻辑家的知识判断 庄子与惠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惠子相梁》中,惠子是一个醉心于功名利禄,并无端猜忌好友的小人,庄子狠狠地奚落了他;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与庄子在濠梁上游玩,并就庄子能否知道“鱼乐”的问题发生辩论,可见两人是可以言谈往来的朋友。这两则故事看似矛盾,实则于矛盾中统一。从《匠石运斤》的故事可见: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庄子 徐无鬼》
庄子的话很深沉,也很动人,在整部《庄子》里都很少见的。甚至在他妻子死时,他都是鼓盆而歌的故事,他认为人的死生乃不过是气的聚合与流散,犹如四季的更替。 可见,在庄子心目中,惠子是难得的知己。
他们是有着纯朴的感情和真挚的友谊的,虽然观点不一致,甚至互有辩论甚至讽刺。
古人云:“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与人交往,的确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慎交益友,是生活的乐趣、智慧的补充;交友不损,是灵魂的腐蚀,是歧途的起点。
孔子曾说过:“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再联系他与惠子的交往,应该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宋人轶事汇编》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了苏黄二人的一则趣事:“东坡尝与山谷论书,东坡曰:‘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疲,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虾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苏轼能“于今为天下第一”,黄庭坚能成为“宋四家”中仅次于东坡的书法巨擘,良有以也。
高山流水的故事:《列子 汤问》,书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
近世也有一段被人广为引用的佳话:1907年,二十五岁的沈尹默被朋友陈独秀当面批评:“昨天在刘三那里看到你写的一首诗,诗很好,字则其俗在骨。”沈后来说:“我初听了,实在有些刺耳,继而细想一想,他的话很有理由,陈姓朋友说的是药石之言,我非常感激他。”
遭陈棒喝后,沈从二十五岁到四十八岁一直写北碑达二十三年之久。我始终觉得,陈独秀“其俗在骨”四字,对沈产生了终生的负面影响,况且陈在批沈的三十年后,仍毫不留情地批评道:“尹默字素来功力甚深,非眼面朋友所可及,然其字外无字,视三十年前无大异也。”这无异于把沈推到了绝望的边沿。但奇怪的是,沈并未就此金盆洗手,而是虚纳善言。遭批后,又是锲而不舍地写了三十年,终有今日公认的帖学旗手的成就,成为现代帖学复兴的领袖人物。
事物妙就妙在这里:一个是极端的诤友,一个是极富包容的纳谏者,二者若缺其一,中国现代书法史当改写矣。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⑥胡蝶:亦作蜩蝶。⑦栩(xǔ)栩然:欣然自得的样子。⑧喻:通作“愉”,愉快。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⑨俄然:突然。⑩蘧(qú)蘧然:惊惶的样子。(11)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根据本段文意,所谓变化即外物与自我的交合,推进一步,一切事物也都将浑然为一。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起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简单的一个故事,即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叫“齐物”。也就是物我统一。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非梧桐不止 ( )
②非练实不食( )
③非醴泉不饮( )
④固不知子矣( )
⑤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⑥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
⑦请循其本( )
⑧或谓惠子曰( )
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⑩欲代子相( )栖息竹实,竹子所结的子甘泉,甜美的泉水固然怎么国都顺着
有人用做宰相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②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③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④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⑤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⑥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⑦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结束寄语只有不断的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量的变化,才会有质的进步. 再见练 笔以“交朋友”为话题,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