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一、明朝历史1、改革行政机构.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2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3、八股取士,只在四书五经内命题4、明成祖1421年迁都北京5、明成祖削藩王,弱地方,权归中央思考: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1、中国的丞相制度设立和废除是在 ( )
A 、元朝和明朝 B、秦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秦朝和宋朝
2、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 ( )
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 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② ③ ④BA想一想思考:明代的中外交往与冲突事件哪些?交往:郑和下西洋冲突: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人攫取了澳门的居住权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成祖时期先后7次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二、清朝历史:满八旗盔甲复员图满族服饰1、努尔哈赤统女真,1616年国号金思考:努尔哈赤的功绩是:请问:皇太极的主要历史功绩是:1、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2、1636国号清思考清朝如何加强君权的?1、为了加强君主权力,雍正帝设立军机处2、为了控制人们思想,大兴“文字狱”“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文字狱的影响:1、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2、禁锢(束缚)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关于清朝抗击侵略的斗争(一 ).郑成功收复台湾(“开辟荆榛逐荷夷”)1、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2、1662年,郑成功收复了台湾城和赤嵌楼,台湾回归祖国3清朝对台湾的统治:1684年,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设立的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陆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二).康熙帝抗击沙俄1、沙俄侵犯我国东北领土2、康熙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反击战3、结果: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
《尼布楚条约》4、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以
及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属于中
国的领土。乌
苏
里
江库页岛黑龙江清朝的民族关系1、确立达赖、班禅册封制度。 顺治帝册封了“达赖喇嘛”; 康熙帝册封了班禅额尔德尼2、设置驻藏大臣(一)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1、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2、设置伊犁将军,包括巴尔喀什湖在
内的新疆地区。(二)对西北(今新疆)地 区的管理:1、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2、在渥巴锡的带领下,于乾隆年间返
回祖国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3、意义: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清朝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以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材料:“口给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局。”
(1)这是清朝优恤哪个部族的记录?它属于哪个
民族?
(2)此部族为什么要重返祖国?是在谁的领导下?
(3)此部族的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答:土尔扈特部;蒙古族答:为摆脱沙俄的控制,他们重返祖国;是在渥巴锡的领导下。答: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1.历史上曾经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隋朝 ②元朝 ③唐朝 ④清朝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B2.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隋朝 B元朝 C唐朝 D清朝
BA. 接受东林书院议政的教训
B.受八股取士科举制束缚
C. 残酷的文化专制的恐惧
D.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流行3.清朝许多知识分子不过问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 ) c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三单元——政治明朝————————清朝
1368-1644 1636-1911朝代建立1368年,朱元
璋应天(南京)
称帝。1636年,皇太
极称帝,改国
号为清。1644
年开始进行全
国统治。1616年,努尔
哈赤建立后金
政权。建立1368年,朱元
璋应天(南京)
称帝。1、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 (1)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直属中央;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向皇帝负责。(2)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和控制的厂卫特务机构。(3)科举考试(八股取士)从内容到文体的限制,以利于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4)实行削藩政策。明朝 1368-1644 建立1368年,朱元
璋应天(南京)
称帝。明朝君主集权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不利于明前期君权加强的表现是:
分封藩王明清君主集权强化对社会的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政治安定,起到了巩固专职统治的作用
(积 极)
(2)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是中国封建社会走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
(消 极)1、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建立后金政 权2、皇太极把女真族改名为满洲,并改国号为清,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3、1644年顺治入关, 开始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 清朝 1636-1911清朝前期君主集权强化的发展过程:⑴ 清初,采用明制度,设内阁、六部,保留议政王大臣
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
限制。⑵ 雍正时,设置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独裁。
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撤消)内阁形同虚设,
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⑶大兴文字狱,以此加强君主专制。第三单元——经济农业: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
生、向日葵等物种,推广种植。手工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朝中期以后,在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A、条件:①农业的发展:
②手工业的进步
③商品经济发展(最主要)
B、概况:①时间:明朝中后期。
②地区:江南的一些地方。
③局限性:明朝中后期,我国的这
种资本主义萌芽,只稀疏地出现在商品经济繁
荣的江南一些地区;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
的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明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
人。他们是一种雇佣与被佣的关系。也就是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第三单元——对外关系明朝————————清朝郑和七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荷兰侵占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沙俄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康熙帝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1、郑和下西洋①郑和下西洋的目的②航海经过(1405年——1433年)③ 历史意义(三)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2、戚继光抗倭3、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台湾府。沙俄出兵占领我国的雅克萨和
尼布楚等地。康熙帝两次出征雅克萨。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三)清朝时期第三单元——民族关系清朝中央政府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朝设置台湾府
(康熙皇帝)清政府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民
族
关
系对内对
外
关
系对外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乾隆皇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顺治册封达赖
康熙册封班禅
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抗击沙俄侵略
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皇帝)第三单元——清朝疆域清朝前期
的疆域葱岭巴尔喀什湖西伯利亚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太平洋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第三单元——科技文化建筑:紫禁城、明长城医学:李时珍《本草纲目》科技:宋应星《天工开物》农学:徐光启《农政全书》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曹雪芹《红楼梦》戏剧:汤显祖《牡丹亭》、京剧书法:董其昌“颜骨赵姿”绘画:徐渭、“扬州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