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9张PPT。 有一个地方, 妇孺皆知的经典战争影片《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皆取材于此。大家知道是哪儿吗?白洋淀位于安新县,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
淀内沟渠纵横,共有 146个大小不等的淀泊,白
洋淀是众多淀泊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故以此命名 .了解,欣赏白洋淀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
的千亩荷花淀,每年
的农历5—8月份粉、
白两种荷花盛开,淀
内香气四溢。 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
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她的美丽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的军民,利用有利地形,驾小舟出入芦苇
荡中,神出鬼没,声东击西,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谱写出一
曲曲抗日救国的凯歌 。芦花荡孙犁1.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
2.掌握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手段来构建人物立体形象的方法。
3.把握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学习他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国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部作品显示了作家成熟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 《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芦花荡》与《荷花淀》为“姊妹篇”。孙犁孙犁代表作《荷花淀》即“白洋淀纪事之一”。
本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 语言风格:
细腻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有“小说的诗”、“诗的小说”美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战。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背景1、给红色字体的字注音、并掌握它的字形。寒噤( ) 仄歪( ) 竹篙( )
苇塘( ) 黄梢( ) 疟子( )
泅着( )提防( )( )舀( )
吆喝( )( ) 趴( ) 扒( )
蹿( ) 飒( ) 转弯抹角( ) jìnmòsàcuānbāpāheyāoyǎofangdīqiúyàoshāowěigāozè课堂练习: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小心防备。
2、央求。
3、尖锐;锐利。
4、技能、本能。
5、闲适自得。
6、倾斜、歪斜。
7、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8、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9、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提防
央告
尖利
能耐
悠闲
仄歪
转弯抹角
打牙跌嘴
张皇失措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听读课文,思考:1.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
2.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是:
抗日时期 白洋淀小说的三要素人 物情 节 环 境小说定义: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作用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对话等描写。【文学常识】理清小说情节情节结构一、(1~8)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介绍了老头子的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外貌、性格特点等) ;
——为下文作铺垫
二、(9~63)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序幕故事(1------8)(9------63)开端:护送发展:受伤高潮:愧疚结局:复仇(9------24)(25-----34)(35-----54)(55------63)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是怎样的。1.(1-8)序曲 介绍老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格
2.(9~19) 开端 老英雄载了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
3.(20~54) 发展 老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了
4.(55~62) 高潮 老头子智惩鬼子,为大菱复仇
5.(63) 结局 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壮举情节结构本文具体写了两件事:头一天夜里
送大菱和二菱进苇塘失利;
第二天中午
凭着水上的功夫杀敌复仇。试用几句话概括这个故事。抗日战争期间,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年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分析人物本文写了三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老头子
“老头子”的身份是
——交通员次要人物是——大菱和二菱
她们的身份是
——投奔抗日前线的青年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思考讨论主要人物:老头子对其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如P.11第3、4段)
行动描写(如P.17-18第55、57、61段等)
语言描写(如P.14第21段等)
心理描写(如P.16第47段)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如第8段和第1段首句中的“呆望”以及文中
对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
侧面描写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
人物描写手法: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和肖像描写的区别外貌描写更广,外貌描写包括了肖像描写 。
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老头子的性格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过于”有“非常”之意,老头子确实有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这使他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
另一方面,有“过头”的意思。大菱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有一定关系。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如 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过于自信体现: 过于自尊体现:如 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P.16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P.16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具体性格特征:
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自尊自信,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谋。如: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 爱憎分明 ☆ 有高涨的爱国热情如: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如: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 智勇双全老头子的英雄性格1、高涨的爱国热情。2、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3、过于自信与自尊。4、智勇双全。哪些内容证明老头子的话并非虚言,确实有一套“水上的能耐”?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第6自然段)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第7自然段)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第8自然段) 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并细细体味。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强烈的自尊心使他感到无地自容。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张皇失措”是什么意思?老头子为什么“张皇失措”?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老头子并非真的张皇失措,是为引诱鬼子上钩假装的。 本文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是得益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 环境描写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环境描写一般作用:交代背景,衬托人物、
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思考:环境描写在文中的具体作用环境描写
如:1、第1段
2、第2段“月明风清的夜晚,……奔着东南去了。”3、第9段“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4、第38段“月亮落了,……有些飒飒的风响。”
5、第55段“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6、第59段“水镜子一样的平……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7、第62段“鲜嫩的芦花……正在迎风飘撒。”
作用:渲染故事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给作品增添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二、研读佳句——品景物,析妙处 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句子: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风泛起涟漪,给人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㈠对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分析一下。 2、“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 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写景欣赏与探究:写景欣赏与探究: 3、“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这句写出苇子长势旺盛。也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狠狠"表现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钻"表现了抗日军民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紧扣战争背景,渲染故事战争气氛,为后文描写人的行为做铺垫。更突出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境界。4、“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这是老人致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卢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写景欣赏与探究①“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②“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③“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④“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 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5、文中还有哪些语句描写了如诗如画的景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还有的如作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加上各种色彩来描写景物,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增添了小说的诗情画意和传奇色彩。小结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环境是人的思想、感情、性格形成的客观原因。环境描写一般有
等作用。本文的写景更有增强效果、增添传奇色彩的作用。 本小说塑造了老头子有鲜明、倔强、智勇双全,决不退缩的个性。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b.渲染气氛,c.烘托人物,d.推动情节发展景美人美充满战斗的诗情画意美蕴含爱国深情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境界,加强抒情的韵味。环境险恶、诗情画意人物老头子性格特征:过于自信和自尊。外貌特征:干瘦却特别有
精神,眼光尖利明亮。情节夜里护送;孩子受伤。第二天,智斗日寇,报仇血恨。总结如果你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想一想小组讨论:例:她想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真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老同志,别看他年纪大,真是老当益壮啊!面对几十个鬼子,毫不畏惧,足智多谋,自己有滋有味地剥莲蓬吃,原来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来转去怎么会不敢动弹呢?怎么一股一股的血水冒上来了呢?老同志还没动手,鬼子就流血了呢?一定是水下设了机关,他真有点子!啊,砸,使劲砸……我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老英雄的故事,好学习他,打败鬼子。 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反映了什么问题?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表现在老英雄身上。课文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传奇色彩的? 传奇色彩1、年近六十,老当益壮,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封锁线,保证部队的供给和战斗力,就是因为他,敌人的阴谋总不能得逞。 2、手无寸铁,只一人就把十几个鬼子打得落花流水。1、强烈的反差来渲染。2、重点写英雄的行为
(以女孩的怀疑来反衬;
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
不写其所以然。)小说主题表现了中国人民是英雄机智、不可征服的老英雄少年姐妹抗日队伍芦花荡全民动员
草木皆兵探究文章主旨及写法 主旨: 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大女孩受伤,第二天严惩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学习文章写法: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情。 另一个是简洁朴素的人物对话,展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教师小结: 通过我们刚才的理清情节,品味语言,我们明白了孙犁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有两个: 一个是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 在美丽的芦花荡上演绎了抗日英雄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抗日的故事?请把故事的主人公写下来,把他们的故事讲一讲。示例: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永远的丰碑——杨靖宇等。课外拓展: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课外延伸
1、小说中,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请用一段文字描述苇塘里的部队生活。
2、结合课后练习三,仿写小说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布置作业读语段练笔: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老头子在用竹篙砸鬼子们的脑袋时,他心里会产生怎样的独白?请同学们揣摩并写出来,字数300左右。从文中的描写,你联想到了什么?小说中些“月”的句子不少,我想到了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里写“水”像“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由此我想到写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老头子”智惩敌人,写来畅快淋漓,由此我想到古人用兵的妙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