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1单元 专题01 荷塘月色(练)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1单元 专题01 荷塘月色(练)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1 17:0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下列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载客(zǎi)
遁辞(dùn)
陨星(yǔn)
国殇(shāng)
B.辐射(fú)
贮存(chǔ)
蚩尤(chī)
鹢首(
yì)
C.膨胀(péng)
炫目(xuàn)
生吞活剥(bāo)
惋惜(wǎn)
D.一瞥(piē)
棒槌(chuí)
良莠不齐(yǒu)
缱绻(quǎn)
【答案】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选出对下列划线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似乎”有不确定之意,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是后置定
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荷塘的幽僻。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就会另有一番样子”错,作者去荷塘是欣然前往的,“总”是预想月光下的荷塘会有另有一番样子吧。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选出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

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光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③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A.①拟人、比喻
②比喻
③拟人、反问、反问
B.①拟人、拟人
②比喻
③拟人、反问、反问
C.①拟人、暗喻
②比喻
③拟人、设问、反问
D.①拟人、暗喻
②拟人
③拟人、反问、反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修辞的理解和辨识能力。《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九种。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还能够通过分析,辨别修辞使用的优劣。①处有两个修辞格:“没精打采”是拟人,“是渴睡人的眼”是比喻;②处虽然出现修辞的地方有两个,“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
微雨似的”但是都是比喻;③有三个:“可爱的”是拟人,“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无疑而问,是设问,“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是反问。这里要注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3、设问后面有时候有对提问的回答,反问一定没有。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对“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内容和效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把月光比作流水,描绘出月光撒向叶子和花时的动感。
B.“泻”与流水照应,生动地描绘了月光洒满荷塘的情景。
C.“静静地泻”,有声,有形,产生了寓动于静的表达效果。
D.“月光如流水一般”突出了月光朦胧而酣畅的特点。
【答案】C
【解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荷塘月色》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5.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泻



B.照



C.流



D.泻



【答案】A
【解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对下列句子或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这些语句用叠词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
B.“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手法赋予人的情意。
C.“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博喻的手法写出荷花的动人之处。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理解有误。应为使描写事物更为形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案】通感。由嗅觉向听觉转移,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添了意境的温馨和幽雅;生动写出荷香时断时续、若有若无的特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下同)
【解析】
试题分析:所谓“通感”,是“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这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指代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
【答案】指代“不能朗照”,这同作者当时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情相吻合。
【解析】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美文赏析
朱自清
匆匆而去,背影长留
6岁时,朱自清被送进私塾。儿时,他是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中度过的。看到老师给了好评,父亲就点头喝酒,顺手还会奖给他几粒花生米,若是看到评语不好,就会忍不住斥责,一把将卷子扔进炉膛。
父亲自小严格的传统文化、立志教育,铺就了朱自清的文学道路,就连他严肃、拘谨的性格也多半与此有关。
若说父子之间的嫌隙,后世研究者猜测,最主要的原因是朱自清的父亲喜欢女人。
1917年的冬天,朱自清回家为祖母奔丧,看到的是“败家的凶惨”和“一年来骨肉间的仇视”。因为姨太间的纷争,父亲遭人举告,连烟酒公卖局的差事也丢了。丧事是举债办的,料理完丧事,父子俩一起离家。朱自清回北京读书,父亲则是去徐州谋生活。在南京浦口车站,他们俩分手告别。
发生在1917年的这一别,经过整整八年的埋葬,在朱自清也有了四个儿女之后,父亲的种种化成了《背影》的文字。《背影》发表以后,朱自清把这篇作品从北京寄到扬州的家中,父亲看后,感动得不得了,流泪了。
朱自清的散文美,流传广,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他是以新诗创作登上文坛的。带着对新生命的感悟,他加入了新潮社。此后人生境遇变迁、种种压抑,朱自清每每用诗歌记述。
南方的五年,是朱自清物质生活拮据窘迫的五年。但这段日子里,他和叶圣陶、俞平伯等人联络,创办了《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诗刊。遗憾的是,以新诗闻名新文化舞台的朱自清,走上清华的讲台后,却很少写诗,多以散文的形式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记录下来。
朱自清曾说,他的散文可以分两类:一种是有意为之,如《荷塘月色》;另一种是自然流露的,如《背影》,只是意在表现自己。朱自清的文字常常是直抒胸臆,简单明了。有后人就因为在朱自清的文章中找不到所期望的那种“思想”,而讥笑他的文章是小学生作文。对此,朱自清早就做了说明,“能够在作品中充分表现自己的,便是永久的。”
永久的有《背影》,有《荷塘月色》,有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南京秦淮河,见“桨声灯影连十里,
歌女花船戏烛波”,于是约定以所见所感完成的同题散文。就是这样的一篇散文,打破了当时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
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竟开了16门课。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担任系主任多达16年,是对形成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
当年,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开设《中国新闻学研究纲要》,后来的研究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这样评价,“当时的清华中文系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挑战已经蔚为奇观的北京大学。所以,它必须有一个发展自己的方针和策略。朱自清的《中国新闻学研究纲要》不是平白出来的,他是对着当时北京大学国文系的日渐守旧,而发展出来一种新的论述策略。”
但朱自清的探索在当时却遭到了一些老学究的非议,有人说在堂堂清华大学,讲授当代小说诗歌散文这些不入流的学问,有辱大学门庭,到了1933年,中国新文学研究被停了。
或许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知道了朱自清的珍贵,80多年后,有人在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地方建了座凉亭,为以工科著名的清华大学添了一抹人文色彩。少见的是清华园有两座亭纪念朱自清,除“荷塘月色”外还有一座“自清”亭。
朱自清曾说,“人生上寿百年也做不了多少事情”,但他只活了50岁,朱自清走了,那一天是1948年8月12日。
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校长梅贻琦哽咽道,你20年来为了责任亏了身体。清华教师送的挽联是“使顽夫廉,懦夫立,求经师易,人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