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奇妙的克隆》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课《奇妙的克隆》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1 21:0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导入新课请欣赏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动画。介绍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  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仙人掌每块落地就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克隆羊多利克隆牛克隆小知识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来自希腊文“klon”,原意为苗或嫩枝,指以无性生殖或营养生殖的一些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增加了许多内容,如一个细胞在体外培养下产生的一群细胞;由“亲本”序列产生的“DNA”序列等等。概而言之,克隆是指由一个细胞或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手段,获得遗传上相同的细胞群或个体群。作者简介  谈家桢(1909—2008),国际遗传学家、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为我国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资料链接  谈家桢先生于1909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30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32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1937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61年起曾先后担任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   谈家桢为我国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在果蝇种群间的遗传结构的演变和异色瓢虫色斑遗传变异研究领域有开拓性成就,为奠定现代进化综合理论提供重要论据。谈家桢在国际上享有崇高荣誉,1999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家桢星”;同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鳞片、脊椎、两栖”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弄清“繁衍、相安无事”的词义。
  2、收集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文意,通过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能够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3、揣摩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的兴趣和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  1、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3、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的科学性。读准字音繁衍(    )   囊胚期( )
脊椎(   ? ) 两栖( )
蟾蜍( ) 蝌蚪( )
性腺(  ) 孵化( )
胰蛋白酶( ) 濒临( )
分泌( ) 鄞县( )y?nnángpēijǐzhuīqīchánchúkēdǒuxiànfūyíméibīnmìyín一撮( ) 撮合( )
切实( ) 切割( )
牲畜( ) 牲畜( )zu?cuōqièqiēchùxù词语解释拍案叫绝:
神通广大:
繁衍:
接纳: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案:旧式的狭长桌子。形容本领大,办法多(多含贬义)。神通,宗教指无所不能的力量。逐渐增多或增广。接受。就绪:
夭亡:
事先:
居然:
相安无事:
开辟:
协调:
渗透:事情安排妥当。短命,夭折。事前。表示出乎意料。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打开道路,创立。配合的适当。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难能可贵:
潜在:
分泌:
濒临:
切实:
悲喜交集: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难能,不易做到。可贵,值得宝贵。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从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里产生出某种物质。接近,临近。切合实际,实实在在。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课文讲解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凡是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2、“克隆”是什么?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第2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中国克隆实验外国克隆实验突出我国科学家的贡献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多利”诞生动物界克隆植物界克隆低级高级符合认知的规律克隆技术在发展逻辑顺序
细胞核无核鲫鱼卵细胞取 出植入得到克隆鲫鱼人工 培育“换核卵”
由去核卵细胞与鲫鱼囊胚期细胞细胞核组成鲫鱼囊胚期细胞克隆鱼的出世过程4、了解克隆与克隆的科技发展。  5、“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多利”的克隆过程多利的一生姓名:多利 性别:雌
种族:哺乳纲、牛科、绵羊
生日:1996年7月5日
出生地:苏格兰
基因父亲:无
基因母亲:一只白绵羊
线粒体母亲:一只苏格兰黑脸羊
生育母亲:另一只苏格兰黑脸羊
进入社交圈时间:1997年2月23日
子女:生育6名,存活5名
死亡:2003年2月14日  第一只克隆羊——多利  6、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疑难解析  1、文章四个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能调换顺序吗?  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说明事理,逐层深入,步步推进。不能调换。 2、文章第一部分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作者为了说明“克隆是什么”,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引用、下定义和列数字。  3、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 ”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讨论  1、克隆人在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纪之后似乎正款款向人类走来,意美权威科学家相继宣布携手共同展开克隆人的努力,英国政府也解除了克隆人类最初级胚胎的禁令,从而打开了一个神秘的克隆人的禁区。那么,你赞成克隆人技术吗?  “哦!上帝啊!!我被克隆了!”  (1)克隆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
  (2)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
  (3)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
  (4)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支持理由:  (1)“不让我们克隆人,就是不让我们修正我们的错误,人类历史难道能够这样构造吗?”——《纽约时报书评》
  (2)“当然应该‘克隆’人,如果谁第一个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就是我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比尔·盖茨
  (3)“克隆人绝对是科学上了不起的进步,克隆技术必将创造21世纪的辉煌。”——麻省理工学院生命工程教授约翰·布洛克。反对理由:  (4)“人体商业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无与伦比的成就,毫无疑问,克隆技术的出现将为世人创造一个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市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课堂小结  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危害着人类。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不能因为科学的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而裹足不前,应在发展中注意避免或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下面请大家议一议。“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吗?”或“我看‘克隆人’ ”。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课堂练习A.繁衍(yǎn) 分泌(mì)
B.胚胎(pī)    蟾蜍(chán chú)
C.乳腺(xiàn) 卵子(luǎn)
D.囊胚(náng) 鲫鱼(jì)A衍( )
衔( )
街( )
衙( )
2、形近字组词。栖( )
牺( )莓( )
霉( )椎( )
锥( )
雏( )
惟( )繁衍
军衔
街市
衙门
脊椎
圆椎
雏形
惟妙惟肖草莓
霉烂两栖
牺牲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A.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
  B.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C.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溶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
  D.鲫鱼的囔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后能得到克隆鱼。  (1)彼此和平相处,没有冲突。(? ? )
  (2)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 )
  (3)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
  (4)形容本领大,办法多。(   )
  (5)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相安无事难能可贵悲喜交集神通广大潜在   4、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拓展阅读  我国多家媒体曾转载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当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1938年汉斯·斯皮曼建议用成年的细胞核植入卵子的办法进行哺乳动物克隆(提出设想)。1962年约翰·格登宣布他用一个成年细胞克隆出一只蝌蚪(爪蟾),从而引发了关于克隆的第一轮辩论。1984年斯蒂恩·威拉德森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羊。这是第一例得到证实的克隆哺乳动物。世界克隆史1995年2000年2001年第一个用成年哺乳动物细胞克隆出的个体—克隆羊多利出世了。美国科学家用无性繁殖技术成功地克隆出一只猴子“泰特拉” ,这意味着克隆人本身已没有技术障碍。美、意科学家联手展开克隆人的工作。克隆羊诞生图示课后作业   1、每一次科学技术的伟大革新都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呢?
  2、但不可否认的是,“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比如说原子核裂变、核聚变技术的出现,它可以和平地用于发电,满足我们对能源的需求;同样,根据它的原理发明、制造的原子弹、氢弹,又足以毁灭我们人类本身。那么克隆呢,它会引起什么问题呢?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1、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说明顺序的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这一节写克隆实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体现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 ”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3、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和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也就是说,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为人类造成危害。  4、课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度过难关,进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4)“经过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5)“经过247次失败以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 ……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三、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大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能的发现和利用;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理性而道德地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同时为人类真正享受并体会到科学带来的幸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