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学习指南第 21 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
派民主人士,加紧进行新中国成立的各项筹备工作。(2)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召开,讨论了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北平
政治协商
一、开国大典
1.背景 2.开国大典: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3.意义
(1)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
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
代。 (2)新中国的成立是
结合的胜利。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
新民主主义
马克思主义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宪法的颁布社会主义 (1)目的:保障政治上由新民主主义向
替代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顺利过渡,
》。(2)颁布:1954 年 9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3)内容
①确立了我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政治制度③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写入宪法中。过渡时期总路线 和政府组织原则。(4)意义
①1954 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 ②加强了
成果。人民民主专政 ③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④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
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2.法制的完善(1)背景: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在中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2)内容:1956 年中共“八大”指出,国家必须系统制定完备的法律,充分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确立: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大法 2.意义:这一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
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
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
建立奠定了基础。,”。2.方针:“
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的热情,开创了群策 4.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
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参政议政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律平等大团结1.实施背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和各民族,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区域自治3.法律依据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疆宁夏(2)1954 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明确的规定。4.实施:形成了、广西、、西藏、内蒙古五大省级自治区,建立了 100 余个自治州、自治县。民族团结5.意义:加强了,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明确规定,在少数1.下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答案:B2.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1954 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
现了社会主义原则,这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所未有的。
答案:C3.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刑事诉讼法》
C.《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解析:在 1954 年宪法颁布之前,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共同纲领》。
答案:A4.首先确定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
可回答。B 项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性质,其内容之一即我
国在成立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B 5.1950 年 6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
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
解析:“光靠我们党治不好天下”,意即必须有其他政党
的监督,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问题一: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有哪些异同? 【引思】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相比,
既有本质的区别,也有相似点。其不同可从经济基础、行使权
力的主体、权力和活动原则这些方面进行分析;相似点则可从
两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等方面
进行分析。【问题详解】)1.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B.确立于 1949 年
C.人民代表由普选产生
D.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于 1954 年。
答案:B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框架。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借鉴了近代西方的代议制
③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最主要方式 )
②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④是直接民主制的一种形式A.①②③
C.①②④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
因此④项错误。
答案:A问题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有哪些特点?【引思】可以结合教材从政党地位、政党关系、合作基础、合作方式等去分析。【问题详解】 1.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
党,这种领导地位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
党派公认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组织上是独立的。 2.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中国共产党不是独
揽政权,各民主党也不同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下的在野党,
二者是政治合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
关系。 3.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合作方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
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人民
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3.“多党合作制度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
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③各民主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A.①③B.②③C. ①④D.②④ 解析:多党合作制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
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
位,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据此②③两项中“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说法错误。答案:C4.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这说明() A.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政府
B.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
C.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D.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从表格内容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D教材 P93 思考题。 【参考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
表达机关,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体现
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1.新中国人民政府管理和建设国家的最早法律依据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注意关键词“最早”。B 项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在宪法颁布之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我国建设的基本方针
和行动纲领。
答案:B 2.1954 年 9 月 21 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
《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 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解析:从材料 1954 年这一时间可以判断出 A、C、D 三项
错误,A 项是在 1949 年,这一法律文献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
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C 项“长期共存,互
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是在 1956 年,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
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D 项 1956 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才基本完成。 答案:B)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的民族原则是(
A.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
B.改革开放
C.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C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 年 10 月):“长
夜难眠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
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其中 “一唱雄鸡天下白”指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是 1945 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是在 1954 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是在 1956 年三大改造
基本完成后,而题目要求的时间是 1950 年,故答案选 B 项。答案:B 2.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
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 1949 年
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是指()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产生
C.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
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意味着中国正在逐步迈向社会主义,体现新
中国建立以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成果。
答案:D 3.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不愿在政府任职的
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就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
他表示:“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
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他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实行了(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双百”方针
答案:A 4.1954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
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解析:借助材料中的“协助”“反映意见和提出建议”等
信息不难判断,1954 年政协已不再是临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而是转变成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机构。
答案:C5.海南省行政区划中包括 4 个黎族自治县和 2 个黎苗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设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是三个历史片段,
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
文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 5 表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第 3、8 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 8 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
偿还 300 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 11 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材料二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
生……
——摘编自美国 1787 年宪法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回答: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你认为这
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请举例说明。
(2)美国的 1787 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该宪法起到什么作用?(3)1954 年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案:(1)《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
生;法律条文比较明晰,审判、量刑都有法可依,它在一定程
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不能完全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如“禁止贵族
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也可以举其他例证)
(2)原则: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作用: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
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它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 (3)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体现了人民民主和
社会主义原则。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