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2 10:1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B.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C.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2、“俄国近发生铲除中农阶级运动,雷厉风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地骚然,至少有五百万人将失其生活之途,以是反抗之势甚炽,流血之事颇多。”“在北高加索,去年秋天反抗谷量征收最力的地方,把整个村子的人都放逐到远荒的地方去了。这样整村子的放逐人民,近年来在苏联是不罕见的事情,而且至今这种手段,对于凡是直言无忌的反抗集团化和谷量征收的富农或是农人,随时仍在准备实行。”(《俄国铲除中农阶级运动》,天津《大公报》)材料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的强力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巨大困难
C.农业集体化的过激行为
D.赫鲁晓夫改革陷入困境
3、“因为经济上允许资本主义而在政治上加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控制。……权力向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中集中,逐步形成高度集权的官僚体制。这样,一个人就可以决定新经济政策的命运。”该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A.是“斯大林模式”的雏形
B.违背了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
C.因受到政治体制的制约难以持续
D.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式行不通
4、“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为此,苏俄(联)推行了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集体农庄制
D.义务交售制
5、右边是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简表,
据表
导致新经济政策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21年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年
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27年
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8年
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
苏联宣布停止新经济政策
A.经济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冲突
B.西方国家的侵略与经济制裁
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
D.新经济政策收到的效果甚微
6、苏俄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7、当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有人吼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A.实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B.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
C.全面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
D.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
8、《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斯大林模式
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
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
C.对俄国的贡献主要局限于航天工业
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9、1918年6月28日,人民委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决定:“设在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下列工业和工商企业及其全部资本和财产(无论其现状如何),一律归苏维埃共和国所有。”这表明当时的苏俄开始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0、1925年,苏联工业中非社会主义成分占
( http: / / www.21cnjy.com )26.7%
,批发商业中占12.1%
,零售商业中占44.
1%。据估计,新生的资产阶级连同他们的家属在1926年大约有230万人,仅占全国居民的1.6%。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苏联
A.全面恢复资本主义私有制
B.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
C.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
11、“亲爱的彼得:你在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还好吗?……家里的粮食绝大部分被上面收走了;爷爷原本想去集市上用羊肉换点粮食,没想到刚到市场,羊肉就被没收了,人还差点被抓起来,现在连买卖都不能了……
你的安娜”。你认为这封书信应写于苏俄(联)
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12、1921年,列宁承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
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发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2小题,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完成: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机遇”分别是指什么?
(2)这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结果或影响如何?
(3)据此谈谈你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14、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
的情况下进行,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前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有利于提高人
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农业和工业上做出了哪些调整?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3)材料三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取经后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有何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B
4、B
5、A
6、D
7、B
8、D
9、A
10、D
11、A
12、C
二、非选择题
13、(1)俄国: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罗斯福实施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2)特点:俄国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局:俄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3)三种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调整,其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14.(1)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2)以牺牲农业的发展来促进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化的发展,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3)原因:西方国家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事例: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影响:资本主义告别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影响的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