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盐津县豆沙中学《第13课 人琴俱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盐津县豆沙中学《第13课 人琴俱亡》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2 10: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人琴俱亡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刘义庆撰。主要记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级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颇为丰富真实,这样的描写有助读者了解当时士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及政治社会环境,更让我们明确的看到了所谓「魏晋清淡」的风貌。 了(liǎo)不悲 俱病笃(dǔ)
此已丧(sàng)矣 奔丧(sāng)
索舆(yú) 素好(hào)琴
径(jìng)入 弦既不调(tiáo)
恸(tòng)绝良久 月余亦卒(zú)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字音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2、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3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笃:(病)重;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何以:即“以何”,为什么。丧:死亡。王子猷问手下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语:动词,说话。舆:轿子。了:完全。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哭。 4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5、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素:向来。 径:直往。既:已经 。调:协调。掷:扔。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因:于是。良:很。恸:痛哭。绝:气息中止,死亡。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月,(子猷)也死了。探究(1) 1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1)自知自己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九泉见面 。(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2、你如何理解子猷的独特的悼念方式?
知人论世:了解“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 。 魏晋风度探究(2) (3)子猷后来为何又恸绝良久,是什么触动了他的哀思?这又说明了什么?睹物思人,触景伤怀。
手足情深一、解释加点字。
俱病笃       而子敬先亡   
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               
便径入坐灵床上    弦既不调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 练习: 都 (病)重    表承接。不译即“以何”为什么   总,竟 
  这 语气助词,“了”于是。就   要   轿子   
 直往   已经  协调 动词,说话    完全于是,就 痛苦,极度悲哀 
气息中止,死亡 很 也    死填空1、本文选自 《世说新语》 ,
是记载 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 的笔记小说。
作者 刘义庆 , 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 南朝宋 的文学家。
2、这则故事写了 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 ,
表现了 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3、语时了不悲。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6、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7、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他也死了。问答:
1、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2、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
悲叹句吗?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
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5、子猷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生病和悲痛 子敬因死了很久,他的琴长时间没有弹而损坏,“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2?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悲哀。6、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
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 恸绝良久” 7、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8、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
、 、 。 索 径 掷 9、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睹物思人,悼念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