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4.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用书中的知识梳理,并要求熟记基础知识。
知识链接: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量,用天平称量同一物体,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称得的数值都是一样的,因为物体和砝码的质量都不变。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A )
A.被“神舟七号”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B.密封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了一半
D.矿泉水喝掉一半放入冰箱冻成冰
2.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B )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3.某同学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指针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为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1)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2)平衡螺母向右调。
4.小聪同学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将待测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72.2g。
(2)将烧杯中的酱油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是40cm3。
(3)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酱油的密度是1.125×103kg/m3。
方法指导:与密度有关的计算主要是密度公式ρ=的应用。公式中的三个量,知道其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3个量,所以可根据公式求物质的密度,或者求物质的体积,或者求物质的质量。可根据计算的结果鉴别物质,或者判断物质的纯度,或者判断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物体是空心的,还可以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等。
独立完成知识板块一、二、三,教师巡视,根据完成情况挑选几组同学带领大家分别学习知识板块一、二、三。其他同学补充或纠错。
组织好方案一、二的探究活动,各组学生回顾并思考,小组长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选择较好的两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一致性的结论。
对照复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些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5.“霸王举鼎”是宿迁市的标志性雕塑之一。这段历史故事已被搬上荧屏。剧中大鼎的道具最适合用下列哪种材料制作( D )
A.石头 B.铁
C.铜
D.泡沫塑料
6.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求:
(1)量杯的质量是多少克?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3时,液体的质量为多少?
解:(1)由图可知,m杯=40g。
(2)m液=60g-40g=20g,V液=20cm3,
由ρ=得:ρ液===1g/cm3。
(3)m液=ρ液V液=1g/cm3×50cm3=50g。
对学:分享独学1~6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方案一 回顾本章重要的实验有哪些?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方案二 总结本章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