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2他能撬动地球吗
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与实验初步感受杠杆的作用,并对“怎样使杠杆省力”这个问题提出猜想。
2、能设计完成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探究杠杆省力的规律。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并做好实验记录。
科学知识:
认识杠杆的结构,会使用简单的杠杆,知道杠杆省力的条件与动力点、支点、阻力点的位置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够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
重点难点
寻找杠杆的秘密。
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阿基米德“撬地球”的豪言壮语。
2、讲述:阿基米德为什么会说出如此大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意图:从阿基米德“撬地球”的豪言壮语入手,成功地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杠杆
1、提问:要移动一块大石块,你会用什么简单方法呢?
2、学生回答:用木棒撬起来。
3、提问:使用木棒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省力)
意图:教学要以学生先前的经验为基础,在前一节课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好帮手时对撬棒就已经有所了解,这种设计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感性认识。
4、设疑:阿基米德撬地球的装置也有一根长木棒,它和撬石块的木棒会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
5、课件展示:“撬地球”的模拟装置和撬石块的装置。
6、观察:这两种不同的装置有哪些共同特点?学生回答。
7、小结:我们把上述这样的装置叫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我们首先了解这种简单机械的特点。
意图:杠杆在这里的概念不是终结的概念,只能引导学生从个别的现象中得出表象的特征,学生比较易于接受和理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课件展示:杠杆
9、讨论:引导学生认识阻力点、支点、动力点。
10、点拨:构成杠杆的硬棒有三个要素: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意图:当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11、设疑:使用杠杆一定省力吗?
12、学生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做一个模拟“撬地球”的装置,找到支点、动力点、阻力点,并分别移动这三点的位置,感受“撬地球”的效果有什么不同。21教育网
13、学生汇报:实验中的效果是否相同,并引导学生了解使用杠杆不一定会省力。
意图:这个模拟体验活动,让学生头脑中抽象的科学概念化为现实具体、活泼生动的应用实例,巩固了科学知识的记忆,也为下一环节探究杠杆的秘密埋下伏笔。
三、寻找杠杆的秘密
1、讲述:大家的感受是否科学,我们必须借助科学工具进一步验证这种感受,今天我们借助的工具是杠杆尺。
2、认识实验工具:杠杆尺
演示:杠杆尺左3格挂4个50
g钩码,教师手压杠杆尺的右端。
提问:怎样确定杠杆尺上的支点、阻力点和动力点 学生思考并上台演示。
小结:为了更准确地测定出力的大小和寻找杠杆的秘密,我们在动力点和阻力点上悬挂钩码使杠杆尺平衡,来测定力的大小。支点到动力点和阻力点的距离按格记量,力的大小按钩码数量记量。而且为了准确的获取实验数据,实验中我们必须让杠杆尺在水平位置平衡。
意图:老师的作用是先“扶”——引导学生进入有效的研讨思路,再“放”——让学生自行获取科学知识。对于怎样使用杠杆尺这一科学工具学生还是比较陌生,如果不经过这个由“扶”到“放”的研讨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会表现得很惘然,有些甚至在实验台上玩。而教师为完成课程,只要看到有的组已探究好了,并得出自己所需的结论就草草收场,结束探究活动。这样一来探究实验所取得的效果可想而知。21cnjy.com
3、提问:刚才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使用杠杆不一定省力,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杠杆是否省力呢?
交流猜想:可能与支点、动力点、阻力点有关。
意图:没有猜想就不可能有下面的实验探究,同时也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4、实验设计
设疑:要获得我们所需的实验数据,如何去设计实验方案?请同学们思考、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交流:学生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并请一组到讲台上将实验方案投影给同学们看一看。
明确:1)杠杆尺上动力点和阻力点的选取。
2)为什么要设计三次实验?
意图:设计实验是五年级学生培养的目标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评价实验设计时应该抓住两个要素——“你们是怎样设计的?”“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猜想,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实验,展开学生设计实验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
5、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实验,纠正学生不当的操作方式,检查学生参与实验的情况,提醒学生边实验边记录。21·cn·jy·com
意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寻找杠杆秘密”的主人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将自己作为学生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参与探究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www.21-cn-jy.com
6、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寻杠杆省力的秘密。
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实验数据去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投影:教师展示学生中动力点钩码数小于阻力点点钩码数和动力点钩码数大于阻力点钩码数的两张记录表,引导学生分析在哪种情况下省力。2·1·c·n·j·y
课件展示:使用杠杆省力和费力的两种情况。
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动力点到支点的格数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格数相等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意图:这一节课的关键是对数据的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实验结论隐藏在数据中不易被发现,因而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数据展示,引导学生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得出结论,同时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21·世纪
教育网
7、提问:阿基米德真的能撬动地球吗?他的猜想有没有理论依据呢?
8、交流:阿基米德是利用了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长的理论依据进行猜想的。
意图:师生交流互动互惠,老师和同学共同分享新知,促进学习,达到师生、生生间知识的共识、共享与共进。同时也通过学生的问题回答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课堂结构。
四、课外活动
一个小孩和一个大人玩跷跷板,小孩怎样才能把大人“撬”起来?为什么?
意图:最后安排课外活动,体验一下怎样使用杠杆才能省力,既是本课的延续,也是组织好下一节课的关键。正像刘默耕前辈所说:“下课的铃声不应是教学的终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