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单元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1课时 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硫+氧气→二氧化硫
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硫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
A.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负、正两极分别有氢气和氧气,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水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
D.水发生分解反应,在插入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氢气
3.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中氢气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4.电解水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 )
A.两极都有气体生成,正极出气多
B.正极出氧气,负极出氢气。
C.可以看到体积比VH2:VO2=2:1
D.两极都有气体生成,正极的玻璃管内汇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下列涉及的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汽化 B.水结成了冰 C.水沸腾 D.水通电分解
6.小兰已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21·cn·jy·com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7.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氧气 B.蛋白质 C.水 D.脂肪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_____可以再分,____________不能再分。www.21-cn-jy.com
9.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二者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由此说明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发生了____________反应2·1·c·n·j·y
10.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左边为____________,右边为____________,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21教育网
(2)左试管中产生的是,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右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由以上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11.如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
(4)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了?_________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_________,B管收集到_________.
(6)在D处,将使用燃烧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_________.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D
【解析】A、水的汽化过程是水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结成了冰过程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沸腾过程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水通电分解过程中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答案】B
7.【答案】C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分子 原子
9.【答案】氧气 氢气 2:1 分解
10.【答案】(1)负极 正极 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氢气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该气体能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 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木条复燃 氢、氧两种元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答案】(1)装置简单,便于操作.(2)便于检验生成物.(3)增强水的导电性.(4)已进行了一段时间.(5)氧气;氢气.(6)燃着的木条.21cnjy.com
【解析】(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装置简单,便于操作.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便于检验生成物.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4)试管中聚集了一定量的气体,说明实验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气体体积较少,是氧气,B管收集到气体体积较多,是氢气.
(6)D试管中收集的是氢气,可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单元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1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水的分解反应,了解分解反应
(3)微观表示模型化、游戏化,更直观地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水电解的实验和结论;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1)电解水的结论;用原子(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
【课前准备】
水电解分解器,多媒 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的距离和排列方式,而“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21·cn·jy·com
但是,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本节我们首先来学习水的分解。
二、新课学习
一、水的分解
实验探究2-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有何变化?www.21-cn-jy.com
视频:电解水
[现象:两管内均产生气泡,正极产生气泡的速度慢,负极产生气泡的速度快]
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视频:电解水氢气的检验
[负极产生的气体被点燃]
我们由此气体可燃,可知此气体是氢气。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现象。
视频:电解水氧气的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我们由此气体支持燃烧,可知此气体是氧气。
我们用表格的形式来对比一下实验现象
正极 负极
现象 产生气泡(慢) 产生气泡(快)
体积比 1 2
性质 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能燃烧
结论 氧气 氢气
文字表达式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将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及现象这样记忆: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我们对现象进行实质分析:
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做这个实验时,还有要注意的问题:
电解水时,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是2:1,,但实际上却大于2:1,原因是:
①生成的氧气氧化电极;
②氧气在水中比氢气溶解得多。
知识拓展:
①水的电解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分.
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组成新的分子.
即旧分子→原子→新分子
③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交流共享:
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
[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水受热蒸发是物理变化,分子的间隔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分子本身不变,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分子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了新的分子。而原子不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我们看化学变化实质图示。
分子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我们再通过表格来比较一下分子和原子。
粒子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很小;都不停运动;都有间隔;都存在相互作用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联系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组成分子
动画:水的电解
它的文字表达式是
符号:H2O表示水,H2表示氢气,O2表示氧气
这种式子叫做文字表达式:它以体现一些信息:
水表示反应物,通电表示反应条件,氧气和氢气表示生成物。
箭头表示“生成”,加号表示“”和”。
它的读法是: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二、分解反应
像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样,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它的特点是“一变多”,可以用通式表示为:AB→A+B+…
课堂练习:
1.电解水时,一般都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原因是( B )
A.它能使水分解
B.可以增加水的导电性
C.可以更多地生成氢气和氧气异常
D.可以用它除去水中的有害物质
2.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2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 C )21教育网
A.2 L B.1L C.4 L D.无法确定
3.下面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C )
A.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B.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C.氧化钠+水→氢氧化钠
D.铜绿→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C )
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子不是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什么?
[1.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在反应前后不变。
3.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水的分解
电解水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分解反应
AB→A+B+…
【作业布置】
1.P35挑战自我习题
2.查阅资料,多了解一些分解反应
【教学反思】
课前认真准备,运用图片、视频、网络资源,采取图片展示、微视频播放、学生模拟、游戏等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1cnjy.com
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轻松、愉快地学习,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0张PPT)
鲁教版 九年级全册
水分子的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的距离和排列方式,而“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
情景导入
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实验探究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产生气泡
正极气泡慢,负极气泡快
一、水的分解
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
产生的气体被点燃
是氢气
实验探究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是氧气
实验探究
正极 负极
现象
体积比
性质
结论
文字 表达式 产生气泡(慢)
产生气泡(快)
1
2
能燃烧
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氧气
氢气
实验现象
氢气
氧气
水
通电
+
新课学习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个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个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现象分析
注意问题
电解水时,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是2:1,,但实际上却大于2:1,原因是:
①生成的氧气氧化电极;
②氧气在水中比氢气溶解得多。
新课学习
知识拓展
③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旧分子 原子 新分子
①水的电解实验可以证明: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分.
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组成新的分子.
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
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交流共享
在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水分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分子本身不变
物理变化:
水受热蒸发
化学变化:
分子变了,而原子不变
物质的变化
水的电解
O
H
H
H
H
O
O
O
H
H
H
H
O
O
H
H
H
H
H
新课学习
粒子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本质区别 联系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很小;都不停运动;都有间隔;都存在相互作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子
原子
分解
构成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反思总结
H2O H2 O2
水
通电
氢气+氧气
新课学习
文字表达式的书写和读法
(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表示“生成”
表示“和”
读法: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新课学习
水
通电
氢气+氧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成物的化学反应
AB → A + B+…
二、分解反应
特点:“一变多”。
H2O
通电
H2+O2
新课学习
1.电解水时,一般都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原因是( )
A.它能使水分解
B.可以增加水的导电性
C.可以更多地生成氢气和氧气异常
D.可以用它除去水中的有害物质
2.在电解水实验中如果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2L气体,那么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 ( )
A.2 L B. 1L C.4 L D.无法确定
C
B
课堂练习
3.下面化学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碳酸钙 → 氧化钙+二氧化碳
B. 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C. 氧化钠+水→ 氢氧化钠
D. 铜绿→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是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子不是
C
课堂练习
C
课堂小结
1.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在反应前后不变。
3.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本节我们学习了什么?
作业布置
P35挑战自我习题
查阅资料,多了解一些分解反应
板书设计
一、水的分解
电解水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分解反应
氢气
氧气
水
通电
+
H2
O2
H2O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AB → A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