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20
救命骨髓
主备人
导
者
课
型
新授课
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
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出发,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将所学知识、方法、能力进行迁移、运用和强化,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读“骨
俱
晕
哀
配
辛
勤
烫
港”9个生字以及“为之动容”“声泪俱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救命骨髓所包含的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导
学重
难
点
重点:理解骨髓移植对少年的重要性,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难点:理解“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句话的含义。
导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自学+朗读感悟+合作探究
导学准备
课前预习、练习单、ppt课件
教案来源
自撰
第1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开门见山,引入课题: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20
《救命骨髓》。2、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二、读了课题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疑问?三、教师相机梳理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跟着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能正确书写课题,让“救命骨髓”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直奔课题,避免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并由学生的质疑激发求知欲。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初步学文学习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正确、通顺、流利)。2、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读音——字形——意思)。3、概括主要内容。4、对本课的字、词、句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二、检查巩固1、朗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抽查个人或小组。2、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3、理清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4、相机答疑:个性问题交给学生,老师只负责共性问题。※教师相机出示关于白血病、骨髓移植的ppt课件。
根据教师出示的“学习提示”逐一学习(先自主,再交流,最后质疑)。完成随堂练习。
以学生为主体,完成识字解词任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质疑意识。重点段落的朗读指导,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升华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化解学生认知盲点。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
一、小组学习学习提示:认真默读课文,把最使你感动的段落多读几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小组内交流,形成共识。为什么说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阅读分享※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难解句子的ppt,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对这篇课文,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什么是倒叙?倒叙的作用。
默读课文,写感受。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分享阅读感悟。完善学习笔记。再次质疑。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懂得倒叙的作用,在以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
尊重个性化阅读体验。让学生在碰撞中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形成共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让学生时时思考,学会质疑。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知识。
拓展提升
1、教师小结:这个故事,虽说人与人之间是陌生的,但是人与人之间却是相亲相爱的。这份爱,让生命之花得以重新绽放!讲述你所知道的关于“爱”的感人故事。※教师适机出示“黄炊”和“何玥”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善行引导。教师寄语:同学们,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心中播下善的种子,让我们用爱去浇灌每一棵生命之树,这样,我们的身边就会处处盛开绚烂的生命之花。
讲述爱的故事。
播散爱的种子。
板
书
设
计
导
学
反
思
20
救命骨髓
爱心
大陆
————
台湾
(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本节亮点:2、待改进处:
随堂练习1、我会读。
骨髓
晕倒
哀求
匹配
辛勤
滚烫
香港
声泪俱下
为之动容
无缘无故
晴天霹雳
苦苦哀求
思来想去
马不停蹄
骨肉同胞比一比,再组词。俱(
)
哀(
)
辛(
)
峡(
)惧(
)
衰(
)
幸(
)
狭(
)3、朗读课文,填空:
(1)课文围绕“救命骨髓”依次写了
→
→别无疗法→求救台湾→
→
→少年得救的全过程。用时之长(经过
的辛勤努力)和涉及人之多(筛选了
个对象)。
(2)“两岸”指
和
。称两岸人民为“骨肉同胞,是因为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
,这里是以“生命桥”的生动比喻,赞扬了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