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
题
21、放飞蜻蜓
主备人
导
者
课
型
新授课
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角色朗读等形式,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从而激起对蜻蜓极其他动物植物的有关知识的求知欲,并领略老一辈教育家的风范。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导
学重
难
点
重点:陶行知是如何引导孩子们放飞蜻蜓的。
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导
法
阅读指导、谈话
学
法
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文本、边读书、边思考
导学准备
生字卡、朗读配乐
教案来源
自撰
第1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板书课题:放飞蜻蜓2、齐读题目。3、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4、提得非常好,我们围绕这些问题学习这篇课文。
学生读课题回答问题
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没有把握读好的字。2、放课文范读课件。
(要求学生特别听准刚才画出来的生字词的读音,并标上拼音。)3、同桌互相认读预习时画出来的生字、词,纠正读音。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订正读音。5、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要求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⑴标出有几个自然段。⑵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谁为什么放飞了蜻蜓?6、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相机简介陶行知生平。
1、学生读课文标出没把握读好的字2、听范读
3、同桌复读。4、带着问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问题。
以读为主线,只有读通,才能读懂,按循序渐进原则,先读准字音,再读通句子,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
一、识记生字:1、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别人,看看谁的方法多。2、指名全班汇报交流,新方法予以鼓励推广二、指导书写:1、仔细观察每个字,看看你发现了什么。2、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请老师或会写的同学示范。3、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得最好,写给大家看看。
三、检查订正,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观。
学生交流汇报学生观察写字评价
识字教学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应予以巩固提高,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对识字、写字能力应有更高的标准。
拓展提升
小结课堂,布置作业。1、比一比,再组词。抢(
)
蝇(
) 枪(
)
绳(
)构(
) 复(
)够(
)
夏(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谁)因为(
),所以( )地放飞了蜻蜓。3、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做作业读书思考
作业是对本节课堂教学重点的检测与巩固,拓展性作业设计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2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谁愿说一说?2、谁愿汇报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汇报
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的把握情况,又是将学生思维引入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使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连接起来。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一)、围绕“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深入体会。1、默读课文,想想:陶行知先生说了几次话,用“-----”画出他说的话2、汇报后,自由读读这些话,自主体验这些话的意思。3、看看课文,再想想:陶行知先生是怎样对孩子们说这些话的?自由读读这些话,读出语气。4、指名读,读出语气,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大家评一评。5、重点体会陶行知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说的两句话:①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小女孩儿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②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⑴、换成陈述句与原句比较,体会陶行知说话语气的委婉,⑵、读出慈爱的、商量的委婉语气。6、每次陶行知说完话后,孩子们有什么表现?
1、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并汇报交流。2、读句子。3、评价
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整过教学环节设计上,紧紧围绕读书与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使体验更加细腻,使感知更加深刻。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
直接劝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就行了,为什么陶行知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眼睛和尾巴?(小组讨论交流)(1)认真读陶行知介绍蜻蜓眼睛和尾巴的语言,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2)说说蜻蜓各部分特点及功能。播放相关介绍蜻蜓各部分特点及功能的课件,拓展学生知识视野。(3)说说陶行知这样对孩子们详细介绍,目的何在。
学生读书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读书、讨论、合作探究的能力
拓展提升
一、说感受,分角色表演。1、放飞了蜻蜓,孩子们什么心情?读出这种感觉。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人的不同语气和心情。3、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表演读。二、总结全文:1、学了这篇课文,说说你的收获。(可以引导学生从字词、语句、懂得科学知识和道理等多方面来谈。)2、学完课文,你还有问题吗?如“蜻蜓尾巴被自己吃掉了一截,真的会再长出来吗?”“蜻蜓眼睛为什么能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指导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课下查资料,教师提供一些途径、方法。比如网络搜索等。)
分角色读课文学生说收获课后查资料
遵循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自主选择,使语文课堂有效向课外延伸。
板
书
设
计
导
学
反
思
21、放飞蜻蜓
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陶行知 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平等……
1、本节亮点:待改进处:
随堂练习
先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几个带有数字的成语。七(
)八(
)
(
)千(
)万
(
)面(
)方一(
)一( ) 万(
)千(
)
(
)军(
)马
二、读一读,选一选。入神 出神 坚持 保持1、小熊正望着窗外( ),上课铃响了。2、孩子们( )地听着陶行知的讲解。3、大家要( )公共场所的卫生。4、遇到困难我们要有(
)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三、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用词语替代。1、孩子们用多而杂乱的声音抢着回答:“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2、蜻蜓的眼睛是由数量很多很多的小眼睛构成的。 ( )3、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
)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