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清明节的由来 学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9 清明节的由来 学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2 22:3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9、清明节的由来
主备人




精读课文
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
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理解、和品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增加语言能力。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以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产生情感共鸣。2.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梳理文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3.
使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感人肺腑、狼吞虎咽、荒山野岭”等词语。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民族文化。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剧本的了解。
情感目标
1.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以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产生情感共鸣
导 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清脉络,明了内容;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理解介子推血书的含意。
难点:理顺人物关系,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的意义。


阅读指导、谈话、讲述、讨论


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文本;学生思考、答问、练习。
导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幻灯片
第1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一、故事导入,学生猜题。
(一)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请大家带着两个问题去听这个故事。
(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
老师按课文意思讲故事。
(三)
板书:重耳、介子推
(四)
猜一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老师讲的内容猜一猜这个故事应该叫什么名字?(清明节)
(六)
交流: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学生认真观看、答问。
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合作探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
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
”划出生字、词,用“
”划出不懂的词语。
2.认读生词。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理解不懂的字词。
4.读词语。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一)
默读课文,出示课后思考题。
1.用双横线画出“血书”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答课后思考题。
(1)
读一读“血书”的内容。(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节的由来,提示课文主要讲了几个事件,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顺。
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识记生字,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
拓展提升
四、课文小结,留下疑问。师:介子推最后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晋文公做到了吗?
激发学生课后学习兴趣,为下节课学习铺垫基础。
课堂练习1、词语2、句子训练。
第2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回忆课文内容,复习生字词。
(一)
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节的由来。
(二)
复习生字词,指名认读。(着重提醒需要重点识记的字。)(三)
导入:介子推最后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细细地读读课文。
认读生字词卡片(读)
整理课文内容,复习生字词,为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打牢基础。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合作探究
二、理顺文脉
(一)
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
(二)
交流读书体会。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层次。
三、品读课文
(一)
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引导理解“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
2.(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引导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象重耳饥饿难挨的情景。介子推说的话把“我不求……但愿……”换词理解含义和介子推的高风亮节。
(2)
指导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谈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3)
指导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4)
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推的认识。(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5)
指导学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晋文公下令定了二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清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学生要读、悟、创、说。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精神,使精神的内容饱满丰盈,能够使精神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件,从而接受精神的洗礼。在品评欣赏中,在思考想象中深入人物内心。在品评欣赏中,在思考想象中深入人世界,把握人物形象,思维得到发展,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到陶冶,在这样的过程中语文心智得到丰盈。
拓展提升
四、拓展练习:
(一)
引导: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在这些传统节日里,人们要做些什么?
(二)
交流。
五、作业
背诵并抄写介子推“血书”的内容。
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29清明节的由来
感人肺腑的传说
介子推割肉煮汤给重耳:做一位清明的主公
写血书给晋文公:但愿主公常清明
本节亮点待改进处


29、清明节的由来
主备人




精读课文
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
重视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理解、和品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增加语言能力。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以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产生情感共鸣。2.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梳理文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3.
使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学习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感人肺腑、狼吞虎咽、荒山野岭”等词语。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民族文化。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剧本的了解。
情感目标
1.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以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产生情感共鸣
导 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清脉络,明了内容;了解清明节的由来,理解介子推血书的含意。
难点:理顺人物关系,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介子推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崇高思想
的意义。


阅读指导、谈话、讲述、讨论


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文本;学生思考、答问、练习。
导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幻灯片
第1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一、故事导入,学生猜题。
(一)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请大家带着两个问题去听这个故事。
(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
老师按课文意思讲故事。
(三)
板书:重耳、介子推
(四)
猜一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老师讲的内容猜一猜这个故事应该叫什么名字?(清明节)
(六)
交流: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学生认真观看、答问。
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合作探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
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
”划出生字、词,用“
”划出不懂的词语。
2.认读生词。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理解不懂的字词。
4.读词语。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一)
默读课文,出示课后思考题。
1.用双横线画出“血书”的内容。
2.引导学生回答课后思考题。
(1)
读一读“血书”的内容。(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节的由来,提示课文主要讲了几个事件,引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顺。
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识记生字,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
拓展提升
四、课文小结,留下疑问。师:介子推最后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晋文公做到了吗?
激发学生课后学习兴趣,为下节课学习铺垫基础。
课堂练习1、词语2、句子训练。
第2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回忆课文内容,复习生字词。
(一)
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明节的由来。
(二)
复习生字词,指名认读。(着重提醒需要重点识记的字。)(三)
导入:介子推最后对晋文公的希望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细细地读读课文。
认读生字词卡片(读)
整理课文内容,复习生字词,为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味打牢基础。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合作探究
二、理顺文脉
(一)
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
(二)
交流读书体会。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层次。
三、品读课文
(一)
指导读书,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内涵。
1.读第一段,随机引导理解“传统节日”“感人肺腑”等词。
2.(读2—8段)了解清明节传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引导理解重耳为什么感动,边读边想象重耳饥饿难挨的情景。介子推说的话把“我不求……但愿……”换词理解含义和介子推的高风亮节。
(2)
指导分角色读好君臣的对话。重点理解介子推的话“做治国安邦的清明国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内涵。(引导学生联系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现实,谈自己对“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为不做昏君,做个清正、廉明、勤政的国君。)
(3)
指导边读边想象“一一回绝”“放声恸哭”所表达的内容,认识介子推拒绝做官,不图回报的高风亮节。(4)
读读、议议,“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说说你对介子推的认识。(让学生在议论中感受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5)
指导学生默读,注意“寒食节”与“清明节”纪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晋文公下令定了二个节日,为什么只有“清明节”成为传统节日?这说明百姓崇尚什么,追求什么?
学生要读、悟、创、说。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人物精神,使精神的内容饱满丰盈,能够使精神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物件,从而接受精神的洗礼。在品评欣赏中,在思考想象中深入人物内心。在品评欣赏中,在思考想象中深入人世界,把握人物形象,思维得到发展,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得到陶冶,在这样的过程中语文心智得到丰盈。
拓展提升
四、拓展练习:
(一)
引导: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在这些传统节日里,人们要做些什么?
(二)
交流。
五、作业
背诵并抄写介子推“血书”的内容。
导学反思
板书设计:29清明节的由来
感人肺腑的传说
介子推割肉煮汤给重耳:做一位清明的主公
写血书给晋文公:但愿主公常清明
本节亮点待改进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