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学案
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重在运用自读自悟、读中想象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以朗读为主线,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地震和作者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2.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播放一段地震发生前后的视频,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地震的资料。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问难。
1.观看视频,并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地震的资料。2.齐读课题,针对课题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用时:15分钟)
1.出示自学提纲。(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自学效果。3.组织学生自由交流不懂的地方。
1.自由读课文。2.疏通字词。(1)要特别注意“掘、堪”的读音以及“漆、挖”的字形。(2)新词理解。昔日:指往日,从前。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疾步:快步行走。绝望:毫无希望。3.学生自由交流不懂的问题。
1.查字典填空。“疾步”的“疾”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它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在“疾步”这个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2.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
)另
(
)
(
)屈
(
)
(
)桼
(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汇报讨论结果。(1)课文主要讲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学的故事。(2)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词句,谈谈自己感动的理由。(3)练习朗读重点词句。
3.课文的主要讲了
。4.根据意思写词语。(1)指往日,从前。(
)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毫无希望了。(
)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抄写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课前备课时,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和重点,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精挑细选,对所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重点设计提问。先找出课文中评价父与子的句子“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灾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设计提问,“了不起”是什么意思?抓住“了不起的父子”品读全文,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2.启发思考:文中的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自由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2.说说文中的父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二、品读课文。(用时:2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引导品读相关句段。4.引导讨论交流: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
1.自由读课文。2.全班交流。(1)父亲的了不起表现在:A.时间之漫长;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2)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情感。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3)交流描写了不起的儿子的语句,细细品读。3.汇报讨论结果:课文中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因为这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的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课文这样描写父亲外貌的目的是
。(2)“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
次,这样反复出现的作用是
。6.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哪个句子比较好,并说出原因。(1)他挖了三十六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2)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
三、总结全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2.启发思考: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过渡:从这对父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朴实却又伟大、深沉的父爱。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2.引导学生想象: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1.交流自己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话。2.完成想象作业。
7.学了课文,我想对自己的父母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觉得本节课能抓住课文重点精心设计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我在文本的把握处理上,还是有不足之处,只抓住了文本的主干部分却忽略了其他细微的地方。这样是不够全面的,例如在教学“劝说”父亲部分,没有强调指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当时的情势是那样的危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