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19课 三峡(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第19课 三峡(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7:43:41

内容文字预览

《三峡》同步练习
一、填空
1、郦道元(约470-527),字………,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家、散文家。爱好游历学习,一生搜集了大量地理、历史材料,最终写成了《………》一书。
2、《水经》是记述我国………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
3、长江三峡西起四川………东至湖北宜昌,全长204公里,自西向东依次是………、………、………。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
或王命急宣(………)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良多趣味(………)
5、在下列空白处填写上课文原句。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 ,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二、选择
6、“绝巘多生怪柏”中加点词的意思正确的是
A绝对
B断绝
C极
D消失
7、对“林寒涧肃”中“肃”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严肃
B肃然
C寂静
D萧肃
8、对“清荣峻茂”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B秋天清凉,树木茂盛,山峰陡峭,草木茂盛
C水清了,树发了,山高了,草多了
D水清澈并很大,山很高且树多。
9、课文在描写三峡的水的时候更多用的手法是
A侧面描写
B正面描写
C夹叙夹议
D引用
10、课文最后引用渔歌的作用是
A作者听着渔歌好听,增加生气。
B觉得渔民的歌能突出三峡的狭长的特点。
C增加萧瑟气氛。
D说明作者热爱渔民。
三、课内阅读
读下列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21教育网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1.第一自然段是描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
12.第二自然段突出三峡水的什么特点,是怎么描写的?
13.翻译
(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四、课外阅读(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②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②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求而不与(给) B.生旦往索(早晨)
C.清即持所假书(假的) D.祭酒叱生退(大声斥责)
15.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时 同 舍 生 有 秘 书 清 求 而 不 与 固 请 约 明 日 还 书
16.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善长 理学家 《水经注》
2.河流水道 郭璞
3.奉节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4.如果 有时 冲荡 接连不断 的确,实在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C
7.C
8.A
9.A
10.C
11.三峡的水急。侧面描写的手法。
12.突出三峡水的清澈和富有生机。写水清澈用侧面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水映照风景来写水清。主要是通过写瀑布飞泻和树木茂盛写三峡富有生机。
13.(1)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2)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4.C 解析:“假”是“借”的意思。
15.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
16.书的价值在于阅读与使用,而不仅仅在于把它当宝贝一样的珍藏与炫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1张PPT)
三 峡
苏教七上 第19课
一、知识和技能:1.识记本文中生字的字音字形,牢记作者及其作品;2.积累文言实词,能够翻译并背记全文。
二、方法和过程:1.能够通畅地朗读,并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2.通过熟读乃至背诵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思想情感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学习目标
大家都知道,旅行同样可以增长才识,古人就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今天让我们跟着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步伐,一起去游历那鬼斧神工、瑰丽壮观的长江三峡。
激趣导入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爱好游历学习,一生搜集了大量地理、历史材料,最终写成了《水经注》一书。《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走进作者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
《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即解释),较详细。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不仅是一部地理专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文学常识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1、听课文朗读,疏通字音,标出朗读停顿;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2、借助工具书和书中注释,疏通文意;
阙处 重岩叠嶂  襄陵  曦月
御 风 沿溯 素湍 绝巘
长啸 属引 哀转    飞漱 
quē
zhàng

xiāng

tuān
yǎn
xiào
zhǔ

shù
zhuǎn
字音梳理
依句意确定朗读节奏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至于/夏水/襄陵
D.沿/溯/阻绝
E.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F.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G.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H.绝巘/多生怪柏
I.清/荣/峻/茂
J.每至/晴初霜旦
K.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朗读要点:古文本来没有标点,朗读时一般要根据语意断句,有时为了让韵律和谐,也不按照语意断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完全没有
同“缺”
如果
半夜
日光
正午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探究欣赏
这一部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什么特点,与下文有和关系?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长 )
(连 绵)
(高 耸)
高峻的山峰、狭窄的峡谷
夏水的迅猛

铺垫
探究欣赏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
宣布
即使
飞奔的马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探究欣赏
本段主要写了三峡的水,是从哪几方面写的,运用了啥手法?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水流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对 比)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水势大)
侧面描写
探究欣赏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巘 多生怪柏,
悬 泉瀑布,飞 漱 其间。 清 荣 峻 茂,良 多趣味。

山峰
悬挂
冲荡
的确
水清
树荣
山高
草盛
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探究欣赏
春冬景色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俯视:
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
仰视:
色彩:
白浪、绿潭、青山、花草
一字一景:
清、荣、峻、茂
这一层急转之下,文气由上一层的紧张激烈变得轻松晓畅,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谰的山水画卷。
本段描写三峡春冬之景,但也是以写水为主,作者是怎么写的?
动静结合
探究欣赏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裳。”
消失
接连不断
所以
几声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探究欣赏
秋景
三峡秋景:悲寂、凄凉(对比)
当地渔歌: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联想)
这一层和上一层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用渔歌作结,“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本段描写了一副什么样的秋景,以渔歌作结的作用是什么?
探究欣赏
重点字词积累
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2、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绝(山献)多生怪柏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或王命急宣
5、飞漱其间
6、至于夏水襄陵
7、属引凄异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从、在
如果

消失
极(高)
即使;奔驰的马;快
有时
冲荡
到了
接连不断
的确,实在
积累以下词语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
悬泉瀑布:
林寒涧肃:
清荣峻茂:
属引凄异:
极高的山峰。巘,山峰。
即“重叠岩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襄,冲上,漫上。
不觉得比它快。以,认为,觉得。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湍,急流的水。
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从山崖上流下来的水,远远望去像挂着的泉水和白布。
即“林涧寒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峻,形容山高而陡峭。
(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依据句意,确定下列加黑词语的意思。
乘奔御风
空谷传响
(动词活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动词活用作名词,回声)
分析下列词语的意思,古今有什么不同。
或王命急宣
良多趣味
(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表示选择)
(古义:确实,实在;今义:好,善良)
文言现象积累
拓展训练
分析课文内容,背记名句。
①描写三峡山势连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三峡峡峰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侧面交代三峡山势之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描写夏季三峡水流洄旋,势大而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拓展训练
分析课文内容,背记名句。
⑥描写三峡江水澄澈,倒影如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通过描写猿声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借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描写三峡春冬江水清澈秀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课文写三峡从山写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峡的山有何特点?
因峡由山生,只有山夹江水才会有峡,写山实际就是为了突出峡的特点。三峡的山的特点就是绵长、高耸、窄狭。
合作探究
文中写水之大之急时写到“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两句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写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从水势写的,写了夏天三峡水势大的特点,而作者从船沿江而上的艰难写出了水势阻船难行来写水势大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写水势之急的,作者从船沿江而下,一日千里写水急的。两者都是从侧面来写的。
合作探究
作者在描写三峡四季的时候,为什么先写夏再写春冬,最后写秋天呢?
因为夏天的水最能突出三峡的特点,他的湍急是因为山高而狭造成的,这就是用水写山,是对三峡山的描写的补充;而春冬的水却只显示出水的特点,是补充写了三峡水的特点;秋天的萧瑟也不只是三峡秋的特点,但是能显示三峡秋天的诗意。所以作者从突出三峡特点的要求先写夏天后写春冬,再写秋天。
合作探究
本文结尾在写景中间,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从结构上看,是对最后一段的总结,与前文相照应;从写作的目的看,突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气氛;从人文角度展现三峡广大渔民、船夫的生活方式。
合作探究
文章以什么样的句式为主?
文章以四字句式为主,整散结合。比如描写三峡的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描写三峡的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描写三峡的秋意“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合作探究
文章有些词语用得非常好,比如“重岩叠嶂”、“素湍绿潭”“飞漱其间”中的“重”“叠”“素”“绿”“飞”等,试分析一下,它好在什么地方。
这些词语都显示出了所描写对象的特点,显得形象生动。比如“重”和“叠”突出了山之绵长和险峻,“素”和“绿”则通过色彩描写突出水之清澈,而“飞”则形象地写了水流之急瀑布之高。
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概括出本文的写作特色。
3.多用整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1.布局自然,点面结合。作者先写山,后写水,以山突出水之急,
以水之急突出山之狭;写水又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
春冬、秋,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2.语言简练、生动。全文仅155个字,就把三峡的山水,及春夏秋
冬的特点全部展现出来。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
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
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合作探究
课堂总结
三 峡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长、高、狭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急
  春冬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清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萧瑟
险峻
奔放
清幽
凄婉
著名诗人李白有诗《朝发白帝城》,请从《三峡》文中找出能
表达此诗每句意思的句子。
1、朝辞白帝彩云间:
——————————
2、千里江陵一日还:
——————————
——————————
3、两岸猿声啼不住:
——————————
——————————
4、轻舟已过万重山:
——————————
朝发白帝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课外拓展
《三峡》文句优美,请深刻理解文句的意思,并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三峡的地理风貌。要求语言凝练生动,同时表达对三峡的热爱。
课外拓展
活动:看看谁记得快
要求:根据图片,尝试背诵 课文。
熟读成诵
课外拓展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布置作业
1.依据你对三峡的了解,写一篇导游辞。要求文笔流畅,多用修辞。
2.背诵全文。三 峡 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1.识记本文中生字的字音字形,牢记作者及其作品;2.积累文言实词,能够翻译并背记全文。
方法和过程:1.能够通畅地朗读,并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2.通过熟读乃至背诵全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21*cnjy*com
思想情感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学习重点和难点】翻译课文和欣赏作者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情景激趣:大家都知道,旅行同样可以增长才识,古人就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让我们跟着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步伐,一起去游历那鬼斧神工、瑰丽壮观的长江三峡。
2.介绍作者: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爱好游历学习,一生搜集了大量地理、历史材料,最终写成了《水经注》一书。《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水经》及《水经注》:《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相传为晋人郭璞所作,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所作的注文(即解释),较详细。介绍了1252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等。不仅是一部地理专著,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长江三峡稀奇四川奉节东至湖北宜昌,全长204公里,自西向东依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最短最险峻,巫峡曲折幽深修理,西陵峡滩多水急。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熟记字音字形
阙(quē)处 重岩叠嶂(zhàng) 曦月(xī) 襄陵(xiāng)  沿溯(sù)阻绝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飞漱(shù) 长啸(xiào) 属引(zhǔ)  哀转(zhuǎn)
2.初读全文,依据句子意思,确定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老师范读(或听录音),指出容易读错的地方。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至于/夏水/襄陵
D.沿/溯/阻绝
E.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F.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G.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H.绝巘/多生怪柏
I.清/荣/峻/茂
J.每至/晴初霜旦
K.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老师总结朗读要点:古文本来没有标点,朗读时一般要根据语意断句,有时为了让韵律和谐,也不按照语意断句。www.21-cn-jy.com
翻译赏析第一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问题:这一部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什么特点,与下文有和关系?
山长: 自三峡七百里中
山连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山高耸: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写山是为了下文更好地写水大而急,为下文做铺垫。
翻译赏析第二自然段。
译文: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问题:本段主要写了三峡的水,是从哪几方面写的,运用了啥手法?
水势大: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水流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运用对比和侧面描写。
翻译赏析第三自然段。
译文: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问题:本段描写三峡春冬之景,但也是以写水为主,作者是怎么写的?
写法:从观望角度看先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后仰视(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运用典型色彩描写,比如白浪、绿潭、青山、花草;运用能描述秋季特点的凝练的词语,一字一景。比如清、荣、峻、茂;作者还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比如回清倒影是静,而飞漱其间是动景。www-2-1-cnjy-com
翻译赏析第四自然段。
译文: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1*cnjy*com
问题:本段描写了一副什么样的秋景,以渔歌作结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描写了一幅悲寂凄凉的秋景。这一层和上一层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用渔歌作结,“泪沾裳”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7.依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并积累以下词语。
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丘陵。襄,冲上,漫上。
不以疾也:不觉得比它快。以,认为,觉得。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湍,急流的水。
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绝巘:极高的山峰。巘,山峰。
悬泉瀑布:从山崖上流下来的水,远远望去像挂着的泉水和白布。
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峻,形容山高而陡峭。
属引凄异:(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8.依据句意确定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⑴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⑵绝 沿溯阻绝(断)
哀转久绝(消失)
   绝巘多生怪柏(极)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奔驰的马;快)
⑷或王命急宣(有时)
⑸飞漱其间(冲荡)
⑹至于夏水襄陵(到了)
⑺属引凄异(接连不断)
⑻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确,实在)
9.依据句意,确定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乘奔御风(动词活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空谷传响(动词活用作名词,回声)
10.分析下列词语的意思,古今有什么不同。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表示选择)
良多趣味(古义:确实,实在;今义:好,善良)
11.分析课文内容,背记名句。
①描写三峡山势连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三峡峡峰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侧面交代三峡山势之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描写夏季三峡水流洄旋,势大而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描写三峡江水澄澈,倒影如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通过描写猿声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借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描写三峡春冬江水清澈秀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⑤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⑥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⑧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疏通文义
意读课文,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描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分别有何特点?
明确:第一自然段正面侧面结合重点写山高山长山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突出山长,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高,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通过写不见月光侧面写山之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二、三自然段写水,但写水的角度不同。
第二自然段写夏季三峡之水。以船行之快从侧面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第三自然段写三峡春冬之水。通过写水之倒影写水之清。“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第四自然段写三峡秋之景。写秋天三峡以写代表性事物猿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四、合作探究
(一)欣赏文章的内容和写法
1.课文写三峡从山写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峡的山有何特点?
明确:因峡由山生,只有山夹江水才会有峡,写山实际就是为了突出峡的特点。三峡的山的特点就是绵长、高耸、窄狭。21教育网
2.文中写水之大之急时写到“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两句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写的?21cnjy.com
明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从水势写的,写了夏天三峡水势大的特点,而作者从船沿江而上的艰难写出了水势阻船难行来写水势大的。“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写水势之急的,作者从船沿江而下,一日千里写水急的。两者都是从侧面来写的。
3.作者在描写三峡四季的时候,为什么先写夏再写春冬,最后写秋天呢?
明确:因为夏天的水最能突出三峡的特点,他的湍急是因为山高而狭造成的,这就是用水写山,是对三峡山的描写的补充;而春冬的水却只显示出水的特点,是补充写了三峡水的特点;秋天的萧瑟也不只是三峡秋的特点,但是能显示三峡秋天的诗意。所以作者从突出三峡特点的要求先写夏天后写春冬,再写秋天。2·1·c·n·j·y
4.本文结尾在写景中间,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从结构上看,是对最后一段的总结,与前文相照应;从写作的目的看,突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三峡秋天的凄凉,渲染萧瑟气氛;从人文角度展现三峡广大渔民、船夫的生活方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请概括出本文的主题。
明确:本文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三峡险拔、清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流露出对三峡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的同情。21·世纪*教育网
(二)欣赏文章凝练生动的语言
揣摩语言,品味以下句子独特的语言魅力。
朗读全文,文章以什么样的句式为主?
  文章以四字句式为主,整散结合。比如描写三峡的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描写三峡的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描写三峡的秋意“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1·cn·jy·com
2.文章有些词语用得非常好,比如“重岩叠嶂”、“素湍绿潭”“飞漱其间”中的“重”“叠”“素”“绿”“飞”等,试分析一下,它好在什么地方。2-1-c-n-j-y
明确:这些词语都显示出了所描写对象的特点,显得形象生动。比如“重”和“叠”突出了山之绵长和险峻,“素”和“绿”则通过色彩描写突出水之清澈,而“飞”则形象地写了水流之急瀑布之高。【来源:21cnj*y.co*m】
(三)写法探究
再读课文,概括出本文的写作特色。
明确:1.布局自然,点面结合。
作者先写山,后写水,以山突出水之急,以水之急突出山之狭;写水又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秋,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和凄婉美。
2.语言简练、生动。全文仅155个字,就把三峡的山水,及春夏秋冬的特点全部展现出来。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出处:21教育名师】
3.多用整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课外拓展
著名诗人李白有诗《朝发白帝城》,请从《三峡》文中找出能表达此诗每句意思的句子。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朝发白帝
⑵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⑶两岸猿声啼不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⑷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文句优美,请深刻理解文句的意思,并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下三峡的地理风貌。要求语言凝练生动,同时表达对三峡的热爱。【版权所有:21教育】
做游戏,拓思路。依据图画背诵和理解课文。(图片及内容用幻灯片展示)
六、板书设计
三 峡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长、高、狭 险峻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急     奔放
春冬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清   清幽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萧瑟    凄婉
七、布置作业
1.依据你对三峡的了解,写一篇导游辞。要求文笔流畅,多用修辞。
2.背诵全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