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基础部分。(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论语》)
(6)默写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山lǎng
rùn(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我暗暗地在那里nì
xiào(
),却一声儿不响。
(3)这是荒园,rén
jì
hǎn
zhì(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4)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shà
yǒu
jiè
shì(
)地问他价钱。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B.
李望水当时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C.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D.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把“厚厚的”放在“一叠”的后面)
B.在建设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
棘,一往无前。(把“却”改为“都)
C.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把“使”改为“以致”)
D.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去掉“不”)
5、根据语境,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一组语意相关的排比句。 (4分)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
,
;
,
。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6、下列各组加横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乐亦在其中/不亦乐乎
B、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吾日三省吾身
C、人不堪其忧/堪为楷模
D、不舍昼夜/穷追不舍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
。(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4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①。”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修衣:添置衣服。
9、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3分)
(1)使人往贻邑(
) (2)足以全其节(
)
(3)终不受(
)
10、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B.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C.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D.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11、从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秋天的怀念(节选)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③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2、第①段画线句,“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4分)
13、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3分)
14、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
B.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
C.“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
D.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6分)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遂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②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③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④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⑤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⑥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
⑦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⑧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⑨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⑩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选自《读者》2012年第18期)
15、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3分)·
意外→(
)
→(
)
→疑惑→(
)
16、品析第⑧段划线句,说说作者“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4分)
17、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请结合文段分析。
(4分)
18、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5分)
三、作文(50分)
19、父母关心的语言,老师关切的眼神,朋友关怀的问候,或者陌生人感人的行为是否曾拨动过你的心弦?
请以“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为标题,写一篇500以上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附加题:(10分)
《五猖会》片段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此文选自(作者) 写的回忆性散文集《 》
。(2分)
2、为什么大家“脸上都露出笑容”,而“我”却觉得“都没有什么大意思”?(4分)
3、父亲是怎样的人?对“父亲”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4分)
参考答案:
一、一、基础部分。(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影入平羌江水流
(2)江春入旧年
(3) 山岛竦峙
(4)正是江南好风景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6)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朗润。
(2)匿笑
(3)人迹罕至
(4)煞有介事
3、B
4、C
5、如:一条小溪,流不出浩瀚的江河;一颗星星,映不出灿烂的星空
一滴水珠,构不成浩瀚的大海;一种颜色,描不出美丽的图画
6、D
7、(1)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8、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主张有: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择其上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对一点既可以给分)
谈感受:
如“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切合自身感受,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9、(1)赠给
(2)足够
(3)最终
10、C
11、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启示我们无功不受禄。(围绕短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2、①“我”同意去“看花”,说明“我”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②让“我”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这一愿望终于要实现了,所以母亲兴。(或“我”同意去看花点燃了母亲心的希望火花,看到了儿子坚强活下去的希望)一点一分。
13、写出“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意思即可,如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重新扬起生活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
14、D
15、.疑惑
怀疑
震撼
16、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多答或者少答要扣1-2分)
17、友善
热情
耐心
尊重生命(2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给满分),结合文段分析2分。
18、“感受最深的一点”1分,“结合生活实际”2分。语言表达不清,酌情扣分。
附加题:
1、鲁迅
朝花夕拾
2、因为正当我们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去观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强迫我背诵《鉴略》一书,而且背完才可以去玩,这让我感到扫兴,也感到痛苦。
3、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1分)父亲的做法违背了儿童的心理,是极不恰当的行为。作为家长应了解孩子心理,对孩子的正当爱好和兴趣,应给予积极地帮助和支持;同时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3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