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3 09:3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第I卷
说明:
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⒉请将第Ⅰ卷答案涂在答题纸选择题答题区,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 齐太公世家》记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上述史料反映的分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同姓亲族
C.殷商降族
D.异姓功臣
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3.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
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
明了
A.中央集权
B.规范历法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4.下列对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演变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封现象至秦以后不复出现
B.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C.中央行政体制高度成熟
D.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已经消除
5.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诸卿
6.
“中书置禁中,称政事堂,与枢密为两府。尚书、门下在外,不复与朝廷议论。”这指
的是
A.秦三公九卿制
B.唐三省六部制
C.宋二府三司制
D.明废丞相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实现他们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8.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情况,这一朝代应是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元朝
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表明
A.封建统治出现民主化的演变趋势
B.宰相位尊权重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C.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被分割
D.汉代宰相掌握实权,唐代宰相形同虚设
10.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D.维护了西欧统治秩序重程序
11.
麦克尼尔在其《世界史》中指出:(城邦时代)希腊投入文化和政治活动的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例,比任何早期文明社会都要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公民政治的盛行
B.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C.思想文化繁盛
D.古希腊特殊自然地理环境
12.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13.
对近代西方法律,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法律著作也同样如此。”材料最能说明(
)
A.罗马法就是欧洲法
B.英、法、德三国法律相同
C.罗马法对西方各国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世界近代法律制度具有一致性
14.
13世纪上半期,英国法学家曾提出:“国王不应服从任何人,但应服从上帝和法律,
因为法律创造了国王,国王必须遵守法律。”“国王必须遵守法律”这一原则在英国正式确
立的标志是
A.《大宪章》的签署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工业革命的完成
15.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
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
D.责任制内阁高效运转
16.法国1875年宪法的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

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阻塞君主派复辟之路
B.
消灭保守势力
C.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
D.摒弃等级制度
17.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B.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向议会负责
D.19世纪晚期德国国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18.梁启超认为“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
这主要是指美国实行
A.议会制
B.联邦制
C.总统制
D.两党制
19.下列内容最能体现1787年宪法民主性的是
A.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B.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C.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大权
D.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0.
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为德意志新皇帝,与执政了长达26年的德意志首相俾斯麦在很
多问题上出现分歧。其结局应是
A.联邦议会罢免俾斯麦首相职务
B.帝国议会调和国王与首相的矛盾
C.首相向帝国议会求助废黜国王
D.国王以合法的方式迫使首相辞职
21.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马关条约》开商埠
B.《辛丑条约》拆毁炮台
C.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
D.《南京条约》关税协商
2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23.太平天国的下列举措中,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
A.建立政权与清廷对峙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北伐和西征
D.颁布《资政新篇》
24.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25.《定征清战略》一诗云:“作战先开第一期,直前扫荡北洋师。幄中夙有筹边策,渤海湾头树旭旗。”该诗描绘了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
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设厂输出资本
D.各国通过《辛丑条约》纷纷设立租界
2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以下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经商
B.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义和团运动后“惩办首祸诸臣”
D.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8.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人,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
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这段话
A.认为中国近代化始于被迫开埠通商
B.解释了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C.全面分析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D.客观评价了西方扩张的积极作用
29.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可能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0.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
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3分,第32小题15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31.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的政治制度“大变动”指什么 (2分)分析唐朝的政治制度“大变动”的作用有哪些?(4分)
材料二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单概括宋朝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的 (3分)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简要概括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32.
(15分)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完善和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百度网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2分)
材料三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3)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6分)
材料四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4)材料四表明美国政治和官僚精英的权力受到制约,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怎样的制约 (3分)
33.(12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系列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1)材料一中莫克·维卡认为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场战争发生的真正的原因。(3分)
材料二
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条约口岸(通商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如何“具有双重作用”?(5分)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通商口岸和附近地区的手工业者破产。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外流严重。战争和赔款由参战各省份分摊,官吏趁机搜刮,吏治极端腐败。
——岳麓版教材必修一P54
(3)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爆发原因、革命任务、治国方案四个方面归纳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不同之处。(4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DCDBB
6-10CACCB
11-15ADCBC
16-20ABBAD
21-25ABDBC
26-30CCDDC
3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分)。
作用:
相权被分割,皇权得到加强;三省分工明确、互为补充、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4分)
(2)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3分)
(3)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4分)
32.(1)特点:直接民主。成因:小国寡民的城邦特点。(2分)
(2)君主立宪制,如英国、德国;民主共和制如美国、法国等。(4分)
(3)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
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两党制的形成或政党政治的完善(任答3点6分)
(4)制约:在联邦政府内部受国会和最高法院制约;受宪法制约;受任期制约;总统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任答3点3分)
33.(1)观点:战争原因是中国损害了英国利益,虎门销烟为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1分)
真正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2分)
(2)一方面:口岸的被迫开放使中国丧失了贸易主权、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的商品倾销和原料掠夺。(2)另一方面:通商口岸成为中国接触西方的窗口,使中国融入世界;传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技术;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解体;促进了新经济的发展(3分,答出三点即可)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颁布《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