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26 猫郑振铎(duó)
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福建省长乐县人。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曾创办我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并主编《小说月报》。 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理解课文——整体感知 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猫?你们分别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活泼有趣更活泼更有趣可怜的猫凶恶的黑猫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完成下表。从隔壁要来花白很活泼,后来懒惰、郁闷大家都喜欢它病死难过酸辛门外捡来 浑身黄色不好看
很瘦
毛烧脱更有趣更活泼忧郁懒惰亲爱的同伴不喜欢它,若有若无亡失屈死怅然愤恨诅骂难过良心受伤舅舅送的来得可怜
活得可怜
去得可怜
可怜的猫合作探究1、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2、“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3、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4、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6、体会“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快速朗读15-34自然段,思考:第三只猫1、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
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2、“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芙蓉鸟事件”合作探究 3、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不确凿。“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4、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合作探究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6、体会“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因为
不喜欢它,而主观臆断鸟是它咬死的,暴怒
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
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内容上总结全文,结构上了首尾呼应。合作探究冤 案案件定性:案件反思: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品读)
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情感揣摩 此两句一前一后,前后呼应,是作者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的两次震撼。①表达被别人夺去所爱之物时的气愤。
②表达自己因伤害无辜而内疚、悔恨。(1)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2)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酸辛→怅然愤恨→难过 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
冷遇,而第三只猫遭冷遇的地位,是酿成
它的悲剧的直接原因。用前两只猫亡失的
痛苦感受反衬第三只猫给我的刻骨铭心的
悔恨,更深刻地表达文章主旨。联系全文来谈谈合作探究对待不同的猫,态度不同,猫的遭遇也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做事不能主观臆断,对人对事不存偏见,要善待生命,同情弱者。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写了不同的三只猫,从
课文的写法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探究写法1、抓住特征,作细节描写。
2、在材料安排上有详有略。
3、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将自己情感直接抒发。
4、采用第一人称 叙述的方法。借我之口,抒发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中心,收到强烈得艺术效果 。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同学们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彼此之间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