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初步形成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查阅资料,了解明朝内阁的相关知识,讨论明朝内阁与现代内阁的区别,养成阅读、归纳、辩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做一做】:
宰相制度最终被废除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民主政治不断发展
c、宰相权力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2、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明宣宗时
d、皇太极时
3、康熙帝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
)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内阁
c、南书房
d、军机处
4、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5、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
a、明太祖废丞相
b、明成祖设内阁
c、康熙帝设南书房
d、雍正帝设军机处
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7、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
①参知政事的设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8、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
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
9、“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
a、明太祖
b、汉高祖
c、宋高宗
d、唐高祖
10、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设置于(
)21教育网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雍正时期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贞观政要》
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明太祖实录》
材料一中唐太宗要求中书、门下的职责是什么?
材料二中明太祖所总结的前朝设丞相的弊端是否正确?丞相专权乱政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材料二中“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一致目标,并分析二者之间差别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想一想】:
1、宰相制度废除的背景是什么?
2、列举明太祖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措施。
3、明成祖在位时,选拔____________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_______,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______由此出现21cnjy.com
4、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_________________,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__。21·cn·jy·com
5、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_______,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参与机要事务。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6、分析军机处的职能,看看它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做一做】:
1—5:aacdd
6—10:cdaad
10、(1)皇帝的旨意如有不当,大臣们应提出意见。
(2)不正确。丞相专权乱政反映的根本问题在于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皇权至上。
(3)皇帝总揽大权。
(4)一致目标: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唐太宗能够实行专制集权下的民主是历史的偶然性,而专制皇权的强化则是这一制度的必然性。www.21-cn-jy.com
【想一想】:
元因相权过重而皇权不稳、内乱屡生;胡惟庸挑战皇权。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翰林院官员
文渊阁
“内阁”
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内侍机构
南书房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清朝军机处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中央机构,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值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皇帝对军政大事裁决,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1·c·n·j·y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废行省、设三司;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出现和发展;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加强了君主专制。
探究中西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教学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教学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胡惟庸的恣意妄为,向皇权提出了极大挑战,最终招致杀身之祸。由此导入新课。
正文:(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背景:元因相权过重而皇权不稳、内乱屡生;胡惟庸挑战皇权。
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结果: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政出法外机构:
1、内阁:a、内侍顾问
b、权位渐高
c、皇帝定夺
2、军机处:a、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军国机要。
b、康熙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c、雍正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小结: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