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七雄(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七雄(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4 09:08:26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战国七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及地理位置;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21*cnjy*com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21*cnjy*com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教学难点】
对战国时期的战争的特点的理解,合纵、连横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图表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战国七雄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教师展示春秋时期诸侯国地形图。教师复习提问:春秋时期有哪五霸?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春秋五霸的名称,教师展示课件。见第2张PPT。
教师讲述:我国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经过商、西周,到春秋时期逐渐瓦解。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以后,我国历史跨进了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的天下,现在学习第7课《战国七雄》。见第3张PPT。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个板块: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的战争
合纵与连横
第一篇章:战国七雄
课题理解:教师引用顾炎武《日知录》记载“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教师解释:春秋时期(人们)还尊崇周王,而七国没有人谈论王道。说明战国时期各自称雄了。见第6张PPT。
课件展示: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见第7张PPT。
学生活动:学生看课本自学,记住战国七雄的名称,都城:齐(临淄);楚(郢);秦(咸阳);燕(蓟);韩(郑);赵(邯郸);魏(大梁)。见第8张PPT。【版权所有:21教育】
课件展示: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教师看图讲)(辅之顺口溜“齐楚秦燕韩赵魏,东南西北上中下”)。见第9张PPT。
师生探究:教师提问------战国七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讲述: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侯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七国中,韩赵魏是怎样形成的呢 ( 见第9张PPT)。学生分组讨论: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
教师讲述:与此同时,齐国大夫田氏夺了原来姜氏(姜太公的后代)的大权,历史上叫做“田氏代齐”。不过田氏代齐以后,齐国仍叫齐国,所以在地图上表示不出这个变化来。
学生总结: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历史上把这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时期的基本形势。见第10张PPT。www.21-cn-jy.com
过渡:下面我们看七国如何争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战国时期的战争。
第二篇章:战国时期的战争
师: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看课件思考。见第12张PPT
课件展示: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见第13张PPT。
课件展示: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器开始应用。见第14张PPT。
学生总结: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一: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铁兵器出现。
课件展示: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见第15张PPT。
课件展示:教师引用---《战国策》记载“春秋时晋国虽然从一军、二军增加到五军、六军,但只有二万多人。齐国齐桓公时,也只有三万多人”。21·cn·jy·com
秦有“奋击百万”,楚有“虎贲之士百万,车千乘,骑万匹。”齐赵魏韩各有劲弩数十万。
说明:七雄之间战争频繁,比春秋时期更加剧烈,规模也更大。一个战役便要出动几十万、上百万的兵力,一次战争便要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地打下去,战国便因此而得名。见第16张PPT。
学生总结: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学生记住1.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铁兵器出现
2.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3.战争规模扩大和争夺激烈见第17张PPT。
教师提问: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何不同?见第18张PPT。
学生探究:从目的、规模、影响三方面。(最后总结)
小组讨论:评价战国时期战争的影响。见第19张PPT。
师生总结:消极影响:是使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破坏了生产力。
积极影响:①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趋势。
②客观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过渡:七雄之间战争频繁,比春秋时期更加剧烈,规模也更大。又用哪些战略、战术呢?
第三篇章:合纵与连横
教师讲述: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见第21张PPT。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1、什么叫“合纵”?代表人物是谁? 见第22张PPT。 学生看课件回答:“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代表人物是苏秦。2·1·c·n·j·y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2、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学生总结: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立场不坚定。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什么叫“连横”?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见第23张PPT。
学生看课件回答:“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代表人物是张仪。
教师讲述: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越战越强。见第24、25张PPT。2-1-c-n-j-y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名称及地理位置;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来源:21cnj*y.co*m】
师:史海扬帆的时候到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史海扬帆。
练习:
1、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答案:A
2、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晋     B.齐      C.楚      D.赵
答案:A
3、下图中,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城的相应标号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B
4.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出处:21教育名师】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答案:D
5、材料题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请回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 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外交策略?请你解释一下这两项策略。
(2) 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
【答案】(1)“合纵”:战国中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齐、楚、燕、韩、赵、魏有“合众弱以攻一强”的意愿,并为此进行了一些合作,包括几国出兵联合进攻秦国.
“连横”:秦国要想向东发展,就必须破坏东方六国的联合,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21cnjy.com
(2)朝秦暮楚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外交关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越战越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感情提升
战国争雄有利弊。我认为:战国争雄利大于弊。战国争雄的积极影响:①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趋势。②客观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教育学生顺应大势,顺应时代。21教育网
5. 布置作业
(1)班上举行一场辩论会,辩题是战国争雄的利弊。正方观点:战国争雄利大于弊,反方观点:战国争雄弊大于利。你赞成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2. 做同步学习。
【板书设计】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 分裂走向统一21·世纪*教育网
战国时期战争特点、影响
合纵与连横
【教学反思】
“战国七雄”概念比较简单,有些内容小字已经接触过,宜于用谈话法进行。七雄的地理方位要结合地图来讲解。交待韩、赵、魏三国的形成,可以把《春秋列国图》与地图《战国形势》并排挂在黑板前,引导学生对照比较,观察两者之间的变化,待学生发现问题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讲述“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和田氏分齐不是重点,而过程复杂,教师讲得越简单越好。但是可以补充“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这两个历史常用词语,便于学生学习、记忆。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战国七雄》练习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在这句朝代歌中战国时期是指 ( )
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江苏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3.战国七雄中位于版图最西边和最南边的国家是( )
A. 赵国和齐国 B.魏国和赵国 C. 韩国和魏国 D.秦国和楚国
4.战国时期,七国之间战争不断。主要的兵种有 ( )
A.车兵 B.步兵和骑兵 C.水兵 D.藤甲兵
5.除了战争外,下列事件中成为战国纷争重要内容的是( )
A.定期朝拜周天子 B.抵御少数民族进扰
C.合纵和连横 D.争夺霸主地位
6、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国家是 (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秦国
7.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 ( )
A.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B.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C.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D.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二、填空题
1、战国是从公元前___ ①___年---公元前____②_____年
2、填一填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
A ________
B ________
C ________
D ________
E ________
F________ G ________
3、“合众势以攻一强”被称为___ ③_____;“事一强以攻众弱”被称为_____ ④____。
三、材料题
1.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请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 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外交策略?请你解释一下这两项策略。
(2) 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
《战国七雄》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战国时间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间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21教育网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战国时间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名称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名称的相关知识。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韩、赵、魏三国在中间。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的相关知识。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兵器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B符合题意。故选B。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战国七雄兵器的相关知识。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合纵”与“连横” 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故选C。www.21-cn-jy.com
【解析】本题难度一般,考查战国七雄历史的相关知识。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家分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晋国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战国“三家分晋”的相关知识。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战争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战争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趋势是主流,故选A。2·1·c·n·j·y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仔细审题,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二、填空题
1. 【答案】①475年;②221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间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秦 B 燕 C 韩 D 赵 E 楚 F 魏 G 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的相关知识。
3、③合纵;④ 连横。
【解析】本题考查的“合纵”与“连横”的含义的相关知识。
三、材料题:
1. 【答案】(1)“合纵”:战国中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齐、楚、燕、韩、赵、魏有“合众弱以攻一强”的意愿,并为此进行了一些合作,包括几国出兵联合进攻秦国.
“连横”:秦国要想向东发展,就必须破坏东方六国的联合,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收买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事一强以攻众弱”。【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朝秦暮楚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外交关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越战越强。
B
G
F
D
C
A
E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4张PPT)
川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七课 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复习导入
BC770
BC476
BC475
BC221
春秋
战国
东周
学习目标
第一篇章
讲授新课
战国七雄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
——顾炎武《日知录》
译文:春秋时期(人们)还尊崇周王,而七国没有人谈论王道。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战国七雄:国名 都城
国 名 都     城
齐 临淄[Zī](今山东淄博)
楚 郢[Yǐng](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西北)
燕 蓟[Jì](今北京西南)
韩 郑(今河南新郑)
赵 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
魏 大梁(今河南开封)
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上中下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七国
的形成
原有的国家:楚、秦、燕
同时存在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因此战国时没有了“晋,这一事件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
指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的事件。
第二篇章
战国时期的战争
战国时期的战争有什么特点?
战国时期铜戈
(河南省新郑县出土)
战国时期的兵器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
靴形铜钺[yuè]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银山岭出土)
秦国青铜长剑(骑兵使用 最长达三米)
龙凤云纹皮盾
长杆三戈铜戟[jǐ](湖北省随县出土)
青铜箭镞[zú]
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
燕国钢剑
  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铁兵器开始应用。
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
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
“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
战国战车(复原模型)
战国武士复原图
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战争规模的扩大和争夺的激烈。
春秋时晋国虽然从一军、二军增加到五军、六军,但只有二万多人。齐国齐桓公时,也只有三万多人。
秦有“奋击百万”,楚有“虎贲之士百万,车千乘,骑万匹。”齐赵魏韩各有劲弩数十万。
——《战国策》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域以战,杀人盈域。
——《孟子》
1.青铜兵器得到改进,铁兵器出现
2.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
3.战争规模扩大和争夺激烈
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何不同?
时期 目的 规模 影响
春秋
战国
称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
时间内决定胜负
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兼并
统一
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小组讨论:评价战国时期战争的影响。
①进一步加强了统一的趋势
消极:是使人民遭受了更深重的灾难,破坏了生产力。
②客观上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运动的兴起。
积极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三篇章
合纵与连横
1.背景: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
三、合纵与连横
苏秦画像
(头悬梁 锥刺股)
合纵——“合众势以攻一强”







张仪画像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张仪
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名称及地理位置;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
总结
战国七雄
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役:“围魏救赵”、即墨之战
策略:合纵与连横
分裂走向统一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板书
1
2
3
4
史海扬帆
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A
练习
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晋     B.齐     
C.楚     D.赵
A
练习
下图中,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城的相应标号依次是( )
B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D
练习
练习
材料一:“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材料二: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外交策略?请你解释一下这两项策略。
(2) 材料二是哪一个成语的由来?
班上举行一场辩论会,辩题是战国争雄的利弊。正方观点:战国争雄利大于弊,反方观点:战国争雄弊大于利。你赞成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2. 做同步学习
布置作业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