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西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记住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理解西晋灭吴完成统一的历史意义,掌握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了解东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通过了解人口大迁移的情况,培养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基本线索的能力。
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阅读史料,分析西晋统一的历史意义,学习分析史料、归纳历史现象的方法。通过利用和制作西晋统一示意图,学习和初步掌握历史图表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使学生认识腐败和内乱是导致政权覆亡的主要原因。了解自然环境异常和战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进而认识保护自然环境和和平环境的重要性。
(2)通过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
西晋灭吴及其意义。
2.北方人口大迁移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北方人口大迁移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1.制作历史挂图或课件:《少数民族内迁图》《十六国形势图》。
2.制作《西晋统一过程示意图》,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动乱时期,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探讨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来源:21cnj*y.co*m】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四个板块:西晋统一社会安
北人南迁技术传
十六东晋国家分
淝水之战北方乱
学生:齐读四个板块内容。
过渡: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促进了经济分发展,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那么,西晋是怎样统一的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一。www-2-1-cnjy-com
板块一:西晋统一社会安
(一)西晋的统一
师:三国时,北方的魏国经济得到恢复,经济、军事实力超过吴、蜀两国。
课件展示:三国实力对照表,见第5张PPT。
师: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实力最弱的是哪一国?
生:魏国实力强,有条件完成统一;实力最弱的是蜀国。
师:蜀汉后期,将领姜维不断伐魏,国力日渐消耗。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朝政腐败混乱。而此时,魏国末年,大权落在司马懿手中。魏国在司马氏的掌管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强大。魏国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先灭蜀国。
1.魏灭蜀
师:魏国灭蜀是在哪一年呢?
生:263年,魏国进攻蜀国,后主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师:哪位同学同学知道乐不思蜀的故事呢?
生:蜀汉亡国后,刘禅自愿投降,被安置在魏国的都城洛阳,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问他:“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
师:就这样父辈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丧送在孩子手中了。
师:魏国末年,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皇帝成了傀儡。到司马昭时,他的夺权野心已是路人皆知了。
西晋的建立
(1)背景
师:西晋建立的背景是什么?
生:魏国末年,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皇帝成了傀儡。
(2)西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师:西晋建立时间、建立者的都城又什么呢?
生:分别是265年,司马炎,洛阳。
教师补充: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司马炎是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265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
师:西晋建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吴国了。
西晋灭吴
课件展示:晋对吴发动统一战争,见第8张PPT。
教师补充: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一举灭吴国,实现统一的战争。21教育网
师:灭吴的时间是哪一年呢?
生:280年,西晋军队攻占建业,吴国灭亡,实现统一。
师: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结束,中国又一次从分裂走向统一。
西晋统一的意义
师:西晋的统一有什么意义呢?
生:1.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结束,中国又一次从分 裂走向统一;2.社会安定下来,经济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 21*cnjy*com
师:西晋全国统一后,如何巩固统一,是统治者面临的迫切问题。西晋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一问题导致了西晋了迅速灭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西晋短期而亡
1.灭亡原因
师:西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师:西晋的统一和安定的根基不牢。恢复分封制,建立王国,埋下了分裂和动乱的祸根。
西晋的统一和安定的根基不牢。恢复分封制,建立王国,埋下了分裂和动乱的祸根。
师: 统治阶级十分腐朽,有个大官僚,每天吃饭花钱上万,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他还说没有什么东西可吃。司马炎的儿子可以说是个白痴,他当了皇帝以后,有一年发生灾荒,老百姓没有饭吃,很多人饿死。听臣下报告情况后,他竟说:“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多吃一点肉粥?”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为争夺权力,出现了“八王之乱”。【出处:21教育名师】
(2)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课件展示:“八王之乱”,见第10张PPT。
师:“八王之乱”有什么影响呢?
生:“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削弱了西晋的统治力量。
师: 内迁的匈奴连续不断地进攻,力量薄弱的西晋根本招架不住。
(3)匈奴贵族起兵反晋。
师: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2.西晋灭亡
师:西晋灭亡的时间是哪一年呢?
生:316年,西晋灭亡。短暂的统一后,中国又走向分裂。
过渡:我们上面讲到西晋的迅速灭亡除了内部的争权夺利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少数民族的入侵,少数民族是怎样入侵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二。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板块二:北人南迁技术传
北方人口大迁移
1.民族分布的特点
师:东汉末年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生: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散居边地的格局。
五胡内迁
师:五胡内迁的方向、民族和时间是什么?
生:方向是从北部和西北部迁往中原;民族是匈奴、鲜卑、羯、氐、羌;时间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回答的很准确。我们看一下五胡迁徙与分布图。
课件展示:五胡迁徙与分布图,见第14张PPT。
教师补充:东汉末年,住在我国北部和西北边境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内迁。三国后期至西晋初年,内迁的规模增大,总数达数百万人,汉族和少数民族差不多各占一半。
师:北方大量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那么的汉民族面对不断涌入的少数民族和战乱该怎么办呢?
汉人南迁
材料:随着少数民族的內迁,中原人口只好从中原向南迁。他们为躲避战乱、灾荒和饥馑,从西晋后期起,中原人口纷纷南迁。背井离乡的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走走停停,历尽艰辛。在持续一百多年的移民潮中, 流亡江南的人口约有百万之多,他们定居下来后,成为开发南方的重要力量。
师:汉人南迁的方向、原因、时间和意义是什么?
学生结合材料回答。
教师明确:方向是从中原迁到江南;原因是为躲避战乱、灾荒和饥馑;时间是从西晋后期起;意义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21cnjy.com
师: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客观上为南方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课件展示:北人南迁分布图,见第17张PPT。
师: 从西晋后期起,为躲避战乱、灾荒和饥馑,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在持续一百多年的移民潮中,流亡江南的人口约有百万之多。2-1-c-n-j-y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五胡内迁呢?
学生互相讨论。
教师明确:(1)东汉末至魏晋时期,气温下降,气候变冷导致自然灾害不断。游牧民族为生活所迫,纷纷向内地迁徙,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迁徙。
为了解决长期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剧减,汉族统治者招引或强迫各少数民族到黄河流域居住和帮助内战。
过渡: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后北方战乱不断,出现了十六国和东晋并列的政权,让我们进入板块三。
板块三:十六东晋国家分
十六国
师:我们先学习汉国的建立。
汉国的建立
师:汉国是怎样建立的呢?
生:304年,匈奴大单于刘渊自称汉王,建立汉国。
课件展示:刘渊和他建立的汉国,见第20张PPT。
教师补充:刘渊是西汉时期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后裔。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了汉国(后改为赵,泛称前赵),308年称帝,310年,刘渊病死。21·cn·jy·com
师:其它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什么呢?
十六国的建立
师:什么是十六国呢?
生:各族统治者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建立起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课件展示:十六国政权的名称,见第21张PPT。
师:实际上各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还不止出现这十六国,这十六个是最主要的政权。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与十六国并存的是南方的东晋政权,东晋政权是怎样建立的呢?
东晋的建立
师: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是什么呢?
生:分别是317年,司马睿,建康。
教师补充:司马睿: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师:西晋和东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教师补充:西晋是由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东晋是西晋灭亡后,部分士族逃到南方重新拥立司马睿建立的政权。西晋和东晋都是司马氏建立的,是同一宗族的人建立的,西晋王与东晋王不是亲戚,而是同一宗族的人,都是司马懿的后人。
课件展示:十六国全图,见第23张PPT。
教师补充:在十六国中,前秦比较强大。4世纪,前秦统一了中国北方。
过渡:在南北对峙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让我们进入板块四。
板块四:淝水之战北方乱
淝水之战
1.战前的背景
课件展示:东晋与前秦形势,见第25张PPT。
师:前秦共有80多万人马,气势汹汹。东晋丞相谢安临危不乱,派谢石做主帅,谢玄为前锋,率领精锐之师北府兵8万御敌。
师:淝水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呢?
淝水之战的经过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课本,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时间:
(2)战斗双方:
(3)结果:
(4)影响:
课件播放视频:《淝水之战》,见第27张PPT。
师:淝水之战的时间、战斗双方、结果是什么?
生:383年,前秦和东晋,东晋以少胜多。
课件展示:淝水之战形势图,见第29张PPT。
教师补充: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军南下,妄图消灭东晋,统一天下。前秦军与东晋军在淝水展开激战,最终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
师:淝水之战有什么影响呢?
生:a.东晋继续维持南方的统治,并收复黄河以南的一些土地。b.前秦政权很快瓦解,北方又陷入分裂割据局面。
师:你们知道在淝水之战中有许多成语典故吗?
补充:有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师: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什么东晋能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教师组织学生请思考:为什么东晋能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明确:前秦:①骄傲轻敌。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①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③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2·1·c·n·j·y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晋短期统一的过程;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十六国和东晋并列的政权;前秦和东晋爆发了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战后南方较稳定,北方陷入混乱状态。21*cnjy*com
师:接下来让我们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吧,让我们练习环节。
练习
1.曾出现我国历史上的短期统一,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答案:B
2.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
A.司马昭、司马炎 B.司马师、司马炎 C.司马炎、司马睿 D.司马昭、司马睿
答案:C
3. 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 )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策略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答案:A
4.西晋后期起,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汉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答案:B
5.历史上的“五胡内迁” 不包括以下哪个少数民族( )
A.匈奴 B.鲜卑 C.羯 D.吐蕃
答案:D
列举:西晋和东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答案:西晋:266年,司马炎,洛阳;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
7.列举:五胡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
答案:匈奴、鲜卑、羯、氐、羌。
4.感情提升
西晋的短期统一,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从西晋的灭亡中,认识到腐败和内乱是导致政权覆亡的主要原因;少数民族南迁和汉人南迁,促进了经济的开发,认识保护自然环境和和平环境的重要性。我们祖国大家庭的繁荣富强,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要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不要让战争的伤痛重演。www.21-cn-jy.com
5. 布置作业
(1)制作淝水之战的图表(时间、双方、结果)
(2)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1.西晋统一过程
西晋 2.西晋统一意义
3.西晋短期而亡
1.民族分布特点
北方人口大迁移 2.五胡内迁
3.汉人南迁
1.十六国
十六国与东晋 2.东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1.背景
淝水之战 2.时间:383年
3.双方:东晋——前秦
4.结果:东晋以少胜多
5.影响: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四个板块:(一)西晋统一社会安、(二)北人南迁技术传、(三)十六东晋国家分、(四) 淝水之战北方乱。每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播放《淝水之战》的视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小组讨论、图示法、问题探究等方法,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培养了自主合作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
不足方面:本课内容比较分散,学生不容易掌握,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对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还不能完全掌握,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仔细讲解。【版权所有:21教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9张PPT)
川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18课 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
情境导入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动乱时期,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探讨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段历史。
学习目标
板块一:西晋统一社会安
板块二:北人南迁技术传
板块三:十六东晋国家分
板块四:淝水之战北方乱
西晋统一社会安
板块一
讲授新课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实力比较表
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实力最弱的是哪一国?
一、西晋统一过程
263年,魏国进攻蜀国,后主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蜀汉亡国后,刘禅自愿投降,被安置在魏国的都城洛阳,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问他:“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
1.魏灭蜀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265年
(1)背景
洛阳
2.西晋的建立
魏国末年,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皇帝成了傀儡。
司马炎
(2)西晋的建立
司马炎:是曹魏权臣司马昭的长子,曾出任中抚军。265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司马炎继承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
“中国又一次从分裂走向统一"”
晋灭吴之战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一举灭吴国,实现统一的战争。
3.西晋灭吴
280年,西晋军队攻占建业,吴国灭亡,实现统一。
1.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结束,中国又一次从分 裂走向统一;2.社会安定下来,经济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
三、西晋短期灭亡
二、西晋统一的意义
(1)西晋的统一和安定的根基不牢。恢复分封制,建立王国,埋下了分裂和动乱的祸根。
1.灭亡原因
(2)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削弱了西晋的统治力量。
(3)匈奴贵族起兵反晋。
2.西晋灭亡
316年,西晋灭亡。短暂的统一后,中国又走向分裂。
北人南迁技术传
板块二
2.五胡内迁
汉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散居边地的格局。
(2)民族:
(3)时间:
(1)方向:
从北部和西北部迁往中原
匈奴、鲜卑、羯、氐、羌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
一、北方人口大迁移
1.民族发布特点
东汉末年,住在我国北部和西北边境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内迁。三国后期至西晋初年,内迁的规模增大,总数达数百万人,汉族和少数民族差不多各占一半。
五胡迁徙与分布图
材料:随着少数民族的內迁,中原人口只好从中原向南迁。他们为躲避战乱、灾荒和饥馑,从西晋后期起,中原人口纷纷南迁。背井离乡的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走走停停,历尽艰辛。在持续一百多年的移民潮中, 流亡江南的人口约有百万之多,他们定居下来后,成为开发南方的重要力量。
3.汉人南迁
请根据材料找出北人南迁的方向、原因、时间、意义。
从西晋后期起
为躲避战乱、灾荒和饥馑
从中原迁往江南
方向
原因
时间
3.汉人南迁
意义
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从西晋后期起,为躲避战乱、灾荒和饥馑,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在持续一百多年的移民潮中,流亡江南的人口约有百万之多。
北人南迁分布图
(1)东汉末至魏晋时期,气温下降,气候变冷导致自然灾害不断。游牧民族为生活所迫,纷纷向内地迁徙,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迁徙。
(2)为了解决长期战乱所造成的人口剧减,汉族统治者招引或强迫各少数民族到黄河流域居住和帮助内战。
为什么会出现五胡内迁呢?
想一想:
十六东晋国家分
板块三
304年,匈奴大单于刘渊自称汉王,建立汉国。
1.十六国
(1)汉国的建立:
刘渊:西汉时期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的后裔。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刘渊在父亲死后接掌其部属,八王之乱时诸王互相攻伐,刘渊乘朝廷内乱而在并州自立,称汉王,建立了汉国(后改为赵,泛称前赵),308年称帝,310年,刘渊病死。
各族统治者在我国北方和西南地区先后建立起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族名 所建立的政权
匈奴 前赵、北凉、夏
鲜卑 前燕、后燕、西秦、
南凉、南燕
羯 后赵
巴氐 成汉
氐 前秦、后凉
羌 后秦
汉 前凉、西凉、北燕
(2)十六国的建立
2.东晋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317年
司马睿
建康
司马睿:东晋的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司马懿的曾孙,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西晋和东晋的关系:
西晋和东晋都是司马氏建立的,是同一宗族的人建立的,西晋王与东晋王不是亲戚,而是同一宗族的人,都是司马懿的后人。
东晋十六国时期全图
在十六国中,前秦比较强大。4世纪,前秦统一了中国北方。
淝水之战北方乱
板块四
八万
八十多万
一、淝水之战
1.战前的背景
(1)时间:
(2)战斗双方:
(3)结果:
(4)影响:
2.淝水之战的经过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课本,找出 以下问题的答案。
视频:淝水之战
(1)时间:
(2)战斗双方:
(3)结果:
(4)影响:
2.淝水之战的经过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
水
淮
沘
水
芍
陂
水
淝
洛
涧
水
颖
颖口
洛口
383年
383年
寿阳
寿县
硖石
凤台西南
八公山
前秦军进攻路线
前秦军溃逃路线
东晋军进攻路线
布防线
前
秦
东
晋
淝水之战形势图
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军南下,妄图消灭东晋,统一天下。前秦军与东晋军在淝水展开激战,最终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
(1)时间:
(2)战斗双方:
(3)结果:
(4)影响:
2.淝水之战的经过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
a.东晋继续维持南方的统治,并收复黄河以南的一些土地。
b.前秦政权很快瓦解,北方又陷入分裂割据局面。
(5)有关成语或典故: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为什么东晋能够以少胜多战胜前秦?
曹操能够以少胜多战胜袁绍?
能够以少胜多战胜袁绍?
前秦:(1)骄傲轻敌。(2)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
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3)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1)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3)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请思考: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晋短期统一的过程;北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十六国和东晋并列的政权;前秦和东晋爆发了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战后南方较稳定,北方陷入混乱状态。
总结
1.西晋统一过程
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
2.西晋统一意义
西晋
3.西晋短期而亡
北方人口大迁移
1.民族分布特点
2.五胡内迁
2.东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十六国与东晋
淝水之战
1.背景
2.时间:
3.双方:
4.结果:
5.影响:
383年
东晋——前秦
东晋以少胜多
知识整合
板书
1.十六国
3.汉人南迁
练习
1.曾出现我国历史上的短期统一,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B
2.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
A.司马昭、司马炎 B.司马师、司马炎
C.司马炎、司马睿 D.司马昭、司马睿
C
练习
3. 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 )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策略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
练习
4.西晋后期起,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汉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5.历史上的“五胡内迁” 不包括以下哪个少数民族( )
A.匈奴 B.鲜卑 C.羯 D.吐蕃
B
D
6.列举:西晋和东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练习
匈奴、鲜卑、羯、氐、羌。
7.列举:五胡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
西晋:265年,司马炎,洛阳;
东晋:317年,司马睿,建康。
布置作业
1.制作淝水之战的图表 (时间、双方、结果)
2.做同步练习
谢谢观赏!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练习
一,选择题:
1.这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短期政权之一,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
A.魏国 B.西晋 C.蜀国 D.东晋
2.西晋,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短期政权之一,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www-2-1-cnjy-com
A.“七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八王之乱” D.西晋迁都
3.东汉末年,住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 )
A.匈奴 B.羯族 C.氐族 D.藏族
4.有许多成语与我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有关,其中成语“风声鹤唳”源自于(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5.为躲避战乱、灾荒和饥馑,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大规模南迁的朝代是( )
A.西晋、东晋 B.东汉、东晋 C.西汉、东汉 D.东汉、西晋
6.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 )
A.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策略 B.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中国古代史上有多次战役不取决双方的兵力多少,而在于军事谋略是否得当。下列战争属于以少胜多的是( )2-1-c-n-j-y
①巨鹿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它们开始内迁始于
A.三国时期 B.东汉末年 C.西晋末年 D.南朝时期
9.下列朝代有一个和其它不同,请选出这个朝代( )
A.西晋 B.曹魏 C.东汉 D.东晋
10.跨越历史时空,我们来到西晋,下列说法现象不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
A. 为躲避战乱、灾荒和饥馑,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移
B.恢复分封制,建立王国,埋下了分裂和动乱的祸根
C.各种矛盾激化,鲜卑族攻破洛阳,西晋灭亡
D.“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二、填空题
1.西晋建立的时间: ① 年;建立者: ② ;都城:_③___;统一时间: ④_ ;灭亡时间: ⑤。
三、材料题
1.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这样描述江南:“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据《晋书·地理志》记载,由于南迁人口实在太多,东晋设置了许多州、郡、县,有些地区的南迁人口甚至超过了当地人口。如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一带),共有人口42万,其中22万为南迁人口,可见南迁人口之多。又如刘宋时清查贵族隐藏的人口,余姚县一次就清查出10000多人,而那时全县在籍人口不过三四万。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材料一描述的江南是个什么样的景象?
(2)材料二中南徐州、余姚等地人口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几个?
(4)结合所学知识,对南徐州、余姚等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晋统一全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63年,魏国灭蜀;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晋朝,仍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攻占建业, 吴国灭亡。三国鼎立局面最终结束,中国又一次从分裂走向统一。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有难度一般,考查的是西晋统一全国的相关知识。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八王之乱”影响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对西晋“骤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削弱了西晋的统治力量,对西晋“骤灭”产生了重要影响。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21教育网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八王之乱”影响的相关知识。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胡内迁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住在我国北部和西北边境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内迁。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五胡内迁的相关知识。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前秦苻坚为了统一全国,和东晋在淝水展开激战,结果前秦打败。在逃亡的路上,前秦士兵惊魂不定,听到风声、鸟叫声都以为是追赶的晋军。所以“风声鹤唳”来自淝水之战,故选C。21·cn·jy·com
【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的是淝水之战知识。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在什么朝代北人南迁的相关知识。阅读题干所给关键信息:“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大规模南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晋后期起,为躲避战乱、灾荒和饥馑,中原人口纷纷南迁。背井离乡的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走走停停、历尽艰辛。在持续一百多年的移民潮中,南迁的朝代是西晋和东晋。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在什么朝代北人南迁的相关知识,需考虑全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江南经济发展最主要原因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江南经济发展最主要原因的相关知识。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巨鹿之战是项羽和章邯发生的战役,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章邯的军队;②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③官渡之战是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④淝水之战是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所以①②③④
都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知识,要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胡南迁的朝代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住在我国北部和西北边境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内迁。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五胡南迁的朝代的知识。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定都洛阳朝代的有关知识。阅读题干所给关键信息:“有一个和其它不同”,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曹魏、东汉,这三个朝代都定都洛阳,而东晋定都在建康。由此分析ABC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定都洛阳朝代的知识,需仔细审题。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晋历史的相关知识。抓住关键词:“不可能看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社会上各种矛盾激化,匈奴攻破洛阳,西晋灭亡。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填空题
1. 【答案】①公元265;②司马炎;③洛阳;④280;⑤316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晋历史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西晋历史的相关知识。
三、材料题:
1. 【答案】(1)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
(2)汉人南迁。
(3)匈奴、鲜卑、羯、氐、羌。
(4)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汉人南迁前的江南经济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送给关键信息:“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人南迁之前,江南经济水平较低,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2·1·c·n·j·y
本题考查的是汉人南迁的相关知识。阅读材料所给关键信息:“南迁人口实在太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西晋后期起,为躲避战乱、灾荒和饥馑,中原人口纷纷南迁。背井离乡的人们成群结队、扶老携幼、走走停停、历尽艰辛。在持续一百多年的移民潮中,南迁的朝代是西晋和东晋。
本题考查的是五胡内迁的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住在我国北部和西北边境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纷纷内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本题考查的是北人南迁影响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在持续一百多年的移民潮中,流亡江南的人口有百万之多,他们定居下来后,带去的先进技术传给当地人们,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五胡内迁、汉人南迁和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相关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