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动物的行为单元测试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共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把母鸡正在孵化的鸡蛋换成假鸡蛋,它仍继续孵化,母鸡的这一行为是( )
A.社会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防御行为 D.学习行为
2.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老马识途”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学习行为
3.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鸟喂鱼 B.雄性孔雀开屏
C.黑猩猩钓取白蚁 D.公鸡清晨报鸣
4.很多年前,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在一次啄食中,无意打开了一户居民门外的
奶瓶盖,并偷喝了牛奶(如图),不久,那里的其他大
山雀也学会了这样偷喝牛奶的方法。从动物行为获得的
途径来看,大山雀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觅食行为 B.学习行为
C.本能行为 D.社会行为
5.乌鸦把坚果摔到地面,从而吃到果仁,这种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和学习行为 B.取食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C.社会行为和学习行为 D.社会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6.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飞鸽传书 C.谈虎色变 D.家燕筑巢
7.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飞蛾扑火”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 )
A.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8.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蚯蚓走迷宫 C.小狗算算术 D.黑猩猩钓取白蚁
9.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不一定越多
“桃花深处蜜蜂喧”,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蜜蜂的这些行为属于
( )
A.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 B.先天性行为和迁徙行为
C.学习行为和防御行为 D.学习行为和迁徙行为
“鹰击长空,鱼翔海底”,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如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行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B与其他三者不同
B.C和D比较,D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
C.A中猩猩钓食蚂蚁,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D.只有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才有重要意义
12.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晨鸡报晓 B.孔雀开屏 C.蚯蚓走迷宫 D.蜘蛛结网
13.下列动物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家蚕 B.狒狒 C.蜜蜂 D.蚂蚁
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也不育雏,这全由义父母代劳。如图为苇莺在精心喂食
杜鹃的雏鸟,对苇莺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
传物质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比目鱼的身体颜色能够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行为是( )
A.节律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社群行为
16.两只雄狮为争夺一只雌狮,进行激烈打斗,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取食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很多古诗词极其形象的描述了动物的行为,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
款款飞”诗句分别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 )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节律行为
C.节律行为、繁殖行为 D.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18.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行为,这是( )
A.繁殖行为 B.取食行为 C.节律行为 D.社群行为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兔和白兔
B.变色龙体色由褐色变成绿色
C.猫静伏在老鼠出没的洞口
D.孔雀开屏
下列关于“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一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
B.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C.这种行为只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环境因素无关
D.小鼠的这种行为与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同一类型的动物行为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267秒
第二次
193秒
第三次
90秒
(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时间的柱形图。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
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
递 的作用。
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
动物越 ,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10分)把动物的下列行为与所属的类型合理配伍。
螳螂捕蝉
鸟类孵卵 节律行为
鱼类洄游 繁殖行为
蜜蜂采蜜 取食行为
乌贼喷墨 防御敌害
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 攻击行为
金龟子遇敌假死 社群行为
狗沿路撒尿 领域行为
二虎相争
猴王大叫向同类示威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有的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果皮硬的果实)扔到水泥地面上摔碎,从而
轻松地吃到里面的果仁,有些坚果特别硬,不容易摔碎,乌鸦会用更好
的方法:它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
将坚果碾碎,为了安全起见,它不会立刻飞下去吃果仁,而是等红灯亮
时,再飞落地面去享受美味。
材料二: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从十字花科
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
孵化成幼虫。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莴苣叶,另一端放置一些白
菜叶,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
乌鸦第一次吃到果仁是 行为,是由 决定的,
材料一中的乌鸦能巧妙地吃到果仁是 行为。
材料二中的实验变量是 ;实验中不能只放一只
菜青虫,是为了 。
24.(16分)我市某中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某天下午,耿老师领着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了郊区的田间,在一块白菜地边驻足观察,眼尖的赵华发现了一条深绿色的小虫正在啃食白菜,耿老师告诉大家,这是菜青虫,专门啃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善于动脑的李青提出了“菜青虫是否天生爱吃十字花科的植物呢?”耿老师因势利导,说:现在就以李青的问题为题,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菜青虫是否天生爱吃十字花科的植物呢?
(2)作出假设: 。
(3)实验步骤:①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②将菜青虫卵封闭孵化和饲养,其
目的是 。③选取几种十字花科的叶片作 ,选
取几种非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作 。并且这两种叶片的颜色、
形状、大小要尽量相似,其目的是 。
(4)实验现象:菜青虫喜食十字花科植物。
(5)实验结论: 。
(6)实验用的菜青虫只用两只可以吗? ,为什么?
。
25.(14分)小明同学想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
器材:20只蚂蚁,100克白糖,100克用醋浸泡拌匀的细红辣椒末,纸盒,
塑料布,放大镜.
提出问题: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吗?
做出假设: 。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注:白糖和红
辣椒末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
等大的塑料布上,分别置于大纸
盒一角)
实验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
观察20分钟后,记录。重复
3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觅食的蚂蚁数量(只)
白糖
用醋浸泡拌匀的
细红辣椒末
第一次
18
2
第二次
17
3
第三次
19
1
用等量白糖和红辣椒末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的目的是
。
(3)此实验的控制变量是 。
(4)如果用2只蚂蚁来做这个实验,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吗? 。为什么?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应该对上述实验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6)分析实验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 。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单元测试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把母鸡正在孵化的鸡蛋换成假鸡蛋,它仍继续孵化,母鸡的这一行为是( )
A.社会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防御行为 D.学习行为
答案: B
解析:【解答】把母鸡正在孵化的鸡蛋换成假鸡蛋,它仍继续孵化,这是母鸡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2.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老马识途”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学习行为
答案: A
解析:【解答】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A正确;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逐渐消失,B错误;“老马识途”是一种学习行为,C错误;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D错误。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小鸟喂鱼 B.雄性孔雀开屏
C.黑猩猩钓取白蚁 D.公鸡清晨报鸣
答案: C
解析:【解答】小鸟喂”、雄性孔雀开屏、公鸡清晨报鸣,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黑猩猩钓取白蚁,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4.很多年前,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在一次啄食中,无意打开了一户居民门外的奶瓶盖,并偷喝了牛奶(如图),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这样偷喝牛奶的方法。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大山雀的这种行为属于( )21·cn·jy·com
觅食行为 B.学习行为
C.本能行为 D.社会行为
答案:B
解析:【解答】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喝到牛奶,是大山雀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后天性行为,属于学习行为。2-1-c-n-j-y
【分析】动物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5.乌鸦把坚果摔到地面,从而吃到果仁,这种行为属于( )
A.取食行为和学习行为 B.取食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C.社会行为和学习行为 D.社会行为和先天性行为
答案: A
解析:【解答】乌鸦把坚果摔到地面,从而吃到果仁,是乌鸦为了获取食物,属于取食行为;这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3)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www.21-cn-jy.com
6.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老马识途 B.飞鸽传书 C.谈虎色变 D.家燕筑巢
答案:D
解析:【解答】家燕筑巢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老马识途、飞鸽传书、谈虎色变都是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学习行为。
【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
7.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飞蛾扑火”和“鹦鹉学舌”分别属于( )
A.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答案:B
解析:【解答】飞蛾扑火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性学习行为。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8.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蜘蛛结网 B.蚯蚓走迷宫 C.小狗算算术 D.黑猩猩钓取白蚁
答案:A
解析:【解答“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蚯蚓走迷宫、小狗算算术、黑猩猩钓取白蚁,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www-2-1-cnjy-com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9.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不一定越多
答案: C
解析:【解答】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A错误;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既能建立,不强化也会消退,B错误;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正确;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多,D错误。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0.“桃花深处蜜蜂喧”,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蜜蜂的这些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 B.先天性行为和迁徙行为
C.学习行为和防御行为 D.学习行为和迁徙行为
答案:A
解析:【解答】桃花深处蜜蜂喧,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蜜蜂这种行为是蜜蜂一出生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体现了蜜蜂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因此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的行为还属于社会行为。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也称为后天性行为。(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11.“鹰击长空,鱼翔海底”,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如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B与其他三者不同
B.C和D比较,D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
C.A中猩猩钓食蚂蚁,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D.只有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才有重要意义
答案: D
解析:【解答】从获得途径上来看,B属于先天性行为,而ACD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C和D比较,D动物高等,它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B正确;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蚂蚁具有社会行为,C正确;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D错误。
【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
12.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晨鸡报晓 B.孔雀开屏 C.蚯蚓走迷宫 D.蜘蛛结网
答案:C
解析:【解答】晨鸡报晓、孔雀开屏、蜘蛛结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蚯蚓走迷宫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13.下列动物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
A.家蚕 B.狒狒 C.蜜蜂 D.蚂蚁
答案:A
解析:【解答】狒狒、蜜蜂、蚂蚁的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都具有社群行为;家蚕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不具有社群行为,A错误。
【分析】社群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14.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也不育雏,这全由义父母代劳。如图为苇莺在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苇莺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解答】“苇莺在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这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分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版权所有:21教育】
15.比目鱼的身体颜色能够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行为是( )
A.节律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社群行为
答案: C
解析:【解答】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等;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繁殖行为是;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比目鱼的身体颜色能够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被敌害发现,有利于保护自己.属于防御行为。
【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的运动,按行为目的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16.两只雄狮为争夺一只雌狮,进行激烈打斗,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取食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答案:C
解析:【解答】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A不符合题意;取食行为是指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B不符合题意;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两只雄狮为争夺一只雌狮,进行激烈打斗,是同种动物为了争夺配偶而发生的战斗,这种行为属于攻击行为,C符合题意;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D不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的运动,按行为目的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17.很多古诗词极其形象的描述了动物的行为,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述了这两类昆虫的( )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节律行为
C.节律行为、繁殖行为 D.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答案:D
解析:【解答】穿花蛱蝶深深见,是指蝴蝶在花丛中采蜜,是取食的,属于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指蜻蜓在水中产卵,属于繁殖行为。
【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的运动,按行为目的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
18.某些鸟类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变更栖息场所的行为,这是( )
A.繁殖行为 B.取食行为 C.节律行为 D.社群行为
答案:C
解析:【解答】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鸟类的节律行为有利于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获取足够的食物,有利完成生殖活动。21cnjy.com
【分析】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的运动,按行为目的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21·世纪*教育网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 )
A.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兔和白兔
B.变色龙体色由褐色变成绿色
C.猫静伏在老鼠出没的洞口
D.孔雀开屏
答案:A
解析:【解答】母兔生下的小兔有黑兔和白兔,遗传和变异,不属于动物行为;
变色龙体色由褐色变成绿色是防御行为;猫静伏在老鼠出没的洞口,适于捕食行为;孔雀开屏是在吸引异性,属于繁殖行为。
【分析】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
20.下列关于“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一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
B.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一种学习行为
C.这种行为只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环境因素无关
D.小鼠的这种行为与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同一类型的动物行为
答案:C
解析:【解答】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A正确;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由学习和生活经验形成的一种学习行为,B正确;这种学习行为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还与环境因素有关,C错误;小鼠的这种行为与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同一类型的动物行为,都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学习和生活经验形成的行为,如鹦鹉学舌、猴子推车。
非选择题(共60分)
21.(10分)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的实验记录;图甲为“迷宫”示意图;图乙为实验中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21*cnjy*com
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267秒
第二次
193秒
第三次
90秒
(1)请在图乙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时间的柱形图。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
通常小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
递 的作用。
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
动物越 ,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
答案:(1)见右图
(2)学习 信息
(3)高等 遗传物质
解析:【解答】(1)据表中数据绘图见答案。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小白鼠一生下来就会吮吸乳汁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小白鼠能学会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通常小白鼠找到食物后会发出一种叫声,引来其他小白鼠,这种叫声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3)若把小白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经过短时间训练获取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能够适应复制的生活环境。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分)把动物的下列行为与所属的类型合理配伍。
螳螂捕蝉
鸟类孵卵 节律行为
鱼类洄游 繁殖行为
蜜蜂采蜜 取食行为
乌贼喷墨 防御敌害
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 攻击行为
金龟子遇敌假死 社群行为
狗沿路撒尿 领域行为
二虎相争
猴王大叫向同类示威
答案:
解析:【解答】螳螂捕蝉、蜜蜂采蜜都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属取食行为;鸟类孵卵、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都是为了繁殖后代,属繁殖行为;鱼类洄游是鱼类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属节律行为;乌贼喷墨、金龟子遇敌假死都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二虎相争是指同种动物老虎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属攻击行为;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狗沿路撒尿属于领域行为;猴王大叫向同类示威是为了显示猴王的威风和威胁同类必须服从自己,属于社群行为。
【分析】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21教育网
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有的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果皮硬的果实)扔到水泥地面上摔碎,从而
轻松地吃到里面的果仁,有些坚果特别硬,不容易摔碎,乌鸦会用更好
的方法:它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
将坚果碾碎,为了安全起见,它不会立刻飞下去吃果仁,而是等红灯亮
时,再飞落地面去享受美味。
材料二: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从十字花科
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
孵化成幼虫。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莴苣叶,另一端放置一些白
菜叶,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
乌鸦第一次吃到果仁是 行为,是由 决定的,
材料一中的乌鸦能巧妙地吃到果仁是 行为。
材料二中的实验变量是 ;实验中不能只放一只
菜青虫,是为了 。
答案:(1)先天性 遗传物质 学习 (2)不同植物的叶(莴苣叶、白菜叶)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2·1·c·n·j·y
解析:【解答】(1)乌鸦第一次吃到果仁是生来就有的行为,因此乌鸦第一次吃到果仁是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材料一中的乌鸦能巧妙地吃到果仁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模仿形成的行为,是学习行为。(2)对照实验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变量,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二中的实验变量是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植物的叶(莴苣叶、白菜叶)。只用1只菜青虫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菜青虫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用菜青虫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来源:21cnj*y.co*m】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出处:21教育名师】
24.(16分)我市某中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某天下午,耿老师领着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到了郊区的田间,在一块白菜地边驻足观察,眼尖的赵华发现了一条深绿色的小虫正在啃食白菜,耿老师告诉大家,这是菜青虫,专门啃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善于动脑的李青提出了“菜青虫是否天生爱吃十字花科的植物呢?”耿老师因势利导,说:现在就以李青的问题为题,进行实验探究。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提出问题:菜青虫是否天生爱吃十字花科的植物呢?
(2)作出假设: 。
(3)实验步骤:①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②将菜青虫卵封闭孵化和饲养,其
目的是 。③选取几种十字花科的叶片作 ,选
取几种非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作 。并且这两种叶片的颜色、
形状、大小要尽量相似,其目的是 。
(4)实验现象:菜青虫喜食十字花科植物。
(5)实验结论: 。
(6)实验用的菜青虫只用两只可以吗? ,为什么?
。
答案:(2)菜青虫天生爱吃十字花科的植物或菜青虫天生不爱吃十字花科的植物。(3)②排除学习的可能 ③实验组 对照组 控制变量、排除其他因素干扰 (5)菜青虫天生爱吃十字花科的植物。(6)不可以 多取几只菜青虫做实验可以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21*cnjy*com
解析:【解答】(2)根据提出问题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菜青虫天生爱吃十字花科的植物或菜青虫天生不爱吃十字花科的植物。(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3)实验步骤:②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的好处是: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排除学习的可能。③设置对照实验: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和几种其他植物的叶,看看菜青虫更趋向于到哪里去取食。在这里作为实验组的叶片是十字花科植物的叶,作为对照组的叶片是其他植物的叶。并且这两种叶片的颜色、形状、大小要尽量相似,其目的是控制变量、排除其他因素干扰。(5)得出结论:菜青虫天生爱吃十字花科的植物。(6)探究实验一般不能只选取两个实验对象,而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
【分析】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探究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
25.(2016?沈阳模拟)(14分)小明同学想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
器材:20只蚂蚁,100克白糖,100克用醋浸泡拌匀的细红辣椒末,纸盒,
塑料布,放大镜.
提出问题: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吗?
做出假设: 。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注:白糖和红
辣椒末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
等大的塑料布上,分别置于大纸
盒一角)
实验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
观察20分钟后,记录。重复
3次,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觅食的蚂蚁数量(只)
白糖
用醋浸泡拌匀的
细红辣椒末
第一次
18
2
第二次
17
3
第三次
19
1
用等量白糖和红辣椒末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的目的是
。
(3)此实验的控制变量是 。
(4)如果用2只蚂蚁来做这个实验,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吗? 。为什么?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应该对上述实验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6)分析实验数据及现象,得出结论: 。
答案:(1)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2)控制实验变量。(3)食物
(4)不能 避免出现偶然性。(5)求3次的平均值。(6)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
解析:【解答】(1)假设是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提出的问题: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吗?可以假设: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为了确保实验只有这一个变量,应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用等量白糖和红辣椒末各摊开放于形状相同的等大的塑料布上的目的是控制实验变量。(3)此实验的控制变量是食物。(4)不能用2只蚂蚁,所用蚂蚁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为了避免出现偶然性,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蚂蚁,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5)因为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取多次的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6)分析实验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结论:蚂蚁的觅食与食物的气味有关。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