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习要点】
1.探究文章的情感和抒情的特色。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文章的情感和抒情特色。
【探究活动】
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最动人的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都是作者从内心深处里流淌出来的韩愈这篇的《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字字含泪,句句含情的抒情散文,是祭文中的“千古绝调”(明代茅坤语)
文章追叙他与侄儿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抒发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无比哀痛《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那么文章的如此悲情究竟源于何处呢?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文章的情感的深入探究的题目,注意在统读全文的基础上深入的总结,概括,注意抓住情感的主线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
(1)感恩之情无以为报。韩愈三岁即父母双亡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仗兄嫂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然而几十年养育之恩尚未报答,兄嫂却相继辞世,感恩之情无以为报,如今相濡以沫的亲侄十二郎又突然去世,这如何不让常怀感恩之心的韩愈倍加心酸?
(2)手足亲情阴阳相隔。在兄嫂的照顾下,韩
( http: / / www.21cnjy.com )愈自小与十二郎相依为命,名为叔侄,实际上情同手足,“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两人可谓相依为命如今,侄儿猝死,岂不让常怀慈爱之意的老叔痛彻心肺,倍感孤独?
(3)家族不旺希望渺茫。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郡望昌黎”的韩家一直人丁不旺,“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父母、兄长都先后早逝,如今正年轻力壮的侄儿又早夭,而自己和侄儿的儿女都还幼小,眼看韩氏门庭兴盛的希望几成泡影,如何不让以振兴家族为己任的韩愈灰心丧气?
(4)聚少离多悔愧终生。韩愈自19岁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城应试以来,“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与十二郎离多聚少,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不以暂别为念,本打算“将成家而致汝”,“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这铸成的终身遗憾,如何不让做叔叔的愧疚终生?
(5)人生无常死出意外。十二郎在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中说,“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而韩愈因以为此病是江南人常见病而“未始以为忧也”,谁知“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这如何不让人倍感人生命运的无常?
(6)远处两地丧事难周。韩愈对十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郎的愧疚还在于“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既不能与侄儿相养共居,又不能亲手置办丧事,这如何不令韩愈肝肠寸断?
(7)宦海浮沉命途多舛。自19岁以来,已接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40岁的韩愈一直奔走仕途,历尽坎坷,郁郁不得志,深味宦海沉浮之苦,再放眼前途茫茫,回眸身后冷落,侄儿夭折的噩耗是情感的导火索,万般感慨一齐涌上心头,如何不令他恸哭失声?
(8)未老先衰难以久存。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种原因,韩愈“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再想到父兄“皆康强而早世”,而未老先衰的自己又怎能持久呢?这叫韩愈如何不悲从中来?
【探究活动】
《古文观止》评论此文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是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抒情的。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艺术手法赏析的题目,注意抒情方式的分析,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接还是简介,采用的方式等分析。
【讨论明确】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祭文偏重于抒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在《韩柳文研究法 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使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为后世欧阳修《泷冈阡表》、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等开辟新径。
2.感情真挚,催人泪下。作者写此文的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觉生命飘忽,倍增哀痛。
3.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作者采用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
【课堂提升】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韩愈家族凋落的一组是(
)
①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②吾与汝俱少年,终当久相与处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⑤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⑥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答案】
D
【解析】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幼年丧父,成了孤儿,靠兄嫂抚养。他自幼与侄儿十二郎朝夕相处,历经患难,情同手足。侄儿英年早逝,韩愈悲痛欲绝,挥泪写下了这篇祭文。
B.
韩愈仕途坎坷,成年后四处飘泊,与十二郎离多聚少。当他官运好转时,十二郎却因病夭折,韩愈为自己在外奔波求斗升之禄而悔恨不已,抱憾终生。
C.
十二郎死于软脚病。韩愈认为这种病在江南很常见,不必忧虑。但侄儿却被软脚病夺去性命,韩愈对此毫无精神准备,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他痛不欲生。
D.
十二郎死于六月二日。韩愈认为这日期不确切,因为耿兰报丧的信没有说明十二郎病逝的日期,这日期可能是为东野送信的人没问清楚而随口编造的。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十二郎是否死于软脚病,韩愈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定论。第5段中说:“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韩愈对十二郎的死因提出疑问:究竟是因为软脚病而死,还是因为别的疾病而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②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答案】①从长远考虑,还不如我回到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去,等在那里安下家再把你接来。唉!谁能料到你竟突然撇下我而死了呢 ②如果是真的,我哥哥有美好的品德怎么会早早地失去后代呢?你纯正聪明却为什么不能承受你父亲的恩泽呢?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和典型的文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