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期中检测卷(B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期中检测卷(B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4 11:2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3
期中检测卷(B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
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
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思想的“仁政”思想
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的纪念馆大厅内有一副对联: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
A.王阳明
B.程颢
C.朱熹
D.董仲舒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据史载,元代前期,“九儒十丐”,文人纷纷将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促进了元杂剧的昌盛;元代后期,科举考试恢复,文人对杂剧投入减少,加之表演模式呆板僵化,元杂剧由巅峰状态衰落下来。由此我们获得的启示是(  )
①戏曲是随着封建王朝的兴衰而兴衰的 ②戏曲的兴衰与政府的政策直接相关 ③新戏曲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旧戏曲的衰落 ④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是戏曲兴盛的根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化妆方法。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红色代表忠勇正义等。其中表示“铁面无私”的主色调是(  )
A.白色
B.蓝色
C.黑色
D.黄色
鸦片战争爆发后,以林、魏为代表的“开眼看世界”思想萌发,这一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
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外国进行商战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中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文化教育
1917年,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宗旨是(  )
A.推动人的全面均衡发展
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
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这首诗反映出(  )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率真”与“质朴”
③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如右图所示为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关于民族主义的主张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一位同学在解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问题时写了下列观点,请你指出其中错误的一项(  )
A.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下面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描写:主席台上方“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横幅和会场后面“同心同德”四个大字交相辉映。会场两侧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四周24面党旗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4个春秋。该会议应是(  )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几位同学在评价毛泽东思想时发生了争执,你认为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它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C.它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D.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时代》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自1923年创刊以来,从未间断对中国的报道。右图是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1978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你认为邓小平被评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的原因是什么(  )
A.他启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使中国走向了世界
B.他掌握了中国的政权,美国需要了解他
C.他支持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他客观全面地评价了毛泽东
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三民主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4分,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回答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4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4分)
2015年是徽班进京225周年,京剧于2010年11月1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已有昆曲、粤剧、京剧三剧种被列入,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闾(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舍”,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4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本志罪案答辩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一代表哪一阶级的观点?概括其主张。其目的是什么?(5分)
(2)材料二体现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较之材料一,其进步性表现在哪里?又有何局限?(5分)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解析】选B。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春秋战国时代,法家主张厉行法治,加强君主集权,因此最受统治者推崇。由此可知B项正确。儒家主张“仁”和“仁政”,道家讲求自然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均不符合题干“专替君主打算”的要求,由此可排除A、C、D三项。
【解析】选C。汉武帝主要是利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为政治统治服务。
【解析】选C。由对联判断,“穷理”说明该思想家是理学家,“致知”指在途经上主张格物致知,由“传二程”可以排除B、D两项。
【解析】选D。慧能的观点明显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而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解析】选A。《四库全书》编于清朝。李贽否认孔子的学说是“万世之至论”,挑战孔孟的权威,被视为中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
【解析】选A。④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有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解析】选D。本题考查古代文学成就。这其中,A是《诗经》里的;B是楚辞;C是唐诗;D是宋词。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①只是简单地把戏曲与王朝的兴衰相联系,把文化完全政治化了;②阐释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兴衰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③表述不对;④是从几百年来戏曲兴衰的过程中得出的正确认识,这符合戏曲由兴而衰的内在实际。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有关京剧脸谱的一些常识。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红色一般指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黑色一般指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黄色一般指勇猛而暴躁;蓝色一般指刚强阴险。因此正确答案为C。
【解析】选A。“开眼看世界”主要内容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B、C两项都是资产阶级的主张,D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解析】选A。由时间“一战期间”,刊物内容反映作者“求变”,可断定这份刊物是《新青年》,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故作者所主张的“求变”主要针对思想观念。
【解析】选B。蔡元培提倡的“兼容并包”方针,在当时环境下其实质是“提倡学术自由”,故正确答案为B项。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掌握,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从“1917年”“新青年”这些字眼中可断定,①②③④表述均正确。
【解析】选B。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
【解析】选C。题干中强调“现实意义”,③④带有排满性质,体现了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不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排除包含③④的选项即可。
【解析】选D。D项是对邓小平理论的评述,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指导。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有效信息“24面党旗”标志着“24个春秋”判断,该会议召开于1945年,故C项正确。
【解析】选D。虽然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比较大,但是,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项。
 【解析】选A。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从此中国走向世界。
【解析】选B。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票证也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应源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
 【解析】本题通过四则材料(一则是图片,三则是文字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与近代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历程的全面把握能力。从材料一图片中三位人物对话的内容看,这是孔子与孟子、荀子探讨“仁”的问题;到了汉代随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明代李贽猛烈批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1)分别是孟子和荀子。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解析】第(1)问关键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如“瓦中多有货药……饮食、剃剪、令曲”等,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瓦子是文化娱乐场所。第(2)问回答主要原因应该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戏曲听众来组织答案。第(3)问从材料中直接归纳总结,材料三是说戏曲的娱乐功能,材料四是说戏曲的教化功能,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以分析出来。第(4)问结合史学研究的范围分析,古代史学研究主要在上层社会,新史学理念下,研究的范围扩大。
【答案】(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解析】本题以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为主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要抓住材料一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来分析。第(2)问要抓住材料二中“稍变祖宗之法”来分析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第(3)问要围绕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不同内容来分析。
【答案】(1)阶级:地主阶级。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目的: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
(2)主张:进行维新变法。进步性:要求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局限性: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3)联系: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影响:李大钊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
PAGE
1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