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甜”谈起,通过活动天地,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熟悉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与上节课的溶液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理解本课前面部分溶液定性组成轻易理解把握,后面的定量组成需要习题来加强对公式的运用,作为重难点来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之一:溶质的质量分数地含义(难点);
2、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及稀释问题地计算
3、学会利用数学方法转化解决化学问题,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了解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多样性。从含义和数学表达式上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通过控制变量理解溶液组成的变化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21教育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重难点
重点: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推导出有关的计算公式,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
难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
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
讨论、交流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学生学习
——————
巩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
多识一点,交流共享
——————
体积分数
↓
总结巩固
——
巩固溶液组成的含义和进行溶质质量
课堂检测
——————检测反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溶液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回答
为后面有关溶液的计算奠定基础。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如何才能准确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溶质?
听讲,思考
引出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活动天地1-4盛有40ml水的烧杯中加入8g蔗糖,搅拌使糖溶解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加入10g蔗糖,搅拌使糖溶解温馨提示:1ml水即为1g水思考:上述两杯糖水,哪杯更甜?你是如何判断的?
思考、交流讨论发表见解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很多,使学生明确初中阶段主要应用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课堂练习:1、从 50g15%的硫酸铜溶液中取出 10g ,则这 10g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10%
B、20%
C、30%
D、15% 2、下列对于 100g 5%的氯化钠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溶有5g氯化钠
B、5g氯化钠溶解在95g水中
C、溶液中氯化钠和水的质量比是1:20 D、溶液中水和溶液的质量比是9:10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加以改正。
⑴在100克水中溶解30克食盐,溶质质量分数是
30%
(
)
(2)将100克10%的食盐溶液和100克10%的食盐溶液混合,混合溶液的浓度是20%
(
)
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成功。
根据公式及变形进行计算:例1.10克氯化钠溶于9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例2:配制10%的硫酸铜溶液200g,需要硫酸铜和水各多少克?例3.把50g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硫酸,需要水多少克
根据所学进行解答
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方法转化解决化学问题,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指导学生阅读“多识一点”
阅读,理解体积分数
增加知识面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反思,自我检查
培养归纳和表达能力
随堂检测:4、现有
80g
质量分数为
10%
的硝酸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硝酸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
,溶剂的质量为
。(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
g
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
g
硝酸钠,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若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5%,则应加水
g;
思考,解答
检查学习效果
作业:(必做)课本在线测试1、2、3(选做)现有
80g
质量分数为
10%
的硝酸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20%,则应蒸发水
g;(2)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20%,则应加入硝酸钠
g;
课下完成
课上练习了稀释问题,作业设计为浓缩问题,旨在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计算后的又一种类型的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且有关体积的计算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应多做练习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