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表格式) (2)

文档属性

名称 8.3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表格式)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2-14 21:3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3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一、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内容较为简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的理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从生活经验引入,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抽取化学知识,通过动手实验、交流讨论,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然后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充分体现了化学“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科理念。21教育网
二、教学案例
课题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授课人
学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了解化学测定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方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拓展探究自制指示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天小明在陪妈妈做饭,凉拌紫甘蓝,他惊奇的发现当紫甘蓝加入食醋以后竟然变成了红色,他为此感到很困惑,同学们你能帮它解释为什么吗?
观看图片、思考
从生活中的日常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引入新课
其实这种现象在很早以前就被我们的科学家波义耳发现了,并作出了解释。让我们通过视频一起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波义耳与指示剂的发明】
观看视频、思考
体验化学史教育,并通过故事引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及常见的指示剂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可以知道波义耳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紫罗兰遇酸变成了红色,并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发现变色效果最好的指示剂是石蕊。实验室常用的酸碱指示剂除了石蕊溶液外还有酚酞。你认为作为指示剂应该具备哪些特点?(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过渡)提出问题:小明发现妈妈用醋拌紫甘蓝时,紫甘蓝变红了,根据这个现象,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思考
交流
总结酸碱指示剂应具备的特点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1:紫甘蓝的汁液能遇碱变色吗?2:紫甘蓝能用来区分溶液的酸碱性吗?3:紫甘蓝能不能做酸碱指示剂呢?等等
通过总结提升化学学科素养,体会到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生活现象 了解化学与生活相互联系,并能以此提出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方案设计: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呢?
可以独立、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制定实验方案。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实验指导:如何将可作为指示剂的植物色素提取出来呢?
1、学生交流总结浸泡、热煮、研磨挤榨2、师生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从生活走进化学
4、进行试验:教师巡视指导幻灯片展示自制紫甘蓝指示剂的步骤与方法
学生动手实验获取“自制紫甘蓝指示剂”。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对指示剂的获取有了亲身的体验。
用自制的指示剂及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检验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实验探究、并填写实验报告
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提升实验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技能和习惯,进一步了解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5、交流评价:紫甘蓝能不能用作指示剂,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有哪些优缺点并引入幻灯出示固态、液态指示剂及试纸
不易长时间保存、材料难以随时获得等观察、思考
从实践上升到思维,从新视角认识指示剂
(过渡)我们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出了上述溶液的酸碱性,那么他们的酸碱性是否相同,谁强谁弱呢?指出指示剂的缺陷,引入pH。
思考分析
定性向定量的的过渡,将知识进一步深化。层层递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6、深入探究:实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设疑:如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教师演示PH试纸的方法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并用幻灯片展示
测定上述溶液的PH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体会定量表达溶液的酸碱度;体验化学学科的严谨与独有的学科魅力
出示精确测定溶液酸碱度的部分仪器并视频播放用pH计测溶液酸碱度的视频及酸碱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观察、体会化学的前沿性知识
体会化学前沿知识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7、拓展应用:展示酸碱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图片实验检验土壤的酸碱度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知识升华,让学生进一步知道检验固体酸碱性时,需要先配成溶液。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归纳小结,引领升华学完本节课,你对溶液酸碱性有哪些整体的认识?
交流分享
提升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升对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整体认识。
(四)布置作业
化学走进生活课外收集一些花卉、水果和蔬菜,提取其汁液,作为酸碱指示剂,用其检验家中的白醋、果汁、石灰水、肥皂水、清洁剂液、自来水等物质的酸碱性。
学生课后完成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创设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达到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和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以轻松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知识的效果。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并且在整节课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对于实验的现象、结论全部由学生合作总结得出。老师只是适时点拨,对一些重要的地方进行点拨和引导。通过这节课我深深体会到,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生活,教给学生的应是终生受用的思想和能力。我们老师每上一节课,都应该站在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上,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几个知识点。
上完这节课,我也感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学生的探究实验环节,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我在以后的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生活化的体验及知识的验证占比较大,淡化了针对学科知识的深化与提升环节。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