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教案
教材分析
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混合体系,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的观察以及对溶解过程的微观分析,使学生初步掌握溶液的组成。并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及其原理。21教育网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溶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面学习的关于纯净物、混合物的分类,也为认识溶液打好了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综合运用对比、分析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把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虽然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就显得比较困难。21cnjy.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并会应用溶液的特征对常见的溶液进行判断。
通过实验能知道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的研究、观察、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中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重难点
重点:
1、认识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2、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溶液的形成
↓
学生实践活动
————
总结溶液的概念和特征
↓
学生分组实验
——————
巩固溶液的性质
↓
学生实践活动
————
乳化现象
↓
多识一点,交流共享
——————
乳化原理
↓
总结巩固
——
巩固本节知识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展示前面已接触的液体: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这些颜色各异的液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接收问题信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天地一并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提问1:为什么食盐颗粒不见了?(观察食盐溶解的微观示意动画。)【小结】构成食盐的微粒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扩散到水分子中去,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提问2:(1)食盐水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这杯食盐水各部分是否一样咸?(3)放置了这么长时间,有没有看到析出了固体?【得出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思考,讨论交流观看幻灯片,理解食盐的溶解思考,讨论交流领悟
通过多媒体展示用肉眼不能看见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加深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引导归纳总结溶液的特征
通过讨论交流得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
2.稳定性3.混合物
及时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构建。
组织学生判断练习:
1、水、酒精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它们是溶液吗?为什么?
2、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剩余的溶液变稀了,对吗?为什么?
3、在温度不变,水份不蒸发的条件下,蔗糖溶液中的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吗?为什么?
思考独立完成
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过渡】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水能溶解很多物质,因此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那么其它物质能不能作为溶剂呢?下面请大家完成探究活动二。序号溶剂溶质现象①水碘②水高锰酸钾③汽油碘④汽油高锰酸钾结论【提问】1、对比实验①和②、实验③和④的现象,说明了什么?2、对比实验①和③、实验②和④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实验思考小结1、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运用控制变量法,使学生对溶液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讲解】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水中并不能溶解所有物质。除了水以外,汽油、酒精等物质也可以做溶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应用】衣服上的油滴用什么洗去?其原理是什么?
思考,回答
学以致用
【提问】食盐溶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其中哪种物质被溶解了?【过渡】前面我们谈到的溶质大部分是固体,那溶质还能否是别的状态呢?
引导学生从酒精溶液、汽水中寻求答案。【讲解】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及溶液的命名一般:固体、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时,量少的是溶质,量多的是溶剂,但如果有水,不管水多还是水少,水是溶剂。命名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若用水作溶剂的溶液,则叫溶质溶液。
讨论交流得出【概念】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领悟
建立并掌握溶质、溶剂的概念。会判断常见溶液的溶质和溶剂。认识判断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一般规律。
【练习】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氯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硝酸钾溶液、95ml酒精和5ml水、95ml汽油和5ml植物油【补充】俗称:石灰水、盐酸、碘酒三种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独立完成识记
会判断常见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我们这个课题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同学们能根据生活中的实例,淡淡溶液的用途吗?
讨论交流观看幻灯片,领悟
与生活实际联系,加强理解
在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然而很多物质溶于水时会使溶液产生比较明显的温度变化。
按课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填写有关表格。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描述、归纳能力。
刚才我们探究了几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那么为什么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页内容。多媒体演示分析溶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归纳整理知识点:扩散──吸热,水合──放热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变。
阅读领悟,识记
了解物质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
【过渡】你家中餐具上的油污是如何清洗的?【探究活动四】1、水+食用油
2、汽油+食用油
3、水+食用油+洗涤剂
振荡后观察现象。提问:水、植物油和洗涤剂混合起来,振荡前分层,振荡后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
思考实验讨论交流理解
掌握乳化现象
请学生阅读课本多识一点【讲解】洗涤剂的分子结构中有亲水基(喜欢与水在一起的一端)和亲油基(喜欢与油在一起),当它接触油脂时,亲油基就会将大油滴分散成小油滴,这些小油滴不会聚集起来,又能随水流走。
阅读,领悟
领悟乳化原理
【提问】1、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能否举出几个例子?洗涤剂和汽油除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思考交流
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溶液,知道了溶液的形成和组成,并且了解了溶液在生活的实际应用,初步认识了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反思,自我检查
培养归纳和表达能力
作业:(必做)p6
1、2题
p8
1题1、2、3
和2题(选做)复习巩固本节内容
课下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较少,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乳化作用的原理缺乏具体的微观示意图,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