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教案
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微生物的直观了解,更谈不上对微生物的研究了。
重点难点
对食物变质等生活现象提出一定的猜想,并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知道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些情况。(PPT出示:龋齿、水华、发霉的食物、发酵的面团等图片)你还遇到过哪些类似情况?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怎么解释?
学生完成p41图表
这些现象真有意思,同学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猜想和解释,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从最常见的食品变质开始研究吧。
活动2【讲授】前提回顾
㈠、观察变质食物
1. 分小组观察变质食物。(变霉的橘子皮、发臭的小鱼等)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放了一组变质食物,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呢?
分组讨论后交流
补充强调:闻气味的方法(扇) 用手套 不能尝
分组观察,填写观察记录表(略)
2. 交流观察结果。
食物变质后都有哪些变化?(颜色、形状、气味、软硬……)
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
3. 作出我们的猜想
是啊!为什么食物会变质呢?你们有什么想法?先整理自己的想法,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集体交流:
食物变质可能是……可能是……
教师简要板书学生的猜想:
温度、湿度、阳光、空气、微生物……(除明显错误外,不做评判)
㈡、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 大家对食物变质的原因做出了种种猜想,到底对不对,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
怎样进行验证才比较严谨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做集体交流,明确得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2. 指导制定计划
⑴你认为食物变质与什么因素最有关系?要验证这个观点,必须保证哪些条件相同?怎样做到?
⑵集体交流
哪些同学认为食物变质与温度有关系?你是怎样设计实验的?大家觉得他的设计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吗?(或:大家有没有好的建议?)
活动3【活动】新授
㈠、食物变质的原因
1.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认为食物变质与温度有关系的同学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么样?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同学也做了这个实验,你们实验的情况一样吗?(我也做了这样的实验……)
认为…………与湿度有关系的………………
…………………………
2. 阅读
我们进行了这么多研究,知道了食物变质与温度湿度等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但到底为什么食物会变质呢?请同学们阅读P43“指南车信箱”资料。
交流:原来食物变质是由于微生物引起的。
㈡、我所知道的微生物
1. 你还知道哪些微生物?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微生物以及微生物的故事,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抗菌素的说明书和其他一些资料等知道更多的微生物名称。
2. 出示一些微生物图片资料,分组观察霉菌、水生物切片。
3. 阅读教材P44资料,进一步体验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广布性。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
知道吗?蘑菇也是真菌呢!同学们课后去调查调查,还有哪些食用菌?都有什么特点?
课件28张PPT。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一、微生物定义什么是微生物?
在自然界中除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外,
还存在着一个十分庞杂的、个体微小的生物类群。它们体形微小,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以及发生遗传变异,此类微小的生物称为微生物。二、微生物分类根据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物学性状等方面的差异、可区分为细菌、真菌(包括霉菌与酵母菌)、及病毒等。细菌的定义:是一类细胞型、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细菌的定义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个体很小,通常以微米(μm,1μm=10-3mm)作为测量单位,大多数的细菌长约1-5μm,宽0.2-1.0μm。在一定条件下,细菌有相对稳定的基本形态,根据外形不同,可将细菌分为 螺形菌、球菌、杆菌三类。细菌 人体口腔中的细菌 细菌真菌——概述真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约10余万种,大多对人无害,有的对人有益。
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有完整的核(即有核膜和核仁),核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并形成数条染色体;但真菌无叶绿素,营化能异养生活,多数腐生,少数寄生或共生。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占真菌中的大多数,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型的微生物,无真的菌丝体。
真菌的培养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培养真菌的温度为22~28℃,但某些深部感染的真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酸碱度为:pH4.0~6.0。
常见真菌图片酵母菌人造菌蘑 菇青 霉病毒——大小和形态
病毒是一类体积十分微小,结构简单,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必须在生活的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组成的基因组,有一层蛋白或脂蛋白的保护性外壳,因此病毒看被看做是“一包基因”。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最大的病毒如牛痘苗病毒为330nm×230nm×100nm,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见到,而小型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其大小仅为27nm,绝大多数病毒的大小在1050nm左右,只有在电镜下放大几十万倍才能看到。可以通过除菌滤器。
病毒图片冠状病毒艾滋病毒(AIDS)H7N9
细菌
真菌
病毒连一连蘑 菇
大肠杆菌
AIDS
金针菇
H7N9
球 菌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鼠疫;
天花;
艾滋病;
疯牛病;
H7N9禽流感
……H7N9禽流感介绍及预防什么是H7N9型禽流感?
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膜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血细胞凝集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3、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H3为人犬共患,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
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H7N9型禽流感患者症状
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
10例确诊病例主要表现:
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日常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类的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加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5、学校及幼儿园应采取措施,教导儿童不要喂饲野鸽或其他雀鸟,如接触禽鸟或禽鸟粪便后,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外出在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禽鸟,例如不要前往观鸟园、农场、街市或到公园活动;不要喂饲白鸽或野鸟等。
6、不要轻视重感冒,禽流感的病症与其他流行性感冒病症相似,如发烧、头痛、咳嗽及喉咙痛等,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务必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到过禽流感疫区,是否与病禽类接触等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
7、定期对所处环境消毒,杜绝空气或环境中的传染,消毒方法如下:
(1)熏蒸法:取活消毒剂原液盛在塑料器皿中,放在房间或办公室中,每15平方放置一处。有人停留或办公时保持空气流通即可。无人时封闭进行放置半个时以上效果更好。
(2)冲洗法:将活消毒剂稀释,可冲洗地板、宠物或禽畜的窝等,擦拭宠物或禽畜停留过的地方,或冲洗塑料餐具器皿。
(3)喷雾法:将消毒剂稀释水,装塑料喷壶进行对需消毒的地方喷雾。
如何预防H7N9型禽流感?食物预防
由于某些食物预防仅仅能通过增加机体营养成分而提高成功预防疾病的概 率,并不能确切针对某一种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所以以下所谓的食物预防均未经临床实验证实且有主观臆断之嫌,请有过敏体质人群慎重考虑。
1、大蒜:大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保护肝脏、调节血糖,保护心血管,抗高血脂和动脉硬化,抗血小板凝集。营养学专家发现,大蒜提取液有抗肿瘤的作用,建议每日生吃大蒜3—5克。
2、芦荟:芦荟、郁金香、大蒜、洋葱、野百合一样属于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干燥炎热的地区,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可清热排毒、缓泻、消炎抗菌,增强免疫力,还可护胃保肝和护肤美容。
3、香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香菇多糖可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还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产生,并提高T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
4、番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及少量的蛋白质。有促进消化、利尿、抑制多种细菌作用。同时研究得出,番茄内含有可产生维生素 A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一段时间摄取番茄汁,体内番茄红素会明显增加,同时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得到增强。
5、新鲜萝卜:因其含有丰富的干扰素诱导剂而具有免疫作用。
6、新鲜蜂王浆:含有王浆酸和抗菌活性物质,具有很强杀菌、抑菌作用,有效提高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灭菌与消毒 ——概念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上或介质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所有微生物以及细菌的芽孢,称为灭菌。灭菌后的物品即为无菌状态。
消毒: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物体上或介质中的无芽孢的病原微生物,称为消毒,以达到防止病菌传播的目的。
抑菌:抑制人体内部或外部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
防腐:是制止微生物生长繁殖以防止物品腐败,亦称抑菌。
无菌:是不含活菌的意思。微生物试验的无菌操作技术,就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操作以严防活菌侵入实验材料。无菌操作所用的器具、材料,事先必须经灭菌处理。
路易斯·巴斯德(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12位,可见其在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影响力。其发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现在仍被应用。 资料库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43页的“指南车信箱”
并思考下列问题。1、酒厂遇到了什么问题?
答:香醇芬香的酒突然变酸了。
2、酒变质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答:是一种灰白色杆状的微小生物作祟(suì)的结果------乳酸杆菌。
3、巴斯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答:把酒加温到55℃来杀死酒中的乳酸杆菌。思考:巴氏消毒法与巴氏消毒液 法国的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对于每一个以及微生物学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并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与此同时,巴斯德还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杰出人物之一,因为他所倡导的消毒法,让无数病人避免了外科手术的术后感染。巴斯德所发名的饮料消毒方法,亦以他名字的来命名,通常被翻译为“巴氏消毒法”。
而与“巴氏消毒法”最容易混淆的,就是“巴氏消毒液”了。“巴氏消毒液”来源于前苏联科学家巴左可夫。巴左可夫将次氯酸钠溶液用于医院作为消毒液使用,效果非常好,一段时间后在国内也得到广泛的推广,由巴左可夫的名字难记,巴左可夫的消毒液被简单改写为巴氏消毒液,再后来巴氏就通过谐音简化演变成了84消毒液。常用来灭菌与消毒的物理方法热力灭菌法:
热力可使微生物重要成分DNA断裂,核糖体解体,蛋白质和酶不可逆变性及膜结构破坏,而导致微生物死亡。
紫外线灭菌法:
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波长260-280nm杀菌力最强,紫外线对DNA可引起多种损伤,主要是核酸吸收了紫外线使DNA一条链或两条链上向邻近的胸腺嘧啶之间形成二聚体(TT),从而干扰了DNA的复制,轻则发生突变,重则导致死亡。紫外线杀菌力强而稳定,但穿透力差,即使是薄玻璃也能滤掉大部分,所以紫外线只适用于室内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消毒。
常用来灭菌与消毒的物理方法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有些细菌的繁殖体干燥时会很快死亡,但芽胞耐干燥,如炭疽芽胞杆菌的芽胞耐干燥20余年。干燥法常用于保存食物。低温可使细菌新陈代谢减慢。
常用来灭菌与消毒的化学方法醇(chún)类:
常用乙醇(酒精),70%~75%乙醇能迅速通过细胞膜,溶解膜中脂类同时使细菌蛋白质变性,杀菌力强,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大量微生物包围着的环境中
空气
土壤
水体
皮肤上
口腔里
……
微生物无处不在
发霉(méi)的橘子 霉 菌 龋(qǔ)齿发酵(jiào)的面团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就会( ),食物变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发 霉大家也遇到过上图中的情况吗?这是怎么回事? 请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猜想。作业谢谢大家!